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的进程表明,当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为新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时,他们对世界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固定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边倒
”方针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另一方面
“一边倒
”方针的形成也说明,中共领导人在考虑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是以认识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的关系为出发点的。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
材料二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
“恐惧
”,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摘自《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
“世界政治形势
”的主要特点。基于这种政治形势,新中国制定
“一边倒
”方针的依据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
“恐惧
”,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思想的出发点。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