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圆满结束
【编号:24068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看历史》杂志社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11/12/31 】
“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圆满结束
2011年12月18日,北京五粮液龙爪树宾馆,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的比赛结果在这里揭晓: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左馨蘭、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雷宗兴等五位同学获得一等奖;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扬州中学等五个单位获得最佳组织奖;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柴松方、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侯晓燕等五位历史教师获得最佳指导奖。至此,为期一年的比赛圆满结束。
本届比赛参赛学生超过万人,集体参赛学校超过500所,数十位历史教研员、上千名中学历史教师参与活动组织及指导。不仅如此,还有钱钢、张典婉、喻尘、林天宏等数十位学界、媒体及历史写作专家担任志愿者,为优秀学生稿件提供“1+1指导”服务;《南方周末》、《南都周刊》、《羊城晚报》、湖南卫视、福建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报道本届赛事;大赛同步纪录片《最熟悉的陌生人》获得华人新世代(CNEX)项目资助,并将参加国际纪录片展映……毫无疑问,作为首届比赛,它已经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大赛之初,我们期待本届比赛实现以下基础目标:
(1)为全国中学生及中学历史教师搭建历史探究活动的交流与展示平台,推动中学生发现、记录、认知“身边的历史”;
(2)通过历史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途径,培养基本的历史认知能力;
(3)通过历史写作,初步掌握历史书写规范和技巧,培养基本的历史书写能力;
(4)通过比赛,深入交流历史探究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律,促进全国中学生历史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全面提高。
现在看来,这些目标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但我们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此。作为“公民写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唤醒一代青年主动关注历史,寻求历史真相,明确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使命,进而主动承担起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历史责任。即通过分享先辈的历史经验达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化进程。
本届大赛,参赛学生在访问长辈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与父辈、祖辈甚至曾祖辈的心灵沟通。孩子们在先辈们悲欢离合的故事里,不仅获得了对家族、社区、城市甚至国家民族历史的认识,还增进了与长辈的感情,意识到了自身对家人,对社区,对国家和民族所肩负的责任。长辈们则在孩子们的追问中,被孩子们的真诚与温情打动,主动参与历史记忆的重建过程,并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如是,大赛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学历史教育的范围,成为一场家庭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教育活动。这是我们赛前期望实现,却又不敢奢望的结果。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个开始,明年的学生写史活动更值得期待。
2012年,第二届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将跨出国门,届时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北美等地的华裔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本项赛事。此外,我们还将组织首届全国大学生历史行动大赛,公开征集活动方案、培训行动小组并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届时,这两项赛事都将成为影响整个华人社会的重大公益赛事。
附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获奖名单
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左馨蘭(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十二年的漂泊之路》
雷宗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被找回的家族记忆》
陈子萱(青岛第57中学)《追溯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吴雨琪(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我家的户口簿》
郑和惠(青岛26第中学)《平凡的传奇:在尘封的朱门中寻梦》
二等奖:
高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映射在记忆中的大字报》
变迁中的客家人调查小组(刘彦彤、欧阳玉英、李智勇、李建新 东莞厚街湖景中学)《变迁中的客家人》
陈艺演(佛山市顺德一中)《七十年代的旧记忆》
黄颖琳(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秀全中学)《一个家庭,两个农民》
李嘉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幸福终会降临》
张娅婷(云南大学附中)《猢狲》
周丽婷、陈依晴(惠州市惠东中学)《凿在心中的日子》
王砚书(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未完成的梦想——我的复旦》
沈重光(江苏扬州中学)《外公的故事》
严赋瑞(连云港市东港中学)《爷爷和钻石的故事》
张珺(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三本书》
三等奖:
于航(清远市清城中学)《外婆与世纪同变》
费敬一(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敬一亭与敬一箴考》
葛毅(安徽省安庆一中)《外公的学生时代》
王艳(银川二十三中)《我们的幸福——从三代人的婚姻说起》
张婷(甘肃天水一中)《历史的回音》
孙昀(青岛第26中学)《永不服输》
陈琛旭(西安市八十三中学)《爷爷的记忆》
陈伟杰(佛山市顺德第一中学)《平凡家庭的奋斗》
陈家忻(广东实验中学)《留美幼童梁敦彦小传》
傅聪聪(即墨市实验学校)《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马文玲(广州市第五中学)《广州童养媳》
刘湛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爷爷的记账本》
黄丹俐 (广州市第四中学)《二十世纪的中国—坎坷的命运》
蒙俊宇(广州二中)《谁来埋单》
高诗颖(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平潭第一中学)《国为家本——一个陌生老人的到访》
林昱池(成都七中)《归乡》
吴敏迪(江苏扬州中学)《平民的战争史》
麻小山(宁夏西吉中学)《古兰经声声》
