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历史百科>> 世界近现代史>>正文

试论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失败原因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liujun | 点击数: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04/02/28 12:29:00】

   试论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失败原因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大决战,从战役规模而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坦克战,而就其意义而言,正像希特勒本人在写给当时德军将领的一封信中所说的:“这次对苏战争的成败可能将取决于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果。”虽然这场战役已远离我们近一个甲子,但今天我们从战略战术上来分析德军战败的一些因素,对于我们研究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战争史还是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实际出发,运用了一些最新资料,又适当分析了当时希特勒的心理因素,力图全方面的、较综合的找出德军战败的原因。
经1942年夏至1943年初春的恶战,苏德战场中部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对阵形势:战线由北而来,在奥廖尔地区突然向东弯曲,紧接着在奥廖尔以南的库尔斯克地区又向西弯曲,最后经别尔哥罗得向正南延伸至哈尔科夫东南地区,在战线上形成一个“弓”字形。这样,在阵地上双方就各有楔入对方战区的突出部:德军占据奥廖尔和哈尔科夫两个突出部,而在二者之间所夹的就是由苏军控制的著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在军事指挥官眼里,敌方突出部历来是危害巨大的毒瘤,因为它严重破坏了己方战线的完整。可从多个方向上威胁己方部队的侧翼。但它同时也是非常诱人的目标。因为它最适宜己方实施分进合击,围歼敌重兵集团。而且对德军而言,他们占据着库尔斯克突出部两翼的根部——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这意味着德军在后勤补给上有了良好保障,更易屯兵。在1943年春天解冻期间,苏德双方最高统帅部都盯住库尔斯克突出部,揣摩对方,想从中作点文章。
     为了改善帝国内政困境并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不利的战争进程。德军考虑到其军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态势,决定从南、北两面向该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同时,还打算向列宁格勒进攻。为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代号为“堡垒”的战役,颁布了希特勒4月15日签发的第6号命令。德军在苏德战场全部坦克师的近70%、作战飞机的65%以上参加了这一战役。各突击集团共编有5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内16个坦克师,摩托化师)和许多独立部队,分属“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第9(司令为莫德尔上将,335000人)、第2集团军(96000人)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坦因元帅)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特,223907人,由北向南由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组成,第48装甲军配有第33,第11两个坦克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10装甲旅和第167步兵师。党卫军第2装甲军由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第2“帝国”和第3“骷髅”3个装甲掷弹兵师构成)和“肯普夫”战役集群(126000人,有10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分别是第3、第7和第19坦克师,另外拥有45辆“虎式”坦克的第503坦克营也配属在该兵团中。)。此外,约有20个师在各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陆军。德军这一集团总兵力达9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700辆,飞机2050架。在德军企图攻占重要地位的是大量集中使用新式技术兵器——“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象”)式强击火炮,以及新式飞机(“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
