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2.2020届湘豫名校高三年级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8 浏览数:2371

一、单选题

1.

在西周墓葬出土文物中,发现有奴隶主产品的标志和各种官工的印记。在山东寿光县出土的西周 己侯 钟(乐器),铭文刻有 己侯作宝钟 五字。在后来的市场发展中,其中带有文字标记的产品,有一小部分拿到市场上作为商品交换。对此合理解释的是当时(  ) 

A.工商食官局面已经被打破B.农耕文明的时间观念性较强C.官营手工业以市场为导向D.文字标记产品具有招牌作用

2.

至春秋时期,家臣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异姓家臣的任用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家臣的选任逐渐突出贤能的重要性,家臣的职能由管理卿大夫家事扩展到执掌国家政权,家臣权力上升且家臣身份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家臣制变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B.强化了 家国一体 的观念C.推动了宗法制的发展完善D.社会阶层固化趋势逐步增强

3.

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建立起 王与马,共天下 的政治关系, 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  )

A.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B.皇权与族权实现了相互制衡C.选官制度影响着政治的发展D.门阀政治的建立具有合理性

4.

下图为唐宣宗年间税钱、盐茶酒钱在国家税收体系中的比例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农业因战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B.商业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较大C.商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政府抑商政策松弛已初显成效

5.

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节度、观察使等大量召辟文人担任幕僚,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选官权过于集中带来的弊端,并为缺乏实际行政经验的科举士人积累基层经验、提高行政能力创造了条件。可见该举措(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B.是藩镇割据的重要表现C.弥补了科举选官的不足D.导致中央权威不断丧失

6.

宋代诗云: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明代天启《吴兴备志》说: 湖丝遍布天下,而湖民身无一缕 。清代学者杨屾在《豳风广义·序》里提到 不耕者祭无盛,不蚕者衣无帛 ,蚕桑品 为衣被之源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地方县志不具普遍性缺乏研究价值B.杨屾忽视了丝不是百姓主要的衣着材料C.宋词以浪漫著称,其内容不足为信D.棉纺织业发展导致湖州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7.

洪武年间 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降至仁、宣二朝,内阁权力虽然有所加重,但大学士 职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 。明朝中后期,严嵩因 结诸阉人 ,方得长期秉政;张居正也需讨好太监冯保,方能执掌国柄。这些现象表明(  )

A.内阁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权力系统B.内阁宦官专权导致皇权不稳C.内阁与宦官勾结导致明朝政治腐败D.尚书实际上掌握了行政大权

8.

明清时期,苏州城市人口增加,以大小商人、手工业主、手工业工人等为主,且外地商人、工匠云集;苏州的行政地位提高了,由府级城市升格为省会级城市。这表明当时(  )

A.城市的政治功能强化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政府忽视了市场管理

9.

五口通商之后,列强对中国市场 不免过怀奢望,而尤以英人为甚 ,在签约后16年间,英国对华棉布出口增加50%。尽管如此,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货值仍超过对中国的出口货值,英国不得不通过鸦片贸易来弥补对华贸易的逆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C.列强对中国的市场过分奢望D.英国工业品在华不具竞争力

10.

道光帝接受《南京条约》全部条款,不再言战。签订条约之后,道光要做的是如何让战败投降看起来更像 天朝加恩 夷人,获罪的伊里布被再次启用主持 羁縻 。这一做法(  )

A.使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走向崩溃B.适应了世界新形势的需要C.延缓了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进程D.从根本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11.

面对列强对中国电报主权的掠夺和步步进逼,清廷先是百般阻止。阻挡无效后,1867年总理衙门表示: 将来如有可以兴办之处,中国必当独立经营,即多费重资,亦所不惜。 这反映出当时(  )

A.清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决心B.西方各国创立电报的成本高C.外来文化刺激了晚清电报的引进D.总理衙门开启了中国电报业先河

12.

1900年6月,清政府颁发了《团规》规定 各团师兄如遇调遣出征,当谨遵号令 生擒洋人及教匪 首要,缴获敌人器械,在京应交统率王大臣,在外交地方大吏验明,分别办理; 教匪 产业和一切仕物,要封闭入官,变价充公,不可烧焚掠夺。其意图是(  )

A.利用洋人绞杀义和团运动B.鼓动义和团激烈地反帝斗争C.保护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D.把义和团纳入可控制的范围

13.

