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7.2018—2019学年度河南省洛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35 浏览数:532

一、单选题

1.

商朝统治者推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与商朝内外服制相比,西周的分封制(  )

A.扩大了中央王朝统治疆城B.遏制了诸侯间的攻伐战事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建立起了有效的官僚体制

2.

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 甥舅之国 甥舅之国 的出现(  )

A.推动 家天下 局面最终形成B.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C.扩大了宗法关系巩固了统治D.加强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

3.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 。柳宗元意在强调(  )

A.分封制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固B.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分封子弟是皇权专制的一种体现D.汉初分封必然导致七国之乱

4.

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为维护分封宗法所形成的等级体系而制度化。《礼记》说: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  )

A.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促使社会风俗习惯趋向同一D.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5.

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 字的音读作 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

A.皇帝独尊B.皇位世袭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

6.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

A.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B.保证了中央机构的至上权力C.有利于减少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D.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

7.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这一规定(  )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

8.

秦朝时,尚书是少府(九卿之)属官,掌政务文书,地位较低。汉武帝时期,赋予尚书决策的职能,司法审查大权也转由尚书和廷尉共同行使。这一变化说明(  )

A.汉武帝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秦汉政治制度之间缺乏传承性C.西汉的中央官职实行分权制衡D.尚书已成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

9.

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

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C.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10.

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 犬牙交错 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区域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C.加强专制皇权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11.

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提案,因而士人特别关心国事;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做了数十篇的策论,而后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  )

A.具有匡时济世的功能B.体现近代民主议政的特点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助推注重教育的风气形成

12.

《明史》记载: 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该制度(  )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C.杜绝了地方的吏治腐败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3.

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 禅益不在尚书下 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 。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

A.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C.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D.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14.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 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后因随奉 撰述谕旨 权势日崇 。这表明(  )

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中央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D.统治者重视选拔高水平人才

15.

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属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  )

A.地处内廷位高权重B.跪受笔录奉旨承办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D.参与政务职能单一

16.

在雅典,改革的法案常常写在石碑上,而这些石碑一—般是放置在市政广场西侧执政官官邸的巴塞勒斯柱廊里,雅典公民穿行于柱廊间就可以看到改革的法案。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宣扬天赋人权的理念B.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C.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D.维护奴隶制贵族统治

17.

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主权独立。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  )

A.削弱了公民的个人独立性B.有利于公民集体意识的形成C.为雅典营造了和平的环境D.促成各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

18.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到—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苏格拉底意在说明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B.人民主权遭到破坏C.城邦体制逐渐衰落D.急需建立精英政治

19.

《十二铜表法》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欠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者杀掉;死者的丧服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的号哭。上述规定表明古罗马(  )

A.贫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统治者通过法律制衡社会各阶层C.注重通过伦理道德来调解社会生活D.通过法律来规范和调解社会生活

20.

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法律主要集中在监护、娓?姻和财产继承上,它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  )

A.对妇女立法问题做出有益探索B.兼顾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C.有效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D.充分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原则

21.

《民法大全》编纂时参考了许多法学著作,罗马法学家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法的本质,对法律作了精辟的界定,他们还担负着解释和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编撰合法证书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表明罗马法学家(  )

A.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主导创立并积极完善罗马法C.热衷于法学理论的阐释论证D.积极参与罗马法的普及工作

22.

(2019·河南洛阳高二第二学期期中^3)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 国王之友 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尚未确立B.责任内阁制 政府遭遇重创C.国王有责任平息党派政治危机D.君主立宪政体需进一步完善

23.

据载,英国辉格党人赢得选举后颁布了《改革法案》, 降低了选举权的财产限制……重新划分了选区,把权力从腐朽选区拿走,给那些以前没有足够代表名额的城市,这些地区商业和工业精英占统治地位 。该《改革法案》的颁布(  )

A.保障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B.使无产阶级获得了普选权C.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D.使君主立宪政体发展完善

24.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材料意在说明 光荣革命 (  )

A.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基本原则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D.推动了英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5.

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主张(  )

A.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B.建立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C.创造民主和正义的共和政体D.抛弃邦联体制的所有内容

26.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

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

27.

1787年宪法规定: 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应受免职处分。 这表明1787年宪法(  )

A.规定所有官员都由民选产生B.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C.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D.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受到限制

28.

有人说近代法国是 各种政体的实验场 ,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 从窗口爬进来的 。这足以说明法国(  )

A.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D.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

29.

长期以来法国教育被教会把持,而在1879至1899年期间,法国时任教育部长费里亲自选定中小学教材,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莱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费里这一做法(  )

A.化解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矛盾B.培养了科学理性的人才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巩固了民主共和的成果

30.

下图为近代某一国家政治体制的结构示意图。由此图可知,该国的政治体制(  ) 

A.帝国会议的权力远大于联邦议会B.通过行政机构设置维护中央集权C.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残余D.力图确立普魯士的核心领导地位

31.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二、材料阅读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无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宪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園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

——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其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 民意代表机关 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网意、纠正、纠华、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义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經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体制的认识。(10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春秋及其以前,普通家庭亦有正夫.余夫之别。正夫从行投则为正徒,从军则为正卒,正夫实即小家长,余夫即在正夫之外的到达一定年龄而又不独立门户的诸子弟。在宗法制下,宗子继承产业,余子弟靠长兄过活,也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心理。在宗法大家破环之后,有些子弟,甚或一般庶民之家子弟仍乐游散而不治室屋,此类人往往成为政府打击的对象。商鞅变法改革家庭组织制度,一方面细析家庭,使子弟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对不分异之家的余子 要括出而令其与正夫同等股役 ,即所谓 均出余子之使令 。……于授四征役中则本无正夫、余夫之别,而是同一标准,均列为编户齐民。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都简单化了。
材料二 秦的分户政策?虽带有暴力强制性,但却是建立在普遍土地国有制与国家授田制基础之上的。成年男子分居立户,政府給予一定数量的份地,这便使个体小家庭获得了独立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并由此形成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一一个体小农经济。

——上述材料皆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家庭形式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商鞅变法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家庭形式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7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71

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2

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73

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

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3

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建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

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61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仿制西式船炮

1862

创办京师同文馆,专门培养翻译人才

 1865

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同年,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72

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

  1875

建议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武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5

新设海军衙门;在天津楚立陆军武备学堂

一一以上材料均依据相关资料辑录而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结局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6分)

三、单选题

35.

唐太宗曾要求查看《起居注》(古代史官真实记录君主言行的册子),却遭到史官褚遂良的拒绝,太宗只好做罢。据此可知(    )

A.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尚不成熟B.史书编撰传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D.古代官僚在行使职权时有一定的自主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