德国陆军早就拥有能与T-34、KB型坦克相匹敌的新型坦克,早在1937年德国克虏伯公司就在亨舍尔博士的主持下开始研制重型坦克,但希特勒只迷恋于IV型坦克,认为IV型坦克已能对付一切,德国军方提出的性能要求也朝令夕改,忽而要求30吨级,忽而改为65吨级,接着又是32吨级和45吨级,弄的研制工作无所适从,进展缓慢。1940年德国坦克与法国的S-35型坦克和英国马蒂尔达-I、II型相遇,发现无法打穿这些坦克的前装甲,虽然德国坦克专家和将领不断使用德国谚语——“总有些能学的东西”,对德国坦克在火力和防护上的劣势不安,要求研制并装备新一代的坦克,但都遭希特勒的拒绝。与T-34型和KB型交手后德军最高统帅部急忙要求亨舍尔拿出最后一种根据军方要求设计的坦克,想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时向他展示。与此同时,德国坦克设计师波尔奇博士同MAN(大众)公司也根据军方的要求设计出一种43吨级的坦克。希特勒下令两种坦克都投入生产,前者是56吨重的VI型“虎”式重型坦克,后者是V型“豹”式中型坦克。
   “虎”式坦克原先的设计重量是45吨,前装甲厚度是80毫米。但被T-34型和KB型坦克弄的昏了头的希特勒觉得不够,下令提高到110毫米,结果重量达到56吨。“虎”式坦克在工程设计上独具一格,除炮塔外,可谓完善无暇。“虎”式的悬挂系统采用了德军半履带车使用的负重轮三轮交叉、扭杆式装置,大大提高了履带的宽度、通行能力和行使的平稳性。更有特色的是它的动力和传动系统。波舍尔采用了先进的电动传动方式,使得坦克的驾驶变得更加容易,就像开汽车一样使用方向盘。这项技术在当时只有德国和法国可以做到。但是应当看到,这种先进的动力传动系统虽然大大简化了驾驶员的工作负荷,也省去了沉重的齿轮传动系统,但结构复杂,故障率太高,对作战极为不利。“虎”式坦克安装有一门威力很大的88毫米坦克炮,但炮塔太重,没有液压助动系统,炮手需摇动手柄720圈才能使炮塔转一圈,所以其反应速度很慢。英国陆军曾算出:一个赤手空拳的人只要在距“虎”式坦克50米以内围着坦克小跑,就能让炮手不停地摇,直到累死。“虎”式坦克的公路最大行驶速度为40公里/小时,高于KB型和“斯大林”系列坦克,但其行程只有90公里。虽然“虎”式坦克在装甲和火力上与苏军KB型坦克相近,战场上还略胜于后者,但其火力、机动、防护和可靠、简便性等综合指数却大大逊与苏军重型坦克。“虎”式坦克在防御时有巨大的威力,但一旦进行远距离机动就麻烦不断,总是出故障或被苏军T-34-85型坦克绕道侧面击毁。
   德军另一种新型坦克——V型“豹”式坦克也是受苏军坦克刺激的结果。
   装甲大王古德里安和其他装甲兵将领建议仿制T-34型坦克,认为这是消除坦克技术劣势最快、最简单的办法。但他们的建议未被接受。原因之一是德国缺乏制造T-34型坦克的特种合金钢,如果生产这些合金钢,就需要改造整个德国工业;原因之二是希特勒不愿意仿造被他视为“劣等民族”的坦克。德国陆军急需一种性能超过T-34型或与之接近的中型坦克,向戴姆勒奔驰公司和MAN公司招标,要求是重30~35吨,时速为55公里,可安装一门75毫米炮,有厚度为60毫米的倾斜装甲。最终希特勒采用了军方的意见,MAN公司的方案中标,所生产的坦克即为V型“豹”式坦克,在1942年11月匆匆投产。
   “豹”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可与T-34型坦克相媲美的中型坦克,超过了美国和英国的同级坦克。其合理、漂亮的布局、影响了战后坦克的发展,与T-34型坦克并列,被视为现代坦克的开端。“豹”式D型坦克重43吨,使用650马力的汽油机,乘员5人,最大时速43公里,最大装甲厚度80毫米,采用倾斜式装甲,安装一门长身管加农炮,各项战术性能超过对手T-34-76。
   希特勒把扭转东线颓势的希望寄托在两种形式坦克上,德国新任陆军参谋长屈席勒尔即根据希特勒的旨意,制定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进攻的“堡垒”计划。此外,希特勒为了确保坦克的绝对优势,还派专人研制更为可怕的坦克杀手——(“菲迪南”) “象”式坦克歼击车。
   “象”式坦克歼击车装备有一门88mmPak43/2型火炮。首次使用就是在库尔斯克战役,德军装备了两个“象”式坦克歼击车营,分别是第653,第654装甲营,各营下辖“象”式坦克歼击车45辆。“象”式坦克歼击车还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摧毁了苏军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并在德军进攻阶段取得一定的突破。可以说是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威力最大的一种坦克歼击车了。“象”式坦克歼击车火力强大,防护性能超群,但是机动性却较差,而设计思想上的大胆创新,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使“象”式坦克歼击车确立了它在世界战车史上应有的地位。
   在德国人准备“堡垒”战役的同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和各方面军也在策划自己的夏季战役。苏军最高统帅部在1942—1943年之交的冬季进攻之后命令军队转入防御,巩固既占地区,准备发动进攻。主要突击预定指向西南方向。但发觉德军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进攻以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遂决定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暂时转入按计划组织的防御,在此准备坚守,在防御交战中消耗德军突击集团,为苏军转入反攻,进而转入战略总攻创造有利条件。