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6.2018—2019学年度安徽省滁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9 浏览数:2696

一、单选题

1.

王国维认为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新制度 包括(  )
①王位世袭制   ②礼乐制度   ③郡县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④

2.

马林在讨论国共合作的杭州西湖会议上强调: 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是中国现在一个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党,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 在马林看来国民党(  )

A.具有自己的宗旨目标B.是革命性强的资产阶级政党C.具有自己的阶级基础D.是一种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

3.

历史学家王维礼说: 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革命高潮本身就采取了民族运动的形式。"作者是要表达(  )

A.九一八事变加深了民族危机B.华北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C.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D.《辛丑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

4.

有学者将新中国的人大制度的变迁粗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4—1957年)、第二时期(1957—1978年)、第三时期(1978年至今)其中第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开始确立B.曲折发展C.遭受破坏D.恢复发展

5.

两国政府互致承认函电或照会是彼此正式建交的国际惯例。新中国成立初,考虑到国民党残余政权仍然存在,新中国并不认同这一惯例,其理由是该惯例(  )

A.易导致出现两个中国的局面B.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原则C.不利于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D.有违公平公正的外交精神

6.

观察下表,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 

第一表传唤

内容

一、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

三、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

四、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

六、如当事人不能和解,则双方应于午前到广场或会议厅进行诉讼,由长官审理。

A.内容相当广泛,阶级性强B.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C.条文比较明晰,实用性强D.贵族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

7.

近代某一资本主义国家帝国议会由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公民普通投票选出。它对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单独通过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无权要求政府做政务报告。该国家是(  )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8.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执委会中争取多数,把苏维埃由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控制转变为布尔什维克领导。这实际上反映出列宁(  )

A.希望和平夺权B.建议合并其他政党C.反对暴力革命D.主张实行议会政治

9.

有人说,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随着苏联的变化而转换。下列可以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

A.苏联是二战后实力最强的国家B.苏联解体促成了多极格局C.苏联掌握着二战后全球霸权D.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10.

《尉缭子·治本》载: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此材料体现出(  )

A.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手工业发展不均衡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D.商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11.

据记载,(明)洪武十四年令 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此规定(  )

A.是为了宣扬节俭之风B.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C.有利于杜绝奢侈浪费D.表明了社会经济贫困

12.

1868年2月《上海新报》扩展为四版,新闻和言论集中于第二版,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由此可见,《上海新报》的主要功能是(  )

A.报道重大时事B.宣扬言论白由C.介绍航海技术D.传播商业信息

13.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已认识到国防强大的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国防军事的现代化有赖于经济的现代化。为此,洋务派(  )

A.创办了军事工业B.创办了民用工业C.创建近代海军D.发展留学教育

14.

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即以 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 ,以及机器缫丝厂 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 夺人之生业 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在设厂经营上遭封建官府的压迫B.是在清政府的财力支持下产生的C.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必然会失败D.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先天软弱性

15.

马聚源是以售帽为主的店铺,始建于1817年,是一家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在清末民初时北京城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头一句就是 头戴马聚源 ,足见其影响力。1949年后,马聚源店走上了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新路。该 新路 是指(  )

A.接受改造,成为国营企业B.保护生产,维系企业私有C.包产到户,实行按劳分配D.明析产权,共分企业资产

16.

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工农业发展迅速B.科学技术发展C.经济体制变革D.人民生活改善

17.

到2011年,我国对一般具备竞争性的行业实行了全面的开放,允许外国商品和资本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开放了100多个服务的部门。这表明中国(  )

A.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B.在WTO框架下产业开放深入发展C.吸引外资致使服务业异军突起D.对外贸易走向了地域的全方位开放

18.

有人指出: 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殖民者的罪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B.没有黑奴贸易就没有世界市场的形成C.非洲黒人主导了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D.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主要是黑人奴隶

19.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趋势图》。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B.生产力的进步推动能源消费发生变化C.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D.传统能源价格高导致消费大幅下降

20.

1932年7月2日,罗斯福在演讲中号召人们打破 愚蠢的传统 。其要打破的 传统 是指(  )

A.贫富差距过大B.自由放任政策C.政府软弱无力D.政府忽视经济

21.

