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在当今国际社会形成广泛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71年,崭新的德意志帝国的诞生让整个欧洲战栗不已。而此时,
“德意志帝国之父
”俾斯麦却怀着另外一种恐惧心情思考着德国的未来。在俾斯麦看来,只有一个包括俄国在内的反德同盟才可能真正威胁到德国的生存,特别要防止的是英国、法国和俄国联合起来对抗德国。……1878年,在调解俄、英、奥等国在巴尔干问题上的矛盾而召开的柏林会议上,俄国的主张没有得到德国的支持,使此次会议被俄国认为是
“俾斯麦领导下的欧洲反俄联盟
”。俾斯麦为了防止恼羞成怒的俄国对德国造成危害,马上与俄国的主要对手奥匈帝国结盟。与此同时,德国挑起意大利与法国和英国的争斗,使意大利被迫与奥匈帝国和解。……列强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结盟过程虽然曲折复杂,但最终的局面却是俾斯麦最害怕的。
——整理自夏一东《世界大战透视: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材料二 早期的不结盟运动基本上是一个政治论坛,只零星涉及经济问题。如首次大会上苏丹总理易卜拉欣·阿布德发言说
“我们苏丹政治独立后也要经济独立
”。20世纪70年代,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愈益认识没有经济解放就没有政治独立,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了制定不结盟政策总纲领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高志平《不结盟运动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历程探微》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技术爆炸式发展,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
“零距离、零时空
”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依据材料一分析
“德奥意同盟
”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
“俾斯麦最害怕的最终的局面
”的表现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不结盟运动作为
“一个政治论坛
”兴起的背景及其宗旨。70年代其目标又有什么新发展?(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对世界的贡献。(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