中央方面军奉命抗击德军从奥廖尔方面的进攻,沃罗涅日方面军抗击德军由别尔哥罗德地域的进攻。预定在完成防御任务后,苏军在奥廖尔方向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大将)和草原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与西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协同,粉碎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中央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右翼、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上将)以及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左翼在奥廖尔方向实施进攻战役。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行动。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前,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共有133.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担任大本营战略预备队的草原军区(7月9日起改称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后方展开。辖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近卫第4(70000人,司令为库利克中将)、第5集团军(80000人,司令为扎多夫中将),第27(70000人,司令为特罗菲缅科中将)、第47(65000人,司令为科兹洛夫少将)、第53集团军(65000人);1个坦克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人37000,司令为罗特米斯特罗夫坦克兵中将),有第18、29坦克军、近卫机械化第5军;3个骑兵军—近卫第3、第5、第7骑兵军;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中将);1个步兵军;6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方面军总计573195人)。
   显然1943年的苏联红军已不同于1941年和1942年的红军了。苏联经过重工厂东迁后,军工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军民团结一致,经历了2年的抗战,有了较深的思想准备,对防御闪击战有丰富的经验,已在残酷的战争洗礼下,逐步成长起来。T-34型坦克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制造出来,开往前线,KB型坦克也经过重大改进。T-34型坦克已成为苏联陆军的主力战车,在数量上居绝对优势,而德军的新式坦克只占其坦克数量中很少的部分。从苏军坦克部队的经验和状况看,苏军的坦克部队已在战火、挫折和胜利中成长起来,指挥、通讯系统完善,不必像当初那样用旗语联络,能够灵活调动数千辆坦克战斗,已有了5个坦克集团军。坦克军已基本淘汰轻型坦克,多数采用T-34型,坦克军内的坦克数量从1942年的168辆增至257辆,坦克军内还有相当数量的自行火炮和英国援助的丘吉尔型坦克。随着大量的美国卡车和吉普车运抵苏联,苏军坦克兵和机械化部队已实现了摩托化,其编成内的炮兵已告别了骡马牵引的时代,正走向摩托化和自动化。苏军机械化军内的坦克数量也急剧增加,为了增强与坦克作战的能力,还增编了反坦克自行火炮团。
   T-3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坦克之一,也是至今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坦克,同时也是最先采用坦克专用发动机的坦克。T-34中型坦克是在苏德战争前夕研制的。考虑到德军装备的III号、IV号中型坦克和大量的II号轻型坦克,拥有强大的地面突击力量,是苏联面对严重的战争威胁。苏军统帅部清醒地认识到,凭借苏军装备的T-26轻型坦克、BT轻型坦克,实难对付德军随时可能发动的对苏进攻。于是决定研制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型坦克。在这种情况下,T-34坦克应运而生。T-34中型坦克具有良好的综合战斗性能。主要武器为一门76.2毫米火炮,因此常被称为T-34-76型坦克。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这就是“T-34危机”。作为应对措施,德国Ⅲ号改装长身管50mm火炮,Ⅳ号坦克则改装长身管的75mm火炮,同时都大大加强装甲,勉强可以对抗T-34/76。同时又开始研制Ⅴ号“黑豹”式和Ⅵ号“虎”式,其中“黑豹”坦克明显效仿T-34的设计思想,以至于早期原型车简直同T-34/76如同一个模子中刻出来一样。
   不过包括T-34/76在内的各型苏联坦克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是没有全部配备车载无线电联络设备,一般是几辆T-34中只有一辆指挥坦克拥有无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同德国主战的各型坦克(Ⅲ、Ⅳ、Ⅴ、Ⅵ)基本都配备无线电相比,协同作战能力相差不少,所以当编队行进作战时难以充分发挥坦克的优异性能,特别是遭遇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差。所以由一辆性能不怎么样的Ⅲ号坦克,击毁多辆T-34的战例屡见不鲜。后期随着T-34/85坦克无线通讯设备的改善(同时增加一名无线电通讯员),这个弱点才逐步改观。
