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0.2018—2019学年度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7 浏览数:258

一、单选题

1.

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 焚林而田 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D.是一种没有任何史料价值的想象

2.

战国时期,韩非子认为 夫陈善田利宅,所以厉战士也 ,即战士在战争中立功就要用好的田宅来奖赏。韩非子的这一主张(  )

A.说明当时土地兼并较严重B.促使井田制开始走向瓦解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3.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 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4.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5.

子口税是近代中国的一种新的税制。在这种税制下,进口洋货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开办的工厂所制造的产品只需缴纳2.5%的内地通过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这种税制(  )

A.调和了列强之间在华的矛盾B.使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竞争压力C.为清廷拓宽了财政来源渠道D.旨在规范中国内地的市场秩序

6.

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代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绒带,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对普遍。这主要表明(  )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D.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

7.

图1是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1945—1947年数额剧增主要是因为(  ) 
7490.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图1

A.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民族工业陷入了困境D.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

8.

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到10月,全国共有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5161617个、生产大队41678个、公社77个,分别占基本核算单位总数的8.9%、0.8%和0.01%。这一调整(  )

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C.适应了工业建设的发展需要D.改变了农村的行政管理体制

9.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等级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

10.

表1是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1978—2012年的部分新词汇,表中内容主要反映了我国(  )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表1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11.

下图为1931年10月5日《申报》刊登的 美丽牌 香烟广告。该广告反映出当时(  ) 

A.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C.时局变化影响商业营销策略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

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 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  )

A.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B.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C.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D.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

13.

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大国争霸D.工业革命

14.

181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棉花、羊毛、生铁等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7.5%至30%;到1828年,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早期工业化B.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C.海外商品市场扩大D.使国家干预经济常态化

15.

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体现了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B.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适应了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16.

表2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这说明(  ) 

时间

工具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铁器的使用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厂的普遍出现

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第三次科技革命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表2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降低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C.生产工具革新激化劳资矛盾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

1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这表明(  )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18.

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  )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19.

二战结束以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等经济模式。这些经济发展模式都(  )

A.反映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体现C.与凯恩斯主义背道相驰D.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0.

苏俄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7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材料说明苏俄(  )

A.推行 新经济体制 实行经济改革B.放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C.利用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D.否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1.

《全球通史》中指出:(30年代) 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此处的 独特实验 是指(  )

A.实行余粮征集制度B.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

从1996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加入WTO的发达国家有4个,发展中国家有31个。截止2005年,WTO成员国数量达到149个,约占全球国家总数的63%。这表明(  )

A.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B.国际旧政治格局遭到冲击C.新兴独立国家数量猛增D.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推进

23.

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 脱欧 等问题的影响下,有人再次提起 多速欧洲 (即欧盟成员不再按照统一速度进行融合发展)的说法,同时欧盟采取措施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遭到遏制B.欧洲联合在曲折中前行C.欧盟内部各国利益实现一体化D.美国与西欧的差距扩大

24.

图6是2018年7月刊登在《中国日报》上的一幅漫画,名为《开火》。对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图6

A.美国利用武力对外进行扩张B.美国经济发展遭遇巨大挫折C.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D.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损人害己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一体化网络体系。通过铁路与水路运输,同口岸城市及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结起来。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 (英国)乡村毛纺业的深入发展促进英国国内市场体系的尽快形成,加速和拓展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和幅面。伦敦作为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基地,作为多种手工业品的综合产地,常常又有不少商品向全国各地发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体系,是以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为脉络而生成的。国内工业和海外贸易,内部经济运动和外向经济交往,互为转化,互相促进,形成一股良性互动的态势,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秩序,就在如此往复之中不断成长和巩固。到17世纪末,近代早期英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整理自刘景华《经济一体化:近代英国经济 起飞 的最优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京津冀一体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其特点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较之于 京津冀一体化 ,指出英国 经济一体化 呈现的不同,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1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 的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

——摘编自张锦鹏、杜雪飞《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出现 商业革命 的依据,对 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 进行简要分析。(1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美国进步主义资源保护论者、著名林学家吉福德·平肖把资源保护运动界定为 利用自然资源为最大多数人最长久地谋求最大福利 ,认为应该由政府承担资源保护的主要责任。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1933年3月21日,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议案,很快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作为新政的应急措施。年轻人通过参加保护队进行劳动获得收入来资助他们的家庭,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对森林、公园和土地的保护,资源保护队将国家林业发展向前推进了20—50年甚至更多。尽管民间资源保护队在30年代以其出色的表现而颇得众望,但罗斯福没有能够说服国会宣布其为永久性的机构。

——摘编自滕海键《新政的奇葩:民间资源保护队》

材料二 60年代中后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先后通过了专门的自然保护法;1972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措施的决议》。1975年,苏联把保护自然的任务单独设章列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7年苏联党和政府制定了2005年前远景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国家纲要,规定环境管理的职能分别 由不同类型的、担负不同职能的各级国家机构来实行 ,在国家一级部委中担负环境管理职能的有11个,分别下设一个至几个专门的管理机关。

——摘编自宋萌荣康瑞华《20世纪60——80年代苏联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成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苏联在资源保护中的不同。(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源保护的认识。(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