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7.2018—2019学年度安徽省宣城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7 浏览数:673

一、单选题

1.

商代设有 多工 尹工 司工 等工官,负责管理各类手工业;西周时, 处工,就官府;处农,就田野 成为较普遍现象。由此可知,商周时期的手工业(  )

A.异常兴盛发达B.技术领先世界C.经营模式僵化D.官营特征明显

2.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唐代初期出现了长曲辕犁,后期又出现了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的江东犁。汉唐以来铁犁的改进(  )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抑制了冶铁业的发展C.运用了科学实验的成果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3.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商税只有450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即增加到2200万贯;此后虽有所变化,但平均每年总在1000万贯左右。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

A.对外贸易萎缩B.土地兼并严重C.商品经济繁荣D.农业生产衰退

4.

明朝中叶以后,缙绅地主迅速崛起。他们凭借政治特权,大肆兼并耕地,造成 子粒不归于公廪 。这一现象(  )

A.壮大了自耕农的队伍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D.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濒江沿海棉区、太湖周边桑区、苏南浙西山区木茶产区。该格局的形成主要反映了当时(  )

A.经济重心正在南移B.全国性交通网络形成C.对外贸易迅速发展D.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

6.

商鞅变法,实行 壹山泽 (即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此后历朝历代官营禁榷(即禁止民间私自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这表明中国古代封建政府长期(  )

A.垄断手工业生产B.奉行抑商政策C.忽视农业的发展D.限制对外开放

7.

1842年,在中国从西方进口的物品总值中,棉花为第二位,棉织品居第三位;1867年,棉织品上升到第二位;到1885年,棉织品已经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据此判断,该时期(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B.洋货在华市场比例上升C.中国民族工业尚未产生D.西方工业生产能力提高

8.

下图为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股票右侧记载: 开平矿务局,为给股票事案奉:……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俟见煤之后,所得余利按股均分……”据此可知,开平矿务局 (  )

A.在经营方式上具有近代特征B.转型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推动了中国引进外资的步伐D.实践了晚清政府自强目标

9.

光绪、宣统年间,上海出现一些女扮男装的妇女, 戴西式之猎帽,披西式之大衣者,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 。她们常在闹市中徒步而行, 几不辨其为女矣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工商业经济发达B.西方文明的浸染C.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D.政治运动的推动

10.

据《第一回中国年鉴》记载,1914年8月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约四千万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一亿多元,且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清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C.实业家爱国精神的推动D.日本减少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11.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造成这一现象重要因素是(  )

A.侵华战争的破坏B.自然经济的束缚C.自然资源的贫乏D.官僚资本的压榨

12.

武汉钢铁公司于1955年3月开始施工。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铁道部专门改造车皮,为武钢运输直径为4.8米的高炉炉顶大钟。以上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B.工业落后面貌初步改变C.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工业总体布局日趋合理

13.

1959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其收人完全归社员个人所得;恢复自留地制度(社员可以长期使用的小块集体土地);社员家庭和个人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在集市上出售。以上措施表明当时(  )

A.中央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B.三大改造任务已经彻底完成C.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得到了克服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14.

1980年9月30日,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内,挂起了编号为001的北京首家个体餐饮工商执照,刘桂仙的 悦宾餐馆 开张了。70多家国内外媒体蜂拥而至,连续好几天半条胡同都排满了到这里吃饭的人。 悦宾餐馆 的开张营业见证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揭开序幕B.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15.

以下为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产量的增长率统计(以年增长%计)

项目

年份

19531957

19581965

19661978

19791982

粮食

棉花

油料作物

甘蔗

肉类

35

47

0

79

33

0

31

-18

32

41

35

02

28

36

34

39

135

7

150

121

农业总产值

不包括副业产值

52

09

31

61

影响中国农业产量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内政治环境的状况B.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C.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D.农业领域的劳动投入

16.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其根源;后来有观点认为,应当突出宗教的重要作用;又有研究者提出,王室的支持才是其主要原因。据此可知,历史事件(  )

A.不能被正确认识B.研究视角可以多元C.只能有一种解释D.可以随意加以阐释

17.

1669年的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8世纪50年代,下午茶已在英国中产阶级中流行。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两次茶。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扩大与东方的贸易B.农业生产急剧衰退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工业革命最终完成

18.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厂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过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飓时代。 下列出现在 狂飓时代 的历史现象应是(  )

A.英国人霍金斯将第一批黑奴贩至美洲B.英国第一艘商用汽船成功横渡大西洋C.最早的托拉斯组织美孚石油宣告成立D.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

下表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例表

年份

比重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1913

15%

11%

13%

8%

4%

由此可推断出,该时期(  )

A.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日益形成B.重工业逐渐成为工业主导C.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D.欧美发达国家已盛极而衰

20.

苏俄的俄欧地区(苏维埃政权一直控制的地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1921年与1916年相比,下降了25%以上。导致该地区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实施B.三年国内战争所带来的破坏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广泛开展D.余粮收集制的持续强力推行

21.

1928年3月-1929年9月3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每股由179美元涨到至少335美元;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每股从128美元上涨到396美元。主要工业公司股票的价格上涨有时竟高达每天10个或15个百分点。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美国经济达到了繁荣的顶点B.股票投机盛行加剧了市场风险性C.股市繁荣助推美国经济的发展D.经济危机爆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2.

勃列日捏夫当政时期,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需要大量进口;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但许多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  )

A.军备竞赛增加了经济负担B.注重发展军事相关的重工业C.苏联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3.

联邦德国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变化(1993年为重新统一前的联邦德国各州数据)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60

55%

535%

409%

1975

29%

477%

494%

1980

22%

448%

53%

1993

11%

364%

625%

促进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B.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D.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

24.

如下图所示,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肆意挥舞贸易关税大棒,最终必然反噬自身。之所以说特朗普的贸易战难以达到目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经济实力下降B.美国缺乏盟友支持C.全球化进一步发展D.中国强有力的反制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缣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16世纪40年代,即明朝嘉靖年间,白银货币化已经呈现出基本奠定的态势,白银渗透到整个社会。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世纪、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于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材料二

——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通货结构的变化及原因。(10分)
(2)材料二显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出现了 银贵钱贱 的现象,一般认为导致该现象的主因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造成中国白银外流的主要原因。(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 私人投资,政府援助 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于(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二 1876-1949年中国铁路修建情况统计

时期

历程公里

投资主体和方式

18761912

9100

1800

清政府拨款、赎回、商办

7300

列强贷款直接投资

19121927

4000

北洋军阀政府利用列强贷款

19281937

3700

中外合办官僚资本和西方垄断资本

19281931

900

省商合营

19371945

1900

国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和滥发货币的办法

19311945

5700

日本利用掠夺中国的财富和中国劳工修建

900

19761949

建成铁路26200公里,期间拆毁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陆剩余铁路仅22600公里

——摘编于金士宣 徐文述编著《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旧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10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涨 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 混合经济 发展起来。

——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