    1943年的战争与头两年有所不同,经过两年的交手,苏德双方都摸清了对方的战斗力,了解了对方的战术思想,仗打到这个程度上,双方主要是拼实力、拼补给,或者说拼国家资源,也就是国家的经济潜力。重要的是,战争到了这个阶段,双方已能大体计算出在什么情况下能打什么样的战役,不同规模的战役能同时展开几个。相较而言苏军对德军的计算更准确些,因为苏军是在本土作战,后勤能对前沿保障到什么程度,后方能支持前线多大的战役容量,而德军是多少有些吃不准,但德军远离本土,深入苏联腹地,补给线就那么有数的几条,对他在什么方向上能打什么样规模的战役、持续时间有多久,苏军的计算比较清楚。
    苏军总参谋部经过计算,1943年夏季,德军只能支持一个库尔斯克弧形防线决战,而且德军只能支持对库尔斯克南北夹击时的进攻兵力,在弧形防线的当面无力进攻,将取守势。随着决战的临近,双方都在大量调集坦克,装甲部队的准备成了决战准备的重头戏。
法西斯德国总是认为自己的坦克补充能力最强。因为有半个欧洲的资源和半个欧洲的熟练技工用于德国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的改进、定性与批量生产。但苏联也是个坦克强国。苏联宣称1943年它的坦克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德国,仅这年的上半年便生产了坦克和自行火炮11189辆,它们不仅可及时补充战场上的损失,而且能大量装备新组建的部队,此时,苏军在全军中建立军一级编制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组建了支编有坦克军和机械军的坦克兵团和集团军,其它集团军照例有2个坦克军和一个机械化军,此外还建立18个重型坦克团。
    库尔斯克位于南俄罗斯的草原地带,北高南低,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其间有许多平缓的高地、谷地、小树丛和散布的村庄,几条河流,小溪在一些地段把地面冲出沟壑,汽车能通行的道路均能通过这些沟谷。在平坦地区是大片妨碍观察的麦田。苏军充分利用了这种貌似平坦、其实有起伏的地形,把防御重心放在突出部的北南根部,以高地为核心,设置反坦克支撑点。在高地的顶端修筑坦克和自行火炮掩体,居高临下,远距离射击开进的德国坦克。在高地底部和沟壑地段,设置多层反坦克阵地,并用小树丛伪装。为了对付“豹”式和“虎”式坦克,苏军在要冲出的反坦克支撑点都有数道绵延不断的反坦克壕、断崖和大面积的雷场。苏军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巨大的科尔斯科突出部挖了近1万公里的反坦克壕、堑壕和交通壕,1万余个指挥所、观察所,3.5万个掩体,架设了1200公里的铁丝网。除此之外,苏军布设了大面积的雷场,在重点地区每公里正面有1500枚反坦克地雷和1700个防坦克步兵雷,还有专门的快速布雷队。苏军布置的反坦克炮密度达到每公里平均有16~20门,最重要的地段为60~70门。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构筑了8到这种反坦克防线,每道的纵深达10公里,每道防线后面都有1个坦克军随时准备出击,消灭突入之敌。在8道防线之后还有2个坦克集团军。以阻止德军达成突破。为了防止德军万一切断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军最高统帅部在
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背后配置了草原方面军,把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屡立奇功的科涅夫将军调来任司令。
为了迎接这场空前的坦克大战,苏联红军进行周密的战前训练,针对克服步兵对坦克进攻的恐惧心理,苏军开设专门的训练场,用T-34型坦克队步兵进行“碾压”训练,让步兵蹲在堑壕里,让T-34型坦克在堑壕上开来开去。对炮兵则进行快速变换发射阵地训练,坦克兵的训练则是着重从掩体中精确射击和坦克遭遇战。除上述变化外,英国陆军在北非沙漠也取得了抗击德军坦克突击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坦克突击受阻的反面教训,即1941年底的“十字军行动”、1942年8月的阿拉曼哈勒法战役(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和10月的阿拉曼战役。据英国人称,苏联军方在1943年春曾仔细向英国驻莫斯科军事使团询问两次战役的细节。可见苏军准备可谓充实。而且苏军不仅要防御,面对德军的强大兵力,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牙还牙,倾全力与敌人对抗,在防御中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最后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苏联红军不仅其陆军有了质的变化,其空军也发生了飞跃,已能够与德国空军一决高低。在空中,还在双方筹备战事、地面战争暂呈僵持局面的“战略间隙”阶段,双方航空兵就竟相以对方的航空兵为主要目标展开了一场对攻战,目的都是为即将打响的大战作准备。1943年5与6日,苏联空军发起旨在消灭德军航空兵的空中进攻战役,连续4天猛烈轰炸库尔斯克及其毗邻地区的德军26个机场,出动总架次高达1392架次,在机场上击毁德军飞机373架,击伤51架,令惯于突击敌方机场的德国空军报偿被别人攻击机场之苦。5月8日开始,苏军紧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次空中进攻战役,继续猛轰德军机场,出动规模达到3360架,在机场上击毁德机168架。在突击机场的同时,苏联空军还对战区内和敌纵深交通线、仓库、通信指挥中心施加了猛烈打击。
