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①
《永乐大典》;阳明心学;《杏园雅集图》;
②
《抱朴子》;王谢世家;《洛神赋图》
③
《玄秘塔碑》;松赞干布;《长恨歌》
④
《千里江山图》;发明家唐福;“鹅湖之会”
企业类别
国企%
私企%
水电工业
89
11
饮食品工业
23
77
冶炼工业
90
10
纺织工业
49
51
机器制造工业
73
27
服饰品工业
8
92
化学工业
75
25
文化工业
16
84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
1771年
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1779年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
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785年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814年
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
1825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二、材料阅读
——蒙古文《颁降俄罗斯察罕汗之敕书》
——《苏联国防委员会第 227 号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七八七 0421》
——《百团大战历史文献选编》
——张传玺、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三、开放性试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