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2022年统编版各地期末试题按课分解2】
【编号:347327 | 下载点数 :10点券 | 作者:园地编辑 - | 评论数:0 | 更新时间:2022/10/01 】
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统编版使用地区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各地期中期末考试试题,按课顺序分解而成。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另外,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资料版权,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公众号和QQ群交流或微信群等作盈利之用,否则经发现查实转移资料者,园地将永久封锁其IP,不得再访问本站,特此声明,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 按纲要上分课汇总(统编版)
分解、整理:园地编辑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2022•广东汕头高二下期期末•5)明太祖于洪武六年(1373)曾说:“朕今新造国家,建邦设都于江左,然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这可用于解释,此后明朝迁都是( )
A.大一统王朝的现实需要 B.区域经济重心变动的结果
C.对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 D.延续儒家正统思想的表现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建邦设都于江左,然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可知朱元璋认为定都南京距离中原太过于遥远,难以适应维护全国大一统的需要,故选A项;宋代以后,经济重心始终位于南方地区,排除B项;材料中不涉及阶级对立、阶级矛盾激化等相关信息,材料主要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强调迁都的必要性,排除C项;汉代以来,儒学始终居于正统地位,都城的迁徙是国家统一治理的客观需要,与儒家思想无必然的直接联系,排除D项。
2.(2022•浙江舟山高二下期末•7)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左右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
B.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D.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答案】D
【解析】明太祖废宰相,终结了秦汉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明成祖设内阁,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丞相是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2022•北京海淀区高二下期末•18)以下关于明朝内阁地位和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负责统领百官 B.专门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的政府部门
C.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咨询机构 D.可以限制君权的宗室贵族议政会议
【答案】C
【解析】明成祖设内阁,是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咨询机构,故选C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排除A项;元朝宣政院是专门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的政府部门,排除B项;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可以限制君权的宗室贵族议政会议,排除D项。
4.(2022•安徽黄山高二下期末•4) 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定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创新 B.内阁与六部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C.明中期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D.阁部制衡成为强化君权的手段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时期皇帝通过利用内阁、吏部和礼部侍郎相互制约来维护中枢权力机制的平衡,最终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选D项;内阁不属于法定的中枢权力体系,排除A项;内阁只是皇帝个人的侍从顾问机构,不是正式的国家机关,无法与六部形成制衡机制,排除B项;明朝中期相权已经被废除,排除C项。
5.(2022•河北石家庄六县联考高二下期末•10)“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 )
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 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
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 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揭帖”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密揭”,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说明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故选D项;明代专制主义政体下,不存在民主原则,排除A项;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而不是中枢机构,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说内阁职权范围扩大,排除C项。
6.(2022•河北唐山高二下期末•13)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六部尚书有事往往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反映出当时( )
A.统治集团的分裂 B.中枢权力的变化
