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与家具的高矮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斌 冯 | 点击数: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06/05/27 21:29:00】
坐姿与家具的高矮
冯斌[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中学]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川教版)“宋代的社会生活”一课中讲道:“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为此,我专门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古人坐姿与家具高矮的关系,并将其制作成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的祖先最早的坐姿是席地而坐,也就是在地上铺一张席子,膝盖跪在席子上,臀部依靠着脚后跟,上身挺直。这种坐姿有一个专门的称谓——跽坐。今天的日本人还保留了古人的这种坐姿。
周朝时,铺席子也很有讲究:天子铺五层席子,诸侯铺三层,大夫铺两层。因此,席子的多少还象征着不同的身份等级。但在宴会宾客时,出于礼貌,在地上铺两层席子,大一点的叫“筵”,小一点的叫“席”,席子上面放一张低矮的案几(通常不过十几厘米高),案几上面再摆放餐具。这就是所谓“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中的“筵席”一词的由来。
由于是跽坐式,古人在制作家具时,出于方便就制作出一些低矮的家具。家具的高矮一般不超过50厘米,这是为了方便人们坐着也能随手取到家具上的物品。所以,那时的家具都是低矮的“矮脚家具”。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分裂割据长达300多年。这个时期,不同民族开始融合,一些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渐渐影响到中原地区,最典型的是坐姿的改变。早期跽坐式逐渐演变成了箕踞坐,它的姿式类似于僧侣的盘腿打坐。也就在同一时期,另外一种独特的坐姿也开始流行起来,专家称之为“垂足坐”,这就是今天常见的坐姿。
为什么会出现坐姿的改变呢?这还得从今天的一种简单的坐具“马扎儿”说起。“马扎儿”最初是胡人的用品。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扎儿便于携带,坐着又比较舒适,所以平时骑马外出都带着它。可能也就是马扎儿的这些特点,汉族人也很快就接受了它。
到了宋代,马扎儿发展成了交椅。交椅就是在马扎儿的上面安装上扶手和靠背,让人坐着更为舒服。它也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因而后人有“坐头把交椅”的说法。一直到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坐具都是由马扎儿演变而来的。比如凳子、椅子┉
从马扎儿的传入,到交椅的出现,由此引起古人坐姿的彻底改变,而家具的高矮也随着发生变化:由跽坐式的低矮家具逐渐演变为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