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做法是(  )

A.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B.纷纷建立起 福利国家 制度C.主动抛弃了凯恩斯主义D.积极顺应 新经济 发展潮流

22.

该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一项过渡性政策,并且不为布尔什维克政党中的激进分予所热衷。他们视之为与资本主义的妥协甚至是对共产主义信条的一种背叛。材料所指的 该政策 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D.苏联工业化

23.

某苏联学者曾针对苏联的体制指出: 所有这些变形的 兵营式共产主义 的特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之奋斗的自治社会主义和社会解放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 这表明他(  )

A.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充分肯定了新经济政策C.批判了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批判了斯大林模式

24.

尽管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B(世界银行)性质不同,但是它们在政策和业务上密切配合、互为补充。其具体表现在(  )

A.把资金高利息借给会员国B.保障会员国经济同步发展C.共同支持会员国经济发展D.对落后会员国提供技术援助

2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两个方面对民族国家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逐步让渡给 超国家 的组织和机构。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正面临着微观组织变化的蚕食。其中 微观组织 最典型的是(  )

A.跨国公司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D.关贸总协定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明清时代最大的晋商所拥有的资产,已超过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大股东勒迈尔拥资8100英镑的数额了。不仅是资产,山西商人还创造了名声显赫、影响很大的票号、掌柜负责制、人身顶股制、严苛学徒制等金融机构和商业组织,以及讲信用、外商内儒的儒商风格,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摘编自乔润令《历史上荷兰与山西商人的兴与衰》

材料二 1602年,也就是在山西商人崛起的時候,在西方的荷兰成立了第一家当时并不起眼的永久性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 ,但它成立之初就已具有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加靠募集股金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由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来经营等等。1609年,欧洲诞生了第一家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威索尔银行。1610年,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晋商发展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商业兴起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的发展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1895—1920年两个阶段中国民族工业中纱厂数量的变化情况。

——据杨大金《现代中国实业志》上册编制

材料二 1933年7月,中国现代化讨论对于中国知识界广泛使用 现代化 一词,确有开风气的作用,但是, 现代化 近代化 现代国家 近代国家 等词,早在此次讨论以前,即已成为蒋廷黻、胡适、陈序经等《独立评论》士人的惯常用语。蒋廷黻在《申报月刊》讨论之前,即在《独立评论》上频繁阐释了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全面现代化观。到30年代后期,尤其是抗战时期,中国知识界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最终落实到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化上。

——阎书钦《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及其内涵流变》

(1)与前一阶段相比,1912—1920年纱厂获得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 现代化 的特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4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1930年,美国出台了有名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国际市场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竞相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

——《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是人类为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成功试验。它证明,通过法律与政治相结合的方式,人类不仅可以切实可行地协调与管制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而且必将能够实现国际贸易关系中规则取向的国际贸易政策对实力取向的国家贸易政策的胜利。

——《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1995年新年伊始,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 谅解 )作为该组织所管轄辖的协议之一也同时生效。随着 谅解 所规定的有关机构的相继成立,世贸组织己已开始受理一些成员国所提出的申诉,新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开始形成。与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相比,该 谅解 所确定的规则与程序将加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有人认为这 可以说是这一机制的一次革命——从论坛和调解委员会变成法院或仲裁庭的革命

——《原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世贸组织新机制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与贸易保护之间的关系。(2分)
(2)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关贸总协定的达成反映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积极意义。(5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61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警告西方: 谁如果破坏和平,或者越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境,谁就得自己承担这种行为的全部后果。 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不甘示弱,强调柏林已成为 西方勇气和意志的试金石 ,不能也绝不允许苏联通过武力为所欲为。此时,民主德国民众大批涌向西柏林,局势愈发紧张。8月13日,华约缔约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指责西方制造紧张局势,建议东德当局立即堵塞西柏林边界(西柏林全境皆由东德领土包围)。当天晚上,民主德国政府秘密沿分界线,筑起高达3.6米的水泥墙。此墙正式名称为 反法西斯防卫墙 。外界直呼为 柏林墙
材料二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墙》的著名演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他称苏联为 邪恶帝国 ,力主启动 星球大战 。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墙倒塌(1989年)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统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飞《柏林墙: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丑陋伤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林墙修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柏林墙修筑和倒塌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