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5.2018—2019学年度广东省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8 浏览数:350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此图反映了当时(  ) 

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C.铁犁牛耕的应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

谚语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黄牛过河各顾各,斑鸠上树各叫各B.芒种种芝麻,头顶一棚花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3.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公元前627年,秦军准备偷袭郑国,正好碰到郑国的大商人弦高外出卖牛,弦高一面派人回国报信,一面赶了十二头牛去犒赏秦军,并说是奉了郑国国君的命令前来。秦军以为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这就是 弦高救郑 的故事。这一故事反映出(  )
①郑国是个强大富庶的诸侯国   ②弦高是代表郑国的官商   ③弦高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④弦高是很有实力的私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

《国语·齐语》载: 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

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5.

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

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6.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6)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指出:明清时期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是一种私人雇佣关系,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这种转化至少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二是有适当的制度、体制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C.雇佣关系形成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D.列强侵略中断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7.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7)表1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6

9

8

1887

85787

364

6

3

1889

86187

355

4

7

1891

95394

334

1

1

1892

88816

352

2

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8.

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 附股 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华商的这种行为(  )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9.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9)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0.

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 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 材料表明(  )

A.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

11.

表1 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万公斤)

年度

粮食产量原粮

采购量折合原粮

数量

占产量%

占上市量%

1950

4490575

203985

45

246

1951

4283825

284130

66

55

1952

5750715

7015

122

85

表1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 (  )

A.一五 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D.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

12.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2)下图是《新中国50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年人均GDP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53~1954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 大跃进 运动的负面影响B.1954~1956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
C.1958~1961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水平D.1961~1964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

13.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  )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14.

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 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

A.殖民扩张的野心B.商业立国的理念C.资本输出的要求D.世界工厂的自信

15.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以下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B.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C.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16.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6)下表是美国城市人口在不同时段的统计

年代

2500人以上城市数目

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城市人口比例%

1690

4

021

83

1790

24

39

51

1820

61

96

72

1860

392

314

8

1880

939

502

2

由此推知,美国(  )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

17.

1933年7月,罗斯福提出订立 一揽子规约 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据此可知,罗斯福提出 一揽子规约 (  )

A.意在维护工人阶级权益B.解决了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C.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D.使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18.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8)在1920年12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 ,也 不应该幻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 。这说明列宁(  )

A.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B.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C.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D.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

19.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0)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1950年的2304.8万下降到了1960年的1563.5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

A.农业经济明显衰退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C.经济结构正在转型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21.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1)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2.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2)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 

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 滞胀 危机

23.

1944年8月苏联官方刊物登载: 苏联对战后合作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合作让美国得以推动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进程,使我们能够沿着社会经济获得更大发展的道路快步前进。 这表明(  )

A.美苏两国已就战后合作达成一致B.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抱有期望C.全球化的统一市场正式开始运作D.苏联力图缓和与美国的尖锐矛盾

24.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行不断加快,但2015年3月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这表明(  )

A.欧洲联盟随冷战结束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B.冷战后欧洲各国都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大国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欧洲的国际关系D.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

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 伙伴关系 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这反映了(  )

A.多极化发展弥合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B.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逐步缩小C.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D.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

二、材料阅读

26.

(2019·广东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 一中、国华纪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人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说: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管理)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 费正清则认为 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据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整理

材料二 《马可·波罗游记》引起了西方对中国及远东的向往和关注, 诱起 了哥伦布决心漫游东方以至发现美洲,并由这种地理大发现进而导致了新的世界格局之确立。马可·波罗之后,大批意大利籍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将 天主福音 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一并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胡适认为: 重点并不是向后,即重回古典发现传统,而是向前,即推动启蒙运动和建设民族国家。

——据周宪《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意大利交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7.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 黄金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 工商业精英集团 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4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各自的历史背景。(1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