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史>>正文

隋炀帝之炀

【编号:10048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中山纪念中学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09/11/16

隋炀帝之殇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乍一看,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谢灵运、陶渊明或者杜甫等著名大诗人的作品。但他的作者却是隋炀帝杨广。

杨广对自己的文学才能颇为自负。《资治通鉴》记载:“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死,帝诵其佳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邪!”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籍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薛道衡与王胄均是杨广手下的诗文高手,每每有佳句为时人传诵,而杨广在他们面前也不甘示弱。他认为自己在诗文上也足以笑傲天下读书人,虽然有自夸之嫌,但也有些许道理。

杨广的诗中佳句迭出,如“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户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清音出歌算,浮想飘舞衣。”

他的文章也毫不逊色。在公元607年发布的《求贤诏》中,有“天下之重,非独治所能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自古明君哲后,何尝不选贤与能,收采幽滞。周称多士,汉号得人”、“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等佳句。

但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中国人往往以道德作为评价人物的最高标准。太上为立德,其次为立言,最次为立功。于是,大部分的中国文学史都对隋炀帝的文学成就视而不见。因为,他是暴君。

隋炀帝杨广营造宫殿,修大运河,四处巡游,征伐高丽,迷恋女色,荒淫无度,等等罪状罄竹难书。但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对失败者的评价往往会失之公允。

杨广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三岁的杨广有着异于一般小孩的沉静与精明,骨格清奇,深得父母疼爱。十三岁的杨广是深孚众望的并州总管。他爱好文学诗词,《隋书》上记载说他“好学,善属文,深沉严重,朝野属望。”杨广还有一个同母哥哥杨勇,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的。但是自小精明的杨广却使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杨广知道父亲性喜节俭,所以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得非常朴素,还故意摆上一些断了弦且布满灰尘的乐器,表明自己不会耽于声色之娱。而身为太子的杨勇却“好内宠,近女色”,而且还冷落了母亲独孤皇后给他选的太子妃。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朝大举南伐,杨广被任命为行军元帅,节制各路兵马。南朝陈后主荒淫无道,人民怨声载道。南朝很快覆亡,隋朝一统天下。此役,杨广功不可没。但南伐也反映了杨广的种种缺陷。杨广垂涎已久的陈后主宠妃张丽华被大将以“女祸”之名斩首。得知此事后,杨广大发雷霆,并在登上大宝之后就诛杀了那位“多事”的大将。平陈之后的杨广加封为太尉,后来江南叛乱,又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在总管任上,他兢兢业业,深得朝野嘉奖。

为了取代杨勇而代之,杨广可谓处心积虑。他一面压抑自己的欲望,取得父亲和母后的信任;一面网罗权臣,中伤太子。生性率直的杨勇就这样被工于心计的杨广拉下了太子的宝座。当上太子之后的杨广下一步要做的便是逼宫。隋文帝杨坚一代枭雄,竟被自己儿子逼死。

“皇帝”这个称号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自己取的尊号,表明自己“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监督。汉儒董仲舒创造出“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人君受命于天,进一步神化了皇权。在中国古代,皇权可以使黎民生,也可以使黔首亡。正是这种凌驾于一切生灵之上的绝对权力,使多少英雄尽陶醉,人性在权力的争斗中被无情地扭曲变形。

在杨坚驾崩的当晚,杨广便肆无忌惮地与父亲生前的宠妾陈夫人同宿。这种与人伦相悖的做法反映了杨广30年来压抑的爆发,但这只是一个开端。登基不久,他便嫌长安破旧,着手营建东都洛阳,为此而征发的工匠达200万人次,耗时两年,方才竣工。在营造东都前所发的诏书中,他说营造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洛阳的地势更好地统治全国,并且营建的原则是节俭去奢,但实际上的情形却截然相反。修成后的洛阳宫极尽奢侈之能事,“飞栋充霄,连盈接汉”。他钟爱书籍,所以修建了很多精美的藏书室。但他并未从书本上得到多少治国的道理,相反为肆意享乐提供了灵感。为了在冬天也能观赏到百花斗艳的景象,他命能工巧匠用彩缎制成各种花朵,颜色稍腿便又重制。

杨广最为人诟病的便是修大运河。但大运河的修建并不仅仅是为了巡游江南,而是有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南北流向的河流不多,给南北交通带来诸多不便。自西晋永嘉之乱起,衣冠南渡,给南方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活力。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以及南粮北运的需要,修建大运河就成了必须。唐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之二中吟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垫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除了大运河外,杨广还大修长城。修长城的是为了巩固边防,防止北方突厥民族的入侵,本意是好的。但在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大规模征发民力,却无异于自掘坟墓。

杨广还循着汉武帝的足迹“大攘四夷”,并一度降服了突厥与吐谷浑,控制了整个西域。西域各国纷纷归附,遣使来朝。这样做虽然使隋朝国威远播,但来朝的各国使臣却让负责接待沿途州郡不堪重负。杨广三次征伐高丽,更是穷兵黩武。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人民长期不得休息,最终导致盗贼蜂起。《无向辽东浪死歌》中唱道:“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那些不愿意去辽东送死的人大多投到起义军帐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老百姓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的时候,统治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不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统治集团内部也起了内江。负责运送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也打着“解民于倒悬”的旗号起兵,使一向不把农民起义放在眼里的杨广大惊失色。公元613年,四面楚歌的杨广也忍不住流下眼泪,但他依然在巡游。616年,他第三次巡游江都。也许是知道末日不远,于是倍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娱乐到底,直至死亡。

杨广不是被农民起义军杀死,而是死于近臣之手,可谓是一种讽刺。当宇文化及对其逼宫时,不知他是否想起自己对父亲所犯下的罪行。杨广叹曰:“我何罪至此?”他也知道自己错了,辜负了百姓,但被宠臣所杀却怎么也想不通。眼睁睁看着12岁的爱子被宠臣手刃却无能为力,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那时,不可一世的他应该极其后悔,后悔生在帝王家,后悔当初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当上皇帝。

隋文帝当初尽灭北周宇文氏皇室,用宇文氏的鲜血浇灌了权力的皇冠。杨广又被宇文化及逼宫而死,而且隋文帝杨坚一脉几乎断绝,历史的因果轮回着实叫人唏嘘不已。

杨广是可悲的。他在鱼肉百姓的同时,也被绝对的权力愚弄着。如果生在寻常百姓家,历史对他的评价可能会大为改观。他好奢侈,最多也只是不择手段聚敛钱财或者钱财散尽倾家荡产;他好女色,顶多就是多娶几个妻妾;好游玩,说不定还会成为徐霞客式的人物;好残暴,也只能虐待妻子儿女和仆人而已。即使是生在帝王家,如果不当皇帝,他或许还会成为最得力的臣子。

作为风流才子,他是能够胜任的;作为皇帝,他却失败得彻底。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发布者资料

资料总数:2 ,访问人次:1905

手机扫码后打开或分享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