下表为汉冶萍公司在官督商办初期(1909年)的资本构成情况。由此可知该公司(  ) 

资本来源

数额

官款

股本

盛宣怀经借之款

礼和借款结欠

日本各借款结欠

5600000

5715000

8690000

320000

5760000

总计

26080000

A.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B.已为外国侵略势力控制C.冲击了政府民间设厂的禁令D.对内社会招股认资困难

14.

美国记者斯诺说: 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这段记述可以用来研究(  )

A.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问题B.秋收起义失败后新革命道路开辟C.红军长征中的政治战略问题D.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争的开始

15.

1938年3月底,《申报》转载了一篇译文:自中日战争开始以来,未有如此次之战绩显著者。日军部队于是役之败,噤若寒蝉,在上海施行暴力压低中国金融,设法减少中国出口货品。日军此举目的是(  )

A.应对台儿庄战役对其不利的影响B.弥补百团大战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C.以金融战争取代直接的军事征服D.推动中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16.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大批敌伪工矿企业,据1946年7月经济部报告,全国共接收敌伪工厂241家,其中接收后又发还和标卖的约仅占10%。这些现象表明(  )

A.政府与资产阶级矛盾的缓和B.政府践行了 节制资本 思想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7.

下表为不同学者对梭伦改革的评价,据此判断,能够被三种评价共同认定的历史结论是梭伦改革(  ) 

评价

出处

是一种触犯和打击氏族贵族,保护农民和积极维护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的改革

林敦明《怎样评价梭伦改革》

一种讨好贵族和平民的中庸改革

潘晓兰《如何看待梭伦改革的局限性》

解负令侵犯了贵族高利贷部分的财产所有权,保护了债务者的利益,使雅典平民收回了已失的份地

罗琳《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梭伦改革的研究》

A.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平民的利益B.利于扩大雅典民主的政治基础C.是雅典民主国家形成的标志D.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18.

罗马共和国末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增加及遗嘱形式的简化,私立遗嘱的逐渐增加,遗嘱人滥用遗嘱自由原则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于是,法律开始对遗嘱人的遗嘱自由作出限制,规定遗嘱人必须为其法定继承人留下一定份额的财产。罗马法的这一调整(  )

A.严重破坏了遗嘱自由原则B.适应了帝国不断扩张的需要C.利于维护罗马的社会秩序D.杜绝了家庭财产流入远亲

19.

下图为16—18世纪荷兰国家利率趋势图。导致荷兰这种利率趋势的重要原因是(  ) 

A.美洲金银大量涌入B.荷兰的航海业发展迅速C.荷兰工业资本发达D.政府忽视了对金融管理

20.

麦迪逊在1787年2月的一封信中指出: 一般来说,我觉得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的确,现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马上就会崩溃下去。 这反映出麦迪逊(  )

A.致力于革除联邦体制弊端B.极力维护和挽救邦联体制C.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D.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

21.

在1750—1850年期间,英国人口的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因煤铁资源相对集中,其人口迅速增长,人口总量超过了传统工业区东南部。究其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开启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动力的革新引起英国经济重心的转移C.工业革命开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D.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22.

法兰西第三、四共和国时期,在多党体制和议会中心主义的双重压力下,议会倒阁容易,政府组阁困难,缺乏必要的权力和手段治理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国(  )

A.缺乏民主妥协的精神B.权力制衡机制作用有限C.政党的根本属性不同D.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

23.

历史上,法国国民议会曾经对巴黎公社社员实施过两次 赦免 。一次是1879年3月3日 部分赦免 ;另一次是1880年7月11日颁布的 全面大赦 。国民议会这两项举措是基于(  )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政权B.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C.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需要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爱国性

24.

列宁在1913年所著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认为《宣言》对马克思主义 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后来在斯大林的评价中,又盛赞《宣言》为马克思主义的 歌中之歌 。这些言论意在强调(  )

A.马克思学说改变了俄国的历史命运B.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苏俄革命影响深远C.马克思主义是斯大林体制的精神支柱D.《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36郡,并以郡统县。西汉末年增至103郡国(南方29个)。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十四部作为监察区,但并不直接参与管理地方事务。东汉末年,为镇压黄中起义,州才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唐代开国以后,重新将郡改为州,又因湖南、四川一带少数民族归降使得州的设置变得更加密集,唐太宗时期一度达到358个州,这样在中央与州之间加设一层监察区变得必要,道应运而生。唐玄宗时,道发展为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单位。后来又经历了唐后期及宋辽金的道(路)州县三级制、元代的多级复合制、明清的省县二级制。值得说明的是北宋以后,南方一级政区比北方多。

