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史>>正文

大宋王朝,中国士人的黄金时代

【编号:4064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佚名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07/12/02

大宋王朝,中国士人的黄金时代
  
  一部《说岳全传》,岳飞冤死风波亭,秦桧奸臣害忠良,这个故事经说书人一路口耳相传下去,似乎终宋一朝皇帝都是不讲道理的暴君,朝廷的官员都是沆瀣一气腐败成风,再加上明清《水浒》小说故事的推波助澜,昏君在位、奸臣弄权,朝政一片昏暗,士子们处境艰难,社会民不聊生已然成为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印象。然而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背后的真实情况与我们斗室中的想象相谬千里,除了军事上的屡屡受挫外,大宋王朝是一个在各个领域全盛的时期,对于“十年寒窗,一朝登科”的知识分子来说,宋朝更是一个任何朝代无法媲美的“黄金时代”,甚至在20世纪的中国已然如此。
  
  宋朝何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福期,只要我们将自己的目光的镜头拉长到历史的始终,我们看到,夏之立国者启灭不同政见者有扈氏实开剿灭异己的先风,商之比干谏纣而被剖心,萁子不得不避祸佯痫,周之忠言进谏被杀者更是不可胜数,,而秦始皇焚书坑儒又开君王大规模、成批量诛杀知识分子的先河,虽然后来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史书商载皇帝诛戮大臣者不绝于耳,太史公“以言获罪”,宫刑造成他人生的奇耻大辱,三国杨修、晋朝稽康、南北朝石勒等屠刀挥舞处,士人人头纷纷落地,隋唐也有,至后世元明清更是登封造极,最让人厌恶的“文字狱”,朱元璋诛杀功臣及儒生更是决绝到极点,“既食明粟,岂能不为我用”,连隐居山野的士子也要干净杀绝,明成祖之于方孝孺株连九族之余还怨气为消,连门生故旧都要刀剐釜镬。清朝仁慈的康熙、亲民的乾隆对知识分子毫不心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多少冤魂遍野不用说以冷酷著称的雍正爷,整个中国几乎成为万马齐喑的文化荒漠。在失去拉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环境下中国的后来走向拉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境地。
  
  宋代之于士大夫如何呢?鉴于宋太祖黄袍加身的贴身体会也鉴于五代十国之乱武人跋扈的教训还从杯酒释兵权之后对知识分子礼遇有加以文治代替武治,以文官来统摄武官,宋太祖也有与士大夫公天下的遗训,后来它成为终宋一代的传统。宋代没有知识分子的须臾的性命之忧,固敢于直抒胸臆,他们不惧怕参与朝政的动辄得咎,在朝堂之上直率言是非得失,即使有悖君意也不会有抄家灭宗之祸,于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把自己的儒家学识用于治国与处世的两种选择之间,时刻装有一颗报国之心,古代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们身上浓重体现,如欧阳修“处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宋代知识分子在朝据理力争,一旦失势不得志,或被削职在家,或被贬官在外,但不会赔上性命。纵观宋朝时人的诗词,所忧者大多国家的不统一,而非人民的生灵涂炭,例如陆游、李清照等人。依民族主义者所见,统一是人心所向,但以人类普世价值看,国家只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则善。宋朝知识分子的才气虽然没有像文艺复兴政绩的人性的解放、科技的诞生发展,但那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宋朝知识分子的群体创造力也是世所罕见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之二即指南针和印刷术就诞生于宋,更何况宋代的学术向精致内省发展,出现了程颐、程颢、朱熹、张载等博学鸿儒,还有叶适、陈亮等的事功学派,诸学并立,争奇斗艳。宋代文化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朝代。明人陈邦瞻在《宋史纪事本末》的《序》中就说: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为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而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而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俗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乎?”清人严复也强调“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成什八九可断言也。”
  
  其次,宋代知识分子的仕途俸禄之厚也是绝无仅有的。真宗咸平四年杨亿上疏,极论当时吏俸之薄,其中写道:“左右仆射乃百僚之师长,月俸所入,不及军中千夫之帅,岂稽古之意?一其后乃逐有增益。兹举宰相、枢密使言之,有正俸,有禄粟,有职钱,有从人衣粮,又有冬春服,各绫二十疋、绢三十疋,冬棉一百斤。此外复有茶酒厨料、薪蒿炭盐、饲马刍粟、米面羊口各项。至外官有公用钱,有职田,有茶汤钱,又有添给。”宋朝皇帝说“恩逮于百官,惟恐不足;财取于万民,不留其余”。我们可以想象的见宋朝皇帝不遗余力地优宠当时的官员的。宋朝真宗时置玉清昭应宫使,给宰相半俸,后日渐增多,所在官员为吃闲俸而已,又时有额外恩赏。始于武臣,后涉及文臣,若李符、李沆、李浞、王化基、杨徽之、魏廷武、宋搏等,而宰执大臣更不得不优渥。故李沆病,赐银五千两。王旦、冯拯、王钦若之卒,皆赐银五千两。仁宗崩,遣赐大臣各直百余万。伺马优率同列上言辞赏,不许。当时官员之巨,故所耗官银几乎是一天文数字,真宗时,耗银九千七百八十五万。仁宗时,耗银一万二千万,英宗时,视皇佑增十之三。
  
  宋朝财政开支令人乍舌,这么庞大的开支从哪里来呢?宋朝的经济极其繁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最好的例证。另外,宋朝的对外贸易极其发达,利用当时的国际贸易,宋朝庭获利非浅。北宋时期,在唐代“飞钱”的基础上,产生了纸币——交子,南宋有会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宋代开始兴起了镇、市及乡村集市贸易。
  
  再次,有宋一朝,对于科举考试的进阶官位宋朝大大增加。我们知道谏官与御史,虽俱为言责之臣,然其责有异,谏官掌献替以正人主,御史掌纠察以绳百寮。天禧时别置谏院,谏议、司谏之官乃脱离宰相而独立。时用谏官、御史必取天下第一流。又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宋祖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代进士一及第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唐进士及第,未得及登仕牒,尚须再试于吏部。有屡试屡黜者。其中格人,仅补畿赤赤丞尉。不中格者,或例赴选曹之集,或应地方官辟署。俟外效有著,再正式转入仕途。宋则一登第即释褐。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隋唐初设进士,岁取不过三十人。后间或有所变动,但长期看未有多大改观。宋太祖开国时,进士登科寥寥,岁无十数,至太宗时,亲御便殿临试贡士,博于采拔,待以不次。太平兴国二年赐进士诸科五百人遽令释褐。或授京朝官,或悴大郡,或即授直馆。进士中第多至七百人,后遂为例。
  
  以上种种优待知识分子的举措,当世和后世知识分子居然视而不见大加颂嘉,反而批诘有加,何也?用其军事上的屡屡失利致疆土狭小,及签订耻约?然而,以输得区区无生命之岁币却得以息两国交战之烽火,不失为一种高明之国策。似秦皇汉武的拓地千里,舍人而求地满足一己之私欲,庸人之虚骄感,完全是把功勋的美誉建立在哀号遍野的奠基石上。以人为本应该是过去和现在统治者衡量是非曲直的标杆。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