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21页) 公号
【编号:339937 |下载点数:2.00元 | 作者:李春霞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22/08/22 】
1.本课方向
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教材第一单元第6课,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用船尖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除受本国封建剥削外,又遭受外国资本家的奴役。面对多灾多难的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祖国曾尝试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改变这种局面,由于封建统治者自身的腐败,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没能成功。《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中国面临着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中国人为挽救中国又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尝试—维新变法。本课主要从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变法失败了。他的失败,为后人积累了经验教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关键深入民心,也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乃至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打下基础。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是这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热点。
2.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images/Digg/ding.gif)
![](/images/Digg/cai.gif)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资料篮
已选:-个
其他文章推荐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