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2.2018—2019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33 浏览数:977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8到前7世纪,绝大多数诸侯的称谓是 ,如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等,只有楚国国君称 ,如楚庄王。战国开始,大多数的诸侯以 相称,如魏惠王、秦惠文王、齐威王等。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周王室对诸侯的分封力度增强B.诸侯国国君实现了专制集权C.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冲击D.政治改革颠覆传统等级制度

2.

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 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而天子大权一旦旁落,则极可能重蹈秦朝覆辙;同时相较关中而言,关东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此庞大的国家全部收归中央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若委任外臣,又不大放心。这则材料旨在说明(  )

A.郡国并行制符合现实需求B.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C.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治D.君主大权独揽导致秦朝灭亡

3.

唐太宗在位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加以 参知政事 参预朝政 参议得失 等名号,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以后又出现 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等宰相名号。这表明当时(  )

A.朝廷冗官现象较为严重B.皇权专制进一步强化C.中枢机构权力不断扩大D.宰相的行政效率提高

4.

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

A.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C.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5.

公元1598年,知县樊玉衡上疏攻击万历皇帝的政策,因言辞激烈惹怒万历皇帝,眼看大祸临头,但内阁首辅赵志皋动用了封驳之权,迫使处罚的旨意 一日三四拟 ,樊玉衡得以全身而退。此事说明明朝(  )

A.内阁政治地位提高B.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C.内阁的职权在扩大D.阁臣干政导致皇权衰落

6.

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 

明初

明末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

7232

6073%%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

9213%

8371%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C.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7.

近代某西方传教士指出,自清初南怀仁传教士之后,中国江南地区传教陷入困境。但现在 所有江河都将为我们提供方便,我们可以把传教士一直运送到传教国家的心脏 。促使这种情况在中国出现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1858年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1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总理衙门,随后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6年,首任中国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英国。这说明(  )

A.清政府积极主动维护国家主权B.英国对清政府的外交影响最大C.中国外交半殖民地化日益严重D.清政府逐渐接受近代外交意识

9.

下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 对外笑容,对内怒容 。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这幅漫画意在(  ) 

A.批评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B.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C.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建议政府应采用灵活的统治策略

10.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发布《宣布满洲政府罪状檄》,揭露清政府借辫子来残杀民众的血腥行为。即使仍处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也自愿剪掉辫子, 表示自己是中华民国的公民,而不是清朝遗民,更不是日本国民 ,更有甚者,当他们在剪辫时,还 鸣放爆竹 办酒宴 。这反映了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日本暴行激起台湾民众不满C.南京临时政府推动习俗变革D.新政权强化民族意识和认同

11.

1921年,中共一大在党纲中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一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对当时国情有了正确的认识B.不认可苏俄的革命方式C.明确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D.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

12.

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 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 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主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明确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13.

毛泽东总结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教训时再三说明:苏维埃时期的失败根本上就是放弃了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连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也不要,结果自己变成了空军司令,队伍越打越小。毛泽东意在说明(  )

A.国民大革命背离了统一战线的方针B.倾革命方针阻碍了革命发展C.苏维埃时期的武装夺权不适合国情D.阶级斗争不利于全民族抗战的开启

14.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伦敦海通电云: 此间各报对上海前线华军于猛烈抵抗后,能按照预定计划,作最有秩序之撤退至业经布置妥当之防线,一致表示钦佩。 英国《泰晤士报》也发表社论: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 材料中描述的战斗(  )

A.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B.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C.揭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D.是国共合作抗击日本的典范

15.

下图为1943年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比例示意图。当时参会代表的这种比例结构(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行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有利于民族战争的开展D.增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6.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反击英国军舰擅闯长江的事件发生后,港督葛量洪密告英国政府,坚信毛泽东只要想夺香港,英军无还手之力。9月,英国在香港增兵达到4个旅。10月17日,林彪的第4野战军打到深圳河北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但当时新中国并没有将香港收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和平统一成为新生政权首要选择B.英国增兵后新中国失去军事优势C.新中国尚未认识到香港的重要性D.香港维持现状符合当时的现实需要

17.

1954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提出后的几个月里,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其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C.得益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是新中国直接民主制度的产物

18.

在新中国参加的某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

A.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说明反对霸权主义已成为时代主题C.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D.加强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的联系

19.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并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声明解放军停止自1958年以来对大小金门等岛屿进行的炮击。当时《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A.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B.确立了 一国两制 的构想C.标志着武力不再是统一的选项D.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

20.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记者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美国人。第二天,毛泽东和斯诺共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被刊登在《人民日报》的显要位置上,报纸的右上角还特意刊登了一句毛泽东语录: 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这些做法意在(  )

A.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共同反帝B.传递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C.向美国表达中国追求和平的信心D.区别对待美国人民与美国政府

21.

梭伦改革时期,允许那些被城邦永远放逐的,但在之前从事过工商业的人或者从事工商业的外邦人成为雅典公民。但这属于特殊情况,而且要举行两次公民大会以秘密投票的方式表决,程序非常严格。这反映雅典(  )

A.经济活动以工商业为主B.只有工商业者才能转为公民C.直接民主导致效率低下D.公民和非公民之间流动严格

22.

