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地杯”第十二届课件大奖赛初中组获奖结果公布(可下载) 公号
下载点数:免费 | 作者:园地编辑 - | 评论数:0条 | 更新时间:2021/08/22
特别说明:8月23日到9月15日为公示期,公示结束如无用户投诉,网站将给参赛者加点或汇款(如果你想改变你原来的奖励方式,请联系下面的微信号)并陆续发放证书。如果10月1日前没收到汇款或没加点+证书,请及时反馈,超期网站不受理。欢迎老师对抄袭的课件投诉,每个下载页面都有投诉入口,如果属实网站将给予每课50点奖励。联系微信:zxls_com。高中获奖课件请点此进入。资料将在未来5天内更新完毕,用户到时可以在本页面下载。 | ||||||
版本 | 年级 | 课件名称 | 作者姓名 | 单位名称 | 下载 | 获奖等级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檀敏 | 晋中市经纬中学校 | 特等奖 300元包年账号 赠书一套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2课 抗美援朝 | 田海燕 |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邹倩 | 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9课 对外开放 | 黄兰 | 三台博强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 黄佳燕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东莞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 黄敏娟 | 华南师范大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 黄幸芳 |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 檀敏 | 晋中市经纬中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张利敏 | 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 | 张欣 | 长沙市一中广雅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江璐璐 | 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 | 一等奖 200元包年账号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 张祯琳 | 龙泉驿区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 翁梅君 | 乌鲁木齐市第126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3课 五四运动 | 焦雅婷 | 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李雪萍 | 华南师范大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 闫改凤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 郑志玥 | 惠州市第五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 王菲 | 北京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王小灵 |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 ||
统编版 | 专题复习 | 中共党史 | 刘立 | 四川省泸州一中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吴桐 | 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 | ||
|
|
|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李琳 | 太原市小店区第十二中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 周青 | 常州市正衡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复习课 | 张悦 | 义乌公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 李瑞芳 |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中学 | ||
统编版 | 专题复习 |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探寻百年光辉历程密码 | 王林丽 | 安宁中学 | ||
统编版 | 专题复习 | 毛泽东诗词中的党史 | 檀敏 | 晋中市经纬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张铭铮 | 郑州群英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 翁梅君 | 乌鲁木齐市第126中学 | ||
统编版 | 专题复习 | 专题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 王小东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8课 百家争鸣 | 张文科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 二等奖 网站点数1000点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课 鸦片战争 | 沈昉 |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 翁梅君 | 乌鲁木齐市第126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 董显丽 | 崇义县思顺中小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张培浩 | 冠县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刘倩雯 | 江门广雅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危机与应对”复习课 | 杜慧敏 | 天津市耀华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 李婷婷 | 太原市实验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 周毓君 | 深圳市福田区黄埔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 丁伟 |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习课 | 李群 | 园山实验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3课 美国内战 | 吴常琳 | 合肥市行知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汪兆帮 | 合肥市行知学校学苑分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 郭田甜 | 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李文韬 | 化州市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杨世迪 |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龙山初级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复习课:从《长安十二时辰》打开唐朝盛世 | 付旭光 |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初中部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3课 土地改革 | 林篪 |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杨丹丹 | 深圳市罗湖区东湖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罗杰 | 东莞市光明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 刘春红 | 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6课 冷战 | 薛冉 | 仁怀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导言课:贴近生活,走进历史 | 钟红霞 | 深圳市龙岭初级中学 | 三等奖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 翁梅君 | 乌鲁木齐市第126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吴洁琼 | 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王木兰 | 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 | ||
统编版 | 专题复习 |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 黄幸芳 |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 ||
|
|
|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课 鸦片战争 | 熊哲 | 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 姜红梅 | 招远市魁星路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 邓静 |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 徐丽 | 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 薛冉 | 仁怀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 罗瑞茜 |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 明丽琼 | 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 胥秦 | 四川省长宁县培风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 彭佳 | 沅江市琼湖书院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9课 对外开放 | 谢老师 |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张丽丰 | 邯郸市汉光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 杜慧敏 | 天津市耀华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刘春红 | 东莞市沙田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 徐路易 | 成都市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课 鸦片战争 | 王美如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东莞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 罗静 |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1级研究生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 薛冉 | 仁怀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郑小涵 | 莆田青璜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5课 北伐战争 | 韩婷 | 苏州市平江中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25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从南通看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 童琳 | 自贡市汇南实验学校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唐益东 |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张世菊 | 垫江第九中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 洪鑫玲 | 深圳市罗湖外语实验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 王腾飞 | 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 宋玥 |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关宇薇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中学 | 优胜奖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杨婷婷 | 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陈锦娜 |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 罗丽怡 |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兴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 王文清 | 绵竹中学初中部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陈映碧 | 温州市绣山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郭瑞梅 | 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吴文琼 |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 张静 | 西华师范大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 张逢晨 | 安康市高新中学 | ||
统编版 | 专题复习 | 简明新疆地方史第一三六七单元 | 郝国强 | 喀什市东城第三初级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吴美芳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吴常琳 | 合肥市行知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复习课 | 金艳曦 | 南昌十中经开校区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 邓峰 | 深圳市龙华区龙腾学校 | ||
统编版 | 一轮复习 | 图说百年党史 | 王雅琴 | 湛江市 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 陈诗贤 | 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王雅琴 | 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复习 | 袁惠宁 | 中山市小榄花城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习课 | 马晓菲 | 光明区公明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 孟俊芳 | 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 薛冉 | 仁怀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冯强 | 临沂郑旺中学 | ||
统编版 | 一轮复习 | 换了人间——追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 康晓萍 | 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3课 盛唐气象 | 孙雨廷 | 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 吕鹏艳 | 安阳市第十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复习课 | 袁惠宁 | 中山市小榄花城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 罗娇 | 四川省安岳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 徐佳慧 |
| ||
统编版 | 一轮复习 | 八年级上册全册 | 杜慧敏 | 天津市耀华中学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林文瑶 | 普宁市第二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复习课 | 郑静敏 | 汕头市第十二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5课 三大改造 | 唐益东 |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3课 古代印度 | 许娜芳 | 太和县第三中学东校区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 张小薇 | 重庆南城巴川学校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下册 |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 孟祥锋 | 石河子第十三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9课 辛亥革命 | 李改玲 | 杭锦旗城镇中学 | ||
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 陈熙 |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复习课:跨学科探唐朝兴衰 | 邱纯真 | 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 | ||
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 王林丽 | 安宁中学 | ||
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复习课 | 杨雅娟 | 武功县南仁乡初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