德军不甘示弱,也出动大批飞机对苏军机场和铁路线进行轰炸。6月2日,德军287架轰炸机在战斗机护航下,分多批扑向库尔斯克铁路枢纽,苏军起飞386架歼击机拦截,一举击落德军第一梯队轰炸机58架。但德军后续梯队160架轰炸机乘隙突入了库尔斯克,对铁路枢纽投下了数十吨炸弹,致使苏军铁路运输中断了12小时。此役德军总共损失飞机145架。
    苏军两次空中进攻战役使德军航空兵力量受到削弱,改善了空中对抗态势,为即将打响的大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为了判明德军在库尔斯克发动进攻的日期,苏军进行了周密的空中侦察和谍报侦察。“露西”间谍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个间谍网。这个网络的头目是匈牙利人桑多·多拉,而“露西”的真名叫作鲁道尔夫·罗斯特。“露西”间谍网在二战期间曾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属高级机密的情报。如德军进攻苏联的时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详细战斗部署等等。这次,“露西”又向苏联报告了德军准备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准确情报,终于使斯大林最后下决心打垮德军的进攻。
在战线的另一侧,德国人也在进行最后的准备。但受命指挥这场“堡垒”战役的两位主要将军——曼施坦因和莫德尔越来越来不安。两人见苏军的防线日益坚固,认为德军的战机已过,硬发动进攻,肯定会碰个头破血流,得不偿失,于是两人劝希特勒取消这次战役。希特勒也变得犹豫不决,迟迟不敢进攻。因为他知道,据德国人统计,德军在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时投入了3700辆坦克,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就只剩下了495辆。同时,苏制T-34型坦克的威力,也使希特勒意识到必须加快新型坦克的生产。但他对“虎”式和“豹”式坦克充满信心,就屡次推迟进攻时间,以囤积更多的形式坦克。可是每推迟一天,苏军的防线就更坚固一些。直到6月末,希特勒才相信德军的新式坦克够多了,7月4日才下令在7月5日凌晨发动“堡垒”战役。希特勒向突击部队下达临战动员令:“今天你们将开始一场伟大的进攻战,这次作战将对整个战争的胜负产生决定性影响。你们的胜利将比以往更加有力地向全世界证明:对德国武装力量的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今晨强大的突击,将使苏军大吃一惊并使之彻底震动。你们应知道,一切均取决于这次会战的结局。”
7月初的南俄罗斯,天气闷热,不时下雨。德国陆军自开战以来还从来没有这样认真、细致的准备进攻。德国空军对库尔斯克的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分发给进攻部队。德军昼伏夜出。悄悄向前线开进,负责调动部队和运输补给品的参谋军官整夜整夜在各个路口忙碌,德军上下士气高昂,除曼施坦因、莫德尔、古德里安等少数人外,都坚信德军必胜。
    在另一边,苏军也在忙碌,全军都支起耳朵,睁大眼睛,捕捉越逼越近的德军的蛛丝马迹。苏军的侦察小队不时渗入德军防线捕俘。英国、美国的情报部门、驻苏军使团和两国政府也都屏住呼吸,注视着即将开始的大战,不知苏军能否顶住德军装甲铁拳的猛击······
7月4日傍晚,朱可夫来到中央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的指挥所,他从白天抓来的战俘口中知道,德军将在次日黎明进攻。这个消息准确吗?朱可夫一时吃不准。凌晨2时,13集团军司令打来电话,报告说据刚刚捕获的德军工兵供称,德军正在排雷,德军已进入出发阵地,将在5时发动进攻。这时的朱可夫镇定自若的下令立刻实施炮火反准备。
20分钟后,库尔斯克南北根部突然火光冲天,大地震颤,所有的苏军火炮齐声怒吼,152毫米榴弹炮、130毫米的加农炮炮口喷出复仇之火,一排排“喀秋莎”火箭炮射出一条条火龙。此时的德军步兵和坦克尚未离开掩体,刚刚进入发射阵地的火炮还未装上炮弹,便被这顿没头没脑的弹雨炸得东倒西歪,苏军炮兵尽管实施的是面积炮击,炮火不准,但还是摧毁了德军的通信线路弹药堆积场和部分炮位。德军炮兵耳目失灵,不知所措,乱成一团,许多人被弹雨炸得粉身碎骨······如果苏军在晚半小时开火,准能炸得那些刚刚钻出掩体的德军官兵人仰马翻。即使如此,德军进攻已被打乱,被迫把进攻时间推迟两个小时之三个小时,炮火准备也稀稀拉拉。这可能也在暗示德国人的最终失败。
5时30分,北路德军坦克向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发起强大的坦克冲击。德军900辆坦克在40公里的正面上。呈楔形队形滚滚向前。楔子的顶端是“虎”式重型坦克和超级坦克歼击车斐迪南“象”式自行火炮,两边是“豹”式中型坦克,在这层钢甲之后是各种旧式坦克,德军步兵坐着装甲车,紧随着坦克,准备下车抢占被坦克碾过的堑壕。近千辆坦克自北向南,像一群草原上狂奔的野牛,扬起冲天的烟尘,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铺天盖地,向苏军压来。
苏军官兵沉着应战,随着一声声口令,第一线的一排排反坦克炮开始凶猛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