古代雅典,在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开幕式上,都要举行一些仪式。首先由传令官宣布那些使城邦受惠、为城邦争光的公民的名单;其次展示同盟诸邦向雅典所缴纳的贡赋;最后,烈士遗孤出台展示,这些孩子的父亲为了城邦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由城邦出资抚养并接受教育。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公共活动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B.戏剧表演注重彰显城邦的民主C.通过精神奖励凸显制度的优越D.利用官方权力增强文化的权威

23.

公元前445年,罗马的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公元前326年,彼特留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罗马的这些法案(  )

A.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B.促使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保护了广大奴隶的利益D.有助于缓和共和国的矛盾

24.

1796年时,英国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封建贵族垄断了政权B.君主立宪制亟待确立C.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5.

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年开始,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 自由、平等、博爱 三个词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  )

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

26.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他总共罢免了大约20位内阁高级官员,其中包括国务卿、联邦调查局长、代理司法部长、白宫幕僚长等核心官员。特朗普频繁变更内阁官员的做法(  )

A.直接表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B.严重违背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C.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分权制衡机制D.反映总统对国会的反制力量增强

27.

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

A.时空观念B.唯物史观C.历史解释D.家国情怀

28.

1917年,中国《大陆报》发表社论,指出: 此乃与世界进行不已之民政主义大有价值者。虽俄京之事变犹令人回溯法国革命时之惨剧,然其有益于俄国犹清廷退位之有益于中国。 李大钊也表示: 今日俄人之革命……必足以坚共和之信仰,而寒帝政之魂胆,此吾人所可信者。 材料中的 俄京之事变 俄人之革命 (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C.结束了俄国封建专制统治D.助推了中国的清帝退位

29.

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 第四点计划 ,即 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计划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 对外经济援助法案 ,法案规定,美国将 援助 经济不发达地区,从事开发资源和改善他们的劳动、生活状况,向这些国家输出资本,鼓励进行生产性投资。美国这些举措的政治目的是(  )

A.展示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B.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C.争取国内贫困选民的政治支持D.抵制经互会的影响

30.

二战期间,戴高乐曾主张建立包括整个欧洲的大联盟,他声称: 只有通过斯拉夫、日耳曼、高卢和拉丁各民族之间的协作,才能恢复欧洲的安宁与和平。 但后来他却转向了建立西欧集团,这个西欧集团的动脉可能是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和莱茵河。促使戴高乐主张转变的原因是(  )

A.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B.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C.美苏之间冷战的缓和D.欧洲和平局面的实现

二、材料阅读

3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分)
材料 元代中期,天灾频繁,常有成群结队的饥民以子女鬻人为奴婢。白莲教的势力在暗地里发展起来, 妖僧 妖术 妖言 不断发生。英宗决心 一新机务 ,任用有 蒙古儒者 之称的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形成了与 威临三朝 的太皇太后答已和 布置爪牙、威慑朝野 的右丞相铁木迭儿对立的政治势力。从至治二年(1322年)起,中书右丞相拜住推荐张佳恢复平章政事的职务,又召用致仕老臣,参与中书省议事。 不用次才,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同时,裁汰崇祥、寿福院下属机构的十分之三,撤掉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下属的六十余署。改变之前不收汉人、南人入怯薛(禁卫军)的政策,至治三年,下诏 行助役法,(地主)出田若干亩,使应役之人更掌之,收其岁入以助役费。 同时诏命儒臣王约等人制订成《大元通制》,改变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取得了 天下晏然,远夷有未通中国者皆朝贡请使 的效果。至治三年,拜住和英宗在 南坡之变 中被杀。此后,帝位争夺激烈,引起争执甚至武力对抗。

——摘编自咸成海《元英宗朝政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英宗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英宗改革的影响。(12分)

3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分)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日俄战争使两国结下了多年的宿怨,从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上看,二者也有着尖锐的矛盾……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长期的战争使日本国内政治、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使得日本不得不加紧侵略、占领中国的步伐,而当时苏联不仅积极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而且在北方屯有重兵,对日本构成威胁。1938年和1939年爆发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使日本认识到向北进攻苏联的时机并不成熟,只有向南挺进才符合日本侵略的利益。1940年,纳粹德国闪击欧洲取得成功,为了应付来自西线日益强大的德国的威胁,保障自己的东部边境,从而把世界大战的战场留在欧洲,苏联也打算在东方与日本谋求妥协。

——摘编自江珂《回顾<苏日中立条约>》

材料二 第一条签约双方承诺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二条一旦签约的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势力有敌对冲突,条约的另一方将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中立。
苏日声明: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摘编自《<苏日中立条约>及其声明》(1941年4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的影响。(12分)

3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分)
材料 王淦昌(1907—1998),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怀着 报效祖国 的信念,他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1950年后,他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9年,王淦昌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反物质——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同年,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了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企图把我国原子能事业扼杀在摇篮里。1961年,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王淦昌,毅然放弃了自己得心应手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工作,隐姓埋名17年,投入到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当中。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爆炸都凝聚王淦昌的心血,因此人们称他为 核弹先驱

——摘编自孟红《愿以身许国的核物理学家王金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61年王淦昌转变研究方向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淦昌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以及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原因。(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