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教研教改>> 教学研究探索>>正文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初中】

【编号:90018 |下载点数 :免费 | 作者:朱忠会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16/09/23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中学 朱忠会合作能力是指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所需要的协调、协作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指向学习和生活,它包括积极参与能力、有效讨论能力、协调能力。学生的合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历史课堂应该是合作的课堂,教师可以采用如下一些策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合作能力。一、科学分组,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这是基础分组要坚持两个原则:1、刚性原则;2、柔性原则。刚性原则是指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通盘考虑,从利于小组合作、利于小组竞争、利于学生发展出发,合理地安排小组成员。柔性原则是指在刚性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按个人的爱好自我组合,教师适当调整。这样就给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平台,也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分组时,对学困生的安排一定要准确、到位,让学困生参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对此,我做了三方面工作:其一,分好小组。我以学生的历史成绩为依据,基本做到各组均分的均衡,学生层次的均衡,同时考虑到领头羊的作用,安排爱好历史,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分组时尽量尊重学困生的意见,让他们和自己喜欢的同学在一起,这样利于他们合作、交流。其二,关注他们的发言,关注他们的进步,可以适当夸大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比如,对他们能积极发言就重重加分就是一种极好的奖励方法。其三,小组讨论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多引导、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二、努力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是前提任何历史知识都有着具体内容,是由时间、空间、条件、经过、人物及其活动等具体要素构成的;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有头有尾、有实际情节、有具体经过的;任何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历史知识的具体性决定了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既可能又很必要。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给各个小组设定目标,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合作学习,而认真地投入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能力才能得到增强。当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三、精心预设小组讨论的问题,这是关键历史问题的预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理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促使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为起点,与学生的学习发展联系起来、与一项或多项学习目标、技能相对应,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同时,讨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应该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能挑战学生的智慧,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且需要通过几个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问题。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历史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生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以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同时,还要尽量提供必要的历史资源,因为学生往往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教师不提供、不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学生讨论起来就会出现标语化、程式化的现象。如在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正义的胜利》教学中,讨论“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光凭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提供相关书目让学生去查阅,也可以打印有关资料让学生参考。这样才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也丰富多彩。四、安排充足的合作时间,这是保证对历史问题的讨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历史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然而,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往往刚刚布置了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才进入状态,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收场,对学生进行提问。时间得不到保证,讨论就是虚设,这样的讨论是失败的,没有效果,学生也会对讨论失去兴趣,对历史也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增强合作能力了。如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中,讨论“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因为答案涉及到战国以来社会的趋势、人们的渴望,秦国的变法和正确的军事方针等,这个问题至少开展5分钟以上的讨论,才有效果。五、讨论后,小组展示,师生评价,班校评价,这是升华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都希望获得肯定,都希望有成就感。小组合作后,教师一定要给小组展示的机会,让小组代表、小组成员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同时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肯定、欣赏小组的合作成果,这是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否则,没有小组展示,学生的合作成果就得不到检查,得不到肯定,学生就对合作失去兴趣;教师经常否定学生的合作成果,学生就不敢多发言,就会失去自信心。其实,师生评价应该是最精彩的部分。对于小组的发言,不妨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先进行评价、补充,只要言之有理就给小组加分,当然,本小组的学生也可以及时补充,教师只做最后的总结,用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对待学生的发言就可以了。如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中,讨论“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学生的兴趣很浓,小组讨论热烈,各组学生从各自观点出发有的说是“能臣”,有的说是“奸雄”,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充分满足其表现的欲望,可以让学生互评、辩论,而教师只是鼓励,不要下定论。同时还可以强化竞争机制,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班校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纪律、参与率、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各方面进行考核,按既定标准打分,下课前公布。一周各班评选出一个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秀合作小组,在下周一的学校升起仪式上进行表扬。学期结束,学校对各年级的优秀合作小组进行综合考核,对评选出的校优秀合作小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这一平台,运用相关策略,唤醒学生沉睡的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

资料篮

已选:-

发布者资料

资料总数:722 ,访问人次:390552

手机扫码后打开或分享资料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