翁蘅莉(深圳市笋岗中学)《回首过去的风云》
吴树桐(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一束星光》
优秀奖:
1陈丽莎(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2毕如兰(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坚贞君子节,正直古人风》
3耿梓豪(青岛42中)《面包会有的》
4何海祺(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中学)《太公的故事》
5刘颖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一位地下党员生命的足迹》
6陆明(青岛第39中学)《保卫心中蓝色海疆》
7孙晨阳(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敢为人先,聆听爷爷的传奇奋斗史》
8孙睿(胶州七中)《爷爷的闯关东之路》
9孙若愚(青岛第59中学)《四十年微笑中走过》
10王秋语(青岛57中)(我心中的英雄——大爷爷)
11萧穗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人物,大历史》
12徐可欣(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夹缝中的个体户》
13姚楚瑶(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自梳”漂泊下南洋》
14姚智衡 何泽斌 袁伟雄 郑晓欣(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不悔的选择
15叶嘉棋(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民国那些往事》
16庄茜钧(东莞中学初中部)《土地的印记》
17范旖明(佛山市第三中学)《发现身边的历史》
18方芳(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发现身边的历史》
19冯春晓(广州市真光实验学校)《幸与不幸》
20付亦寒(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我家的住房变迁》
21黄绮琪 俞小丽 陈洁 傅筱鸥(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二十四桥明月夜,三十余年风雨路》
22贾昌明(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今昔“时尚物品”小盘点》
23金晔(江苏省扬州中学)《铁道线旁的漂泊情缘》
24江胡悦(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大港中学)《发现身边的历史》
25李柏杨(山东师大附中)《山东的蔡元培——鞠思敏》
26李竹安(广州花都秀全外国语学校)《永恒的挂钟》
27刘倩儿(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五十三年回眸论兴衰》
28刘汝良(东莞中学)《麦田的守望者》
29刘婉雯(广东顺德一中)《缝纫机的那些时代》
30罗雪雯(清远市清城中学)《那不可磨灭的记忆》
31潘婧(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爷爷的教师生涯》
32亓丛丛(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中心中学)《不屈的脊梁,坚定的信念——两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
33邱杨(广东顺德区第一中学)《“入土为安”习俗的变迁》
34曲越(惠州市惠台学校)《一个家族,三段历史》
35宋慧成(青岛市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世纪老人坎坷的一生》
36孙沛琳 陈淑玲(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民居·对话》
37王津琼(江西省赣州中学)《穿越历史的老镜子》
38王莘淳、江宇静(福建省永定县第一中学)《平凡接头户的传奇人生》
39王兴海、陈明康、卿伟明(桂林市宝贤中学)《口述历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桂林憶岭村》
40王一凡(青岛62中学)《姨妈的诉说》
41王玥(江苏省扬州中学)《战争逃生记》
42王者贤(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四十载峥嵘岁月稠》
43唐悦(江苏省扬州中学)《爷爷的一生》
44夏枫(胶南市泊里中学)《激情燃烧的岁月》
45杨泽坤(广东省东莞中学初中部)《人间正道是沧桑——记我的曾外祖父》
46张晓彤(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中学)《我的家史》
47张钰斌(甘肃省天祝县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璀璨的天祝县藏族民歌》
48赵嘉(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历史的血肉——我们亲人亲历的那段岁月》
49郑嘉裕(江西萍乡芦溪中学)《缅怀先烈 追寻足迹》
50朱悦(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历史的变迁——追随土族传统婚礼》
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指导奖获奖名单
最佳指导奖
柴松方(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侯晓燕(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丽英(青岛第57中学)
倪仲(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钟令彩(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优秀指导奖
郑建平(东莞厚街湖景中学)
严匡禧(佛山市顺德一中)
杨文莹、何军蓉(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秀全中学)
李柱军(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肖阳(云南大学附中)
钟亚娣(惠州市惠东中学)
喻靖(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方云华(江苏扬州中学)
王帼兰(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邓建英、侯少龙(清远市清城中学)
饶玲(成都七中)
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组织奖
青岛市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
西安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室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扬州中学
优秀组织奖
北京十二中学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
福建省永定县第一中学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江苏省镇江市大港中学
杭州二中
深圳笋岗中学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中学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星耀校区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
成都七中
特别致谢: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科
扬州市历史名师工作室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其他文章推荐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