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倒
”外交方针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一边倒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冷战时期,一个国家可以不结盟,许多国家是这样;也可以改变结盟,从一方倒向另一方,有些国家是这样。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根据他们对安全利益的认识、对力量对比的估计及意识形态的优先考虑来作出选择。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苏关系的成熟期,并且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中毫无争议的权威,条件是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设备和经济援助。作为回报,苏联外交官在联合国发起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从台湾的国民政府转移到大陆的共产主义政府的运动。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
“一边倒
”外交方针的国际背景并分析其实质。
(2)材料二认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冷战时期,一个国家可以不结盟或改变结盟,新中国却采取
“一边倒
”方针说明了什么?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苏关系所呈现
“独特的形式
”?
“一边倒
”方针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