C.专制制度的弱化 D.君主权力的下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六部尚书有事往往请示内阁大学士”可知,内阁权力有所增强,内阁制度属于中枢机构,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到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所担任的职务及职权不断增强,没有明确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故“统治集团的分裂”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在不断强化而非弱化,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明朝君主权力在不断加强而非下移,内阁大学士的设立本身也是君主权力强化的产物,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7.(2022•河北沧州高二下期末•7)在“祖制不可变,天意不可逆”的政治思想影响下,明朝有阁臣上疏:“天下大器,帝王大福,器久则必做,福盛则必衰。”因此“天变之时”,阁臣应用票拟、辞职、劝谏、拒不草拟诏书等办法以“抗衰”。明朝阁臣的这些主张( )
A.促使中央决策执行效能显著提升 B.致使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C.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节君主政治 D.表明内阁阁臣左右君主决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祖制不可变,天意不可逆’的政治思想影响下,明朝有阁臣上疏:‘天下大器,帝王大福,器久则必做,福盛则必衰。’因此‘天变之时’,阁臣应用票拟、辞职、劝谏、拒不草拟诏书等办法以‘抗衰’”可知,内阁利用“祖制和天意”影响皇帝,阻止君主有违君德的行为,以此起到调节君主政治的作用,内阁一方面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到了约束作用,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到阁臣利用祖制约束皇帝的行为,没有明确中央决策的才能与智慧,故“显著提升”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内阁的设置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且材料仅涉及到阁臣利用祖制约束皇帝的行为,没有明确皇帝对于事件的干预情况,故“致使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始终为皇权服务,皇帝掌握决策权,故“左右君主决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8.(2022•浙江湖州高二下期末调研•13)下列史料内容,可用于研究明朝政治现象的是( )
A.“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B.“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C.“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D.“中朝,内朝也。大司马……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答案】B
【解析】紧扣题干的时间条件“明朝政治现象”,“我朝罢丞相”即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故选B项;“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与唐朝三省六部制相关,排除A项;“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出自《乾隆实录》,与军机处相关,排除C项;“中朝,内朝也。大司马……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与西汉武帝的内外朝制度相关,排除D项。
9.(2022•浙江省“衢温5+1”联盟高二下期中联考•8)《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由此可知明朝内阁( )
A.具备与隋唐宰相相同的权力 B.已拥有明朝最高决策权
C.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D.能够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可知,嘉靖年间内阁地位日盛,位居六部之上,说明它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故选C项;内阁是秘书咨询机构,不是正式机构,不具备与宰相相同的权力,排除A项;拥有明朝最高决策权的是明朝皇帝,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排除D项。
10.(2022•江苏省海安市高二上期末•4)明代内阁首辅享有“封还执奏”之权,即可对天子政令提出异议,或拒绝拟诏,或予以驳回。明代内阁首辅共有41人,行使过“封还执奏”之权的首辅有16人,“封还执奏”被内阁首辅视为一种常态性的权力。这说明( )
A.专制权力渐趋衰弱 B.君臣矛盾日益加剧
C.首辅凌驾六部之上 D.君主意志受到制约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即可对天子政令提出异议,或拒绝拟诏”可知,内阁一定程度上对君主进行了制约,故选D项;明代皇权加强,君主专制逐渐强化,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表明内阁首辅权力有所提高,但没有明确反映出君臣矛盾且在内阁制度的设立之下,一定程度上还有缓和皇权因为缺少制衡力量而带来的矛盾,使统治阶级内部能够始终保持和谐统一的作用,故“君臣矛盾日益加剧”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到内阁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内阁和六部之间的关系,故“凌驾六部之上”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11.(2022•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二上期末•10)明代的内阁,阁臣无定员,入阁的品级无限制,简派阁臣的方法也无严格规定,或皇帝钦命,或录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密荐,或由吏部九卿科道官会同推举,或经推举后,由皇帝拈阄选定。以上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
A.封建制度下行政效率日益降低 B.内阁并非法定的行政中枢
C.群策群议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官员的权势过大制约皇权
【答案】B
【解析】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无决策权和行政权,因此,据材料中内阁成员的产生方式来看,其说明的是本质是内阁并非法定的行政中枢,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明朝设置内阁的实质与不足,并未涉及其具体的行政效率,排除A项;据“或经推举后,由皇帝拈阄选定”,结合明朝时期的内阁主要是为了强化君权,且明朝时期的中国仍是封建社会,并未真正实现群策群议,排除C项;内阁是君主专制强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下载的文件如果无法解压,或者解压后里面的文件夹为空,请下载2345解压软件。
4、所有下载的文件除非经过许可,不得上传到别的网站、博客、QQ群等,否则网站将封锁账号和IP。
5、如果该资料侵犯了你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网站,网站将核实以后将第一时间删除。
6、其它下载问题请QQ咨询:228280228。
资料篮
已选:-个
其他文章推荐
同专辑同类资料
- 还没有任何内容!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