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
“独相
”到
“群相
”再到
“兼相
”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
“独相
”、
“群相
”、
“兼相
”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
“在历代皇权主持下
”
“改革和裁抑
”相权的目的。(6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权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
”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