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常熟一中中考历史二模
【编号:50214 |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斗山青云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14/05/30 】
2014年初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位号、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将答案写在规定的答题卡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汤山猿人是江南迄今发现的惟一完整且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存放该猿人化石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将在今年8月青奥会前开放。该猿人
A.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石器 B.会种植水稻
C.住在干栏式的屋子里 D.会种植粟
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元 B.秦隋宋 C.秦元明 D.隋元明
3.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该工程是元世 祖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4.南京“云锦”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建议可查阅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5.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中西方人种差异 C.中国文人的偏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6.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鸦片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7.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A. 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 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8.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
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盂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的“他”
在近代中国发起了
A.国民大革命 B.一二·九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右图所示事件是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的重大事件,它导致
A.东北三省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C.国民党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D.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
10.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商讨共同抗日事宜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商讨第二次国共合作 D.通过了《共同纲领》
11.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材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大跃进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13.“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4.《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下列内容中,出自这部文献的是
A.“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
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这些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D.“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5.在总结一次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时,列宁这样写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你认为列宁总结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光荣革命 B. 巴黎公社 C. 宪章运动 D. 十月革命
16.下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产量 |
1870年 |
80万吨 |
1900年 |
约2000万吨 |
A. 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D. 航天工业的发展
17.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8.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
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
19.2014年是欧洲第二战场开辟70周年,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一场著名的战役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场是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 C.诺曼底登陆 D.珍珠港事件
20.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2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军队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23.1985年起,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24.右图邮票是为了纪念英国著名科学家而发行。这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相对论。
25.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革命后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26.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止共产主义。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1684年,清朝设 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884年,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辖,清朝在新疆设立 。
2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模范人物,其中两弹元勋是_______,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
29.《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按这种理解,1928-1937年也成为俄国经济的“分界线”是因为 的建立; 1942年夏—1943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迎来了“分界线”,这是指 。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做出的贡献。(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2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发展教育有什么启示。(1分)
31.思想解放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
――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思考“民族革命”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政治革命”的影响??(2分)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一个中共在大城市发动的起义。“改变原定部署”后做了哪件事?(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为哪次会议奠定了基础?(1分)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欧洲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它是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发源地。在这块土
地上。人类创造了令人眩目的古希腊文明、罗马文化,是人类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源头。
欧洲人凭借其发达的技术、开放的思想独领世界风骚,从“海上马车夫”到“日不落帝国”,欧洲人在这个星球上曾是何等风光。然而,欧罗巴大地上演绎过多少历史的纠葛和纷争;欧洲列国经过怎样的演变形成了现在的版图?今天欧洲人在享受工业文明和高福利生活的同
时,正在谋求建立统一的欧洲,欧洲人正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的和平统一的伟大试验。”
——《一口气读完欧洲史》
(1)请举两例史实证明材料中“欧洲人凭借开放的思想独领世界风骚”。(2分)
(2)促使“日不落帝国”崛起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2分)
(3)“欧洲列国经过演变形成了现在的版图”。19世纪初期和20世纪末期,导致欧洲版图发生巨大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分别什么?(2分)
2014初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A |
A |
C |
D |
A |
C |
D |
B |
B |
C |
D |
C |
D |
B |
A |
D |
C |
C |
B |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答案 |
B |
A |
B |
B |
A |
B |
三、填空题:
27.台湾府;行省
28.邓稼先;焦裕禄
29.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出有教无类;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设立太学。 (1分)汉武帝(1分)
(3)教育改革;(1分)戊戌变法运动(1分)
(4)教育要注重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要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1.(1)不满少数满洲人(清朝)的专制 ;(1分)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
(2)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完成;(1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4)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分)
32. (1)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在全世界影响深远;马克思主义
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写出两条可得2分)。
(2)开创君主立宪制,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先进制度促进英国发展;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科技进步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掠夺促进英国资本积累(写出两条可得2分)。
(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1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分)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其他文章推荐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