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2.2018—2019学年度浙江省嘉兴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7 浏览数:315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出现了君主失政的现象。孔子对此感慨不已,并提出自己主张。下列属于孔子主张或言论的是(  )

A.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

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 

3.

据《旧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民间多私自印制历书。在四川、淮南等地,官方历书尚未颁布,私印者已大量贩卖于市,故朝廷专门下令予以禁止。这反映出(  )

A.活字印刷术在民间的应用逐渐广泛B.民间所印历书比官方更受欢迎C.印刷术促进了天文历法知识的进步D.政府对民间私印书籍加强管理

4.

史载: 六部以及总掌军政刑狱的地方衙门都是它的下属机构,所有给皇帝的奏报,都要先报告给它,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令、谕旨也都经由它再下发。 材料中的 应是(  )

A.唐代的尚书省B.宋代的枢密院C.元代的中书省D.明代的内阁

5.

近代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对此,《洋泾竹枝词》写道: 庸奴亦效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淡黄马褂着纷纷。 该词说明当时(  )

A.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B.外语逐渐成为流行语言C.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D.中西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6.

近代某思想家评论当时中国的形势: 吾岁入七千万,偿款乃二万万,则财弱;练兵铁舰无一,则兵弱;无新艺新器之出,则艺弱……”,并指出中国 民心弱 民智弱 。基于此认识,该思想家投身于(  )

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7.

民国初年,天津有一首歌谣唱道: 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普通家常用品,均有国货代替。非系本所自夸,敢请枉驾试此。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请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货因价廉物美比洋货更具竞争力B.中国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国人认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前提D.当时提倡国货与抵制日货有关

8.

20世纪初,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纷纷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下列著作发表或刊物创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②《庶民的胜利》   ③《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④《共产党月刊》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9.

下列各项中,用以注解下图最恰当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万水千山只等闲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

2005年第8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主题是 山河抗战 ,认为中国境内一些高山、丘陵、江河作为有利地形条件,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 如以 太行山:中国的天然长城 为题,可以直接作为论据的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11.

学习历史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 罗马法 后进行知识整理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早期成文法的内容较多沿袭了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重要代表C.所有的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成文法D.自然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哲学的产物

12.

学者钱乘旦认为,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不在于人有没有创造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按照这个观点,英国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

A.圈地运动B.海外扩张C.黑奴贸易D.光荣革命

1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毋忝职守时,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之。 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确保法院系统的正常运行B.确保法官的生活待遇C.确保司法独立D.确保法官服从国会

14.

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脚步从未停止。19世纪初,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一位英国社会主义者在美国建立了一个名为 新和谐公社 的组织(下图)在公社里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这位 社会主义者 是(  ) 

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恩格斯

15.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提出了著名的 比较利益 理论:如果一国出口最大比较利益的商品,进口最小比较利益商品,该国就能获利。他建议英国大量进口粮食,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大得多。这一建议的实施(  )
①体现了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②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但丁被称为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在《神曲》讲述了他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最后见到上帝的故事。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受到教会积极推崇B.近代人文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C.文艺复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发展D.人文主义者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17.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 站立起来了。 这次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8.

在下图所示报纸中,有可能刊登的内容有(  )  
①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②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   ③徐向前提出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

《大江大河》被誉为 描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奇书 。其中写到某国企花巨资引进德国先进设备,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国家统购统销,价格与旧设备生产的产品相同,相当于 鸡蛋当成土豆卖 ,企业反而处于亏损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  )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0.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这一声明最早应该发表于(  )

A.1949年B.1964年C.1967年D.1970年

21.

针对19世纪晚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列宁说: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 以下关于垄断组织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它产生于新航路开辟后的荷、英等国   ②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④它客观上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

在一个以自由社会制度为基础的国家里,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是保证自由竞争。 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经济绝不能由国家来代表它的利益。 最符合上述言论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B.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日本C.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D.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中国

23.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对不久前一位西方国家前领导人的演讲进行了严厉谴责,认为其 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 号召同苏联开战 。这主要是因为该演讲(  )

A.把苏联视为西方最大的威胁B.提出了大力援助西欧的经济计划C.是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D.建立了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24.

某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宣言称: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 冷战 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 这种情况 主要指(  )

A.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B.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导致国际局势恶化C.西欧由经济一体化走向了政治一体化D.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25.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在下图中,当时没有加入欧元区的欧盟国家是(  ) 

A.①B.②C.③D.④

二、材料阅读

26.

汉武帝时期,中国 大一统 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主要包括省察治状、黜陟(官吏升降)能否、断治冤狱等。刺史是小官,俸禄仅六百石,郡国守相是高官,俸禄两千石。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刺史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在维护 大一统 政治中的作用。(5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 大一统 局面的角度,分析汉武帝采纳该思想的影响。(5分)

27.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由于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如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维也纳体制,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体制,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制),所以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原来的两极格局早已出现了破绽,因此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竞相角逐,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本协定各方……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因而决心发展一种全面的、更加灵活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这种贸易体制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过去对贸易自由化所作努力的各种结果,以及本次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结果。

——新华出版社编《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惯例通编:乌拉圭回合专辑》

(1)材料一中, 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 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
(2)材料二中的谈判启动于哪一年?概括指出基于 本协定 所建立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组织的建立是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