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博览:西藏佛教
【编号:4197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佚名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07/12/30 】
西藏文化博览:西藏佛教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世界的三大宗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中国都有其信徒、组织和活动场所。其中,佛教分汉语系佛教(公元前2年传入)、藏语系佛教(公元7世纪传入)和巴利语系佛教(公元13世纪传入)三大支。西藏佛教,指的就是这三大支系中的藏语系佛教,通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7世纪它传入藏族社会后,逐渐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中国藏族广泛信仰的宗教,并且通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它又传入中国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在中国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内蒙七省、自治区流传,并传入锡金、不丹、尼泊尔、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地。解放后,西藏维修、开放了寺庙和其它宗教活动场所1400多处。今天3.4万住寺僧尼在中国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支持下,在寺院自由地研习佛经教义,开展各种宗教活动,广大信教群众则在家里设置佛龛、佛堂、诵经祈祷,并前往各地进行朝拜。
● 历史
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发展:释迦牟尼死后百余年间,佛教发生分裂:一派称为“上座部”,主要由一些长老组成;另一派称为“大众部”,拥有广大的僧侣,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又由大众部的一些支派组成“大乘佛教”,并且称呼非大乘佛教的教派为“小乘”。
西藏的佛教是在公元七世纪,同时由我国内地和印度、尼泊尔传入的。由我国内地传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由印度、尼泊尔传入的主要是密教。佛教传入西藏后,曾经为苯教所不容,佛教和苯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后来终于战胜了苯教,同时也融合了苯教的一些教义、神祗和仪式,并形成了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西藏佛教,后来被外地人俗称为“喇嘛教”。
● 西藏佛教派别概述
藏传佛教大致可分为四大教派,即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
一、宁玛派(俗称红教) 以九乘次第而闻名的藏传佛教旧译派系名。最初在公元八世纪中叶,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初由印度翻译传入藏地,经印度佛学家白玛炯涅加以宏扬。白玛炯涅也就是莲花生大士,他是藏传佛教的始祖,若没有他,可谓就没有今天的藏传佛教。据历史中记载,当时在西藏盛兴本土的一种巫教,所有的藏民,尤其是王朝里所有的大臣几乎都是信奉该教。因此,令他们改信佛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后来决定以辩论和较量神通的方式来裁决国教,佛教在较量中大胜,使对方退出其原来的国教地位,逐放到西藏边远地区。从此佛教取代了西藏的本土教,传遍了整个西藏,使西藏变成了所谓的佛教净土。
该派著名六大寺庙:
(一)噶陀寺 (二)白玉寺 (三)佐千寺 (四)多扎寺 (五)敏珠林寺 (六)雪谦寺
二、萨迦派(俗称花教):
十一世纪中,坤衮却杰玻倡建萨迦寺,创立以道果论为法要的藏传佛教一派系名。后经萨迦班钦等萨迦五代祖师弘扬,并有僧俗两系传承,至十二世纪萨迦班钦、八思巴叔侄与蒙古皇帝缔结法缘,因此萨迦法王成为西藏的统领,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止。此派著名有三大支派,及萨派、鄂派、察派。
三、噶举派(俗称白教)
“噶”意为“佛语”;“举”意为“传承”。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的教派,是藏传佛教派系之一,在十一世纪由大译师玛尔巴等人所创立。该派在西藏分为两大支系,由琼波克珠所传者,名香巴噶举,这一系在十五世纪已没落;由玛尔巴译师所传的名达波噶举。达波噶举后来发展出四大派系如下:
(一)噶玛噶举 (二)采巴噶举 (三)跋绒噶举 (四)帕竹噶举
其中帕竹噶举一系又分出八小派,即:
(一)直贡噶举 (二)达隆噶举 (三)竹巴噶举 (四)雅桑噶举 (五)措普噶举 (六)休色噶举 (七)耶巴噶举 (八)玛仓噶举
四、格鲁派(俗称黄教):
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师在十四世纪所创藏传佛教派系名,主张显密讲修结合,此派所着袈裟和僧帽均为黄色,故称之为黄帽系。
该派六大寺庙为:
(一)甘丹寺 (二)哲蚌寺 (三)色拉寺 (四)扎西伦布寺 (五)拉布楞寺 (六)塔尔寺 ( 嘎玛仁波切开示)
● 西藏佛教节庆:四大佛节
大召、花灯节、萨噶达瓦节和燃灯节称为四大佛节。
藏历一月四日至二十四日,是西藏最隆重的“大祈愿会”宗教节期,藏语叫“默朗钦博”。俗称“传大召”。传说公元前511年1月,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弘扬佛法时,与六方外道斗法。他大显神通,降服了六方外道。宗喀巴为纪念此事,于1409年在拉萨大昭寺倡建了一次宣扬佛教、发愿祈祷的大法会。当年藏历正月,宗喀巴在乌思藏地方首领阐化王的资助下,举行祈愿法,为与会僧众讲经15天。他以博学多闻、雄辩善论的智慧,论述了宗教经典,获得与会僧俗的信服和尊重。以后每年例行集会,遂成定制。宗喀巴圆寂后,法会中断了19年,到二世达赖重新恢复。
● 西藏佛教经典:《大藏经》
佛教《大藏经》,又名一切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律、论。大藏经的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槃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内容。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有本派的藏经,但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汉文译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都已散佚。早期的梵文经典只剩下少数零散贝叶本或纸写本至今尚存,全部三藏已难窥全貌。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厦文、日文和巴利语系等七个系统。此外还有过契丹文大藏经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
藏文大藏经在9世纪初叶已译出700余部,其中一部分自汉译本转译。后弘期补译的经籍,以论典和无上瑜伽的经论为多。全藏分甘珠尔、丹珠尔和松绷三大类;甘珠尔收律、经和密咒,丹珠尔收赞颂、经释和咒释,松绷则收藏、蒙佛教徒的有关著述。自元皇庆二年(1313)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各地共刻造过11种不同版本的藏文大藏经。此外还有刻于不丹的普拉卡本和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的库伦本两种。
巴利语系大藏经为南传佛教上座部奉行的三藏典籍。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云南省傣族地区,是用各种不同文字字母音译的巴利语佛典。除僧伽罗文、缅甸文、泰文、高棉文和老挝文外,傣文有4种不同的方言文字译本,近代还增加了天城体梵文本、拉丁字母本和日文译本等3种版本。(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分享资料2
手机扫码后打开或分享资料
其他文章推荐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