——据马霄《中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研究》等改编

材料二 1912年10月,北洋政府公布了省制改革草案。其一,废除省级政区,实行道、县二级行政区划制度。 分全国为四十乃至五十余道,道一面为国家行政区划,又一面为自治团体。每道辖县四十乃至五十有余。 其二,实行省道县 虚三级制 。之所以称 虚三级制 是因为 省长官为监督机关,不亲治民事,故为虚级 。第二个行政区划改革方案部分得到了实施,但其试图 废省存道 的用心昭然若揭,因而招致各方面的反对。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东北地方各级政府除了继续在治民以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作用外,也开始把社会管理与建设列为其施政范围之内,突出表现即是各级公署均设有这些方面的专职机构。如在省级政区,三省除了在省公署内均设有主管本省教育与实业的教育司(厅)、实业司(厅)等机构外,其他一些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具有社会管理与建设职能的机构也相应成立,如东三省林务局、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采金局及各省管理土地清丈与开垦荒地的机构等。

——摘编自杨卫东《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与民国北京政府地方行政体制调整的异同,并对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影响作简要评析。(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自西周出现采矿业,春秋时期有了冶铁业。现有文献显示,西周至明清历代历朝都有政府管制矿产和冶铁业的记载。汉朝,官方为限制地方势力,实施严格的官营冶铁和税收管理,并杜绝地方私自铸铁。明朝初期,在时间上临近工业革命的开端,明太祖认为矿冶业劳民伤财,下令停止采矿冶铁,后虽有所松动,但终又行禁令。康熙和雍正统治时期都禁止包括冶铁在内的矿务。
2000多年来,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严管采矿冶铁业,造成了中国冶铁业技术很容易因政府的禁铁政策而丧失整体传承的连续性。因此,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末期的100年间,中国的冶铁业很快从领先世界沦落到极度落后于世界的境地。

——摘编自毛卫民《古代中西方铁器应用的比较》

材料二 1856年,德国人西门子构想了一种具有熔池的高效炼钢炉。基于西门子的构想,1864年法国人马丁建造了第一个专用炼钢设备,被称为西门子一马丁妒,又名平炉。由此开始了现代的炼钢生产。在发明了平炉炼钢法之后,西门子尝试用直接还原法来为平炉生产无需高炉而直接产自铁矿石的生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做了大量的尝试。1867年,他获得第一个专利。
1856年英国人贝斯麦公布了一种转炉炼钢法,在一个可以翻转的熔池内把空气欢入生铁来炼钢的高效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西欧地区生产的酸性生铁。1878年,英国的托马斯发明了把炉砖改造成碱性砖的托马斯法,并迅速在法国和德国得到推广应用。随即,1895年英、美、法、德的钢产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吨。从历史上来看,优质钢铁材料的大规模生产,有力地支撑了工业革命的推进。

——摘编自王龙《论近现代英国钢铁生产技术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统治者对采矿冶铁业严管政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与近代欧洲钢铁业发展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圈地运动开始于十四世纪前后,当时英国的土地制度主要以敞田制为基础。通过圈地,分散和条块分割的敞田被代之以个人集中而自由的土地支配制度,更有利于个人方便而灵活地使用他的土地。这对于提高敞田上的生产效率及生产经营的灵活性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有利于开发荒地、沼泽地、荒原和山区牧地。在原先的敞田制中,农民的土地都是被平均分配,限制了大规模的生产,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圈地运动的开始,为新贵族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了条件,新贵族在买入土地从事大规模生产时,也对农业技术的改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英国圈地运动开创了农业革命的先河。

——据禹继杰《英国圈地运动中的三种转变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整理

材料二 农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不仅解决了英国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满足了迅速发展的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农业地租和利润也支持了工业的发展。农业革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工业化的进步又推动着农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工业革命根据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出收割机、割草机、播种机、脱粒机、扬场机、松土机和切草机等。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农具部件使农具的修理和更新变得简便易行。铁制品工业向农业渗透的加深,工业产品在农业市场上的比例越来越大。

——据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圈地运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与农业革命的关系,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 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 ,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为 汉奸 反革命英雄 予以全面否定。
1930年后,国民党高官和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 外患内忧 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 攘外必先安内 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时势不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
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即要坚持 秉笔直书 、写信史,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 始则是之,终则非之 所提供的一条历史启示。历史学不能成为 政治的奴婢 ,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

——摘编自方之光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