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8.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793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的大学既是施教之所,又是议政之地,其教学内容以礼乐与射御为主。这反映了西周大学的教育目的是(  )

A.提高民众素质B.培养执政能力C.传播儒家思想D.选拔有才能的人

2.

西汉初年的《户律》规定,居民进行田宅买卖或者根据遗嘱分割田产,都要依法定籍(登记变更情况),并鼓励分割后独立建立户籍,如相关官吏故意为难拖延定籍,则给予处罚。这些规定意在(  )

A.加强官吏的管理B.抑制土地自由买卖C.禁止农民的迁徙D.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3.

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 上游西域人 改为 恒州灵寿人 。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  )

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北方人口南迁

4.

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新创的自谦词如 藐孤 ,语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面对大臣,而是面对祖先或继承皇位时的用语。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血缘纽带关系强化C.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尖锐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5.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 观海道之飞轮,知中道河南、东道山东必有衰落;观火车之渐通,知旱道必增巨埠,有识者故思捷足先得,亦惟多财者乃能力先着鞭也。 据此可知,郑观应主张(  )

A.壮大军事工业B.中体西用C.拓展海外市场D.增开商埠

6.

共进社在1922年成立时主张 提倡文化,改造社会 。1925年提出了 唤醒一般民众使之奋起 武装民众 以民众的武力打倒一切统治阶级 的口号。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民众拥护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加深D.知识界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7.

1932年,史学家柳诒徵创办了《国风》杂志,希望通过对我国光辉史迹的追寻,阐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一时期的史学家缪凤林致力于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尤其强调边疆问题的重要性。据此可知,两位史学家都(  )

A.主张经世致用B.否定西方文化C.倡导民主革命D.强调学术独立

8.

1954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早期有劳卫操、爬绳、60米跑、400米跑、掷手榴弹等10项测试内容。这一制度迅速在学校、工矿、机关、部队、农村得到推广。这反映了当时(  )

A.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B.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C.全民健身理念得到推崇D.国防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9.

公元前5世纪,史学家希罗多德这样评述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 权利的平等……在许多例子上证明本身是一件绝好的事情。因为当雅典人在僭主的统治下的时候,他们在战争中不比他们的任何邻人高明,可是一旦他们摆脱了僭主的桎梏,他们就远远地超越了他们的邻人。 据此可知,希罗多德认克里斯提认为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

A.实行了多数人的统治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限制了公民个人自由D.剥夺了贵族的权利

10.

某一流派的作品,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其描写重点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他们美化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 黄金时代 与资本主义对立。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十日谈》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老人与海》

11.

1823年,苏格兰学者伯克贝克在伦敦创办第一家劳动技术学校——伦敦技工所,对技术工人进行科学教育;此后各郡也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这反映了英国(  )

A.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B.工人地位的提高C.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工业革命的发展

12.

1964年,英国发生了严重的英镑危机,首相威尔逊调整了对美经济政策,实行贸易保护,并干预汇市,迫使美元贬值。对此情况,美国当时采取的措施应该是(  )

A.对英国货物加征关税B.放弃金本位制度C.帮助英国获得资金援助D.中止马歇尔计划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共同语,可远溯至三千多年前的 雅言 ,它以镐京音为标准音。随着改朝换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断变化,如秦汉时的关中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为各代之标准音。元代后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明清时期以北京话为基础的 共同语 被称为 官话 。清末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呼声。 国语 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借用到汉语中。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 官话 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 国语 正式确立。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确定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确定为 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了促进语言文学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目标;1982年,将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明确了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的推广普话方针;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摘编自田学军《谱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新篇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同语称谓的变化,并分析影响中国共同语发展的因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特点,并说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13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历史学者马斯格雷夫在《植物帝国》一书中写道:植物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着微妙而关键的重要地位。他在书中讲述了7种植物如何影响世界,这7种植物分别是烟草、甘蔗、棉花、茶、罂粟、金鸡纳、橡胶树。
材料反 了马斯格雷夫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朝中期金花银的出现,是赋税折纳货币正式制度化的开始。明朝初年,赋税以征收实物为主。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京师官员需持俸帖(领取俸禄的票据)前往南京支领俸米,道路远花费多。俸帖和俸米贱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 朝廷虚费廪禄,各官不得实惠 。为解决这一问题,江南巡抚周忱建议朝廷以税粮折收银两,以充官俸。副都御史周铨建议于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不通舟楫处,将税粮折收布绢白银,解京充俸。江西巡抚赵新、户部尚书黄福等也先后奏请。正统元年(1436年),明王朝决定将部分地区的税粮四百余万石折银征收,谓之金花银。其后又将这一做法在全国推行,并以为永例。金花银送往内库,一部分用于发放官俸,一部分供皇帝赏赐和挥霍。金花银给明代财政制度及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变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花银出现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金花银的影响。(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地区出现了一种积极推进欧洲联合的活动——泛欧运动。泛欧运动的首倡者库登霍夫一卡勒吉是一个致力于欧洲统一事业的理想主义者。1923年他在维也纳出版了阐述其思想主张的著作《泛欧洲》,他的泛欧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泛欧 所指范围是欧洲大陆,不包括大不列颠帝国,也不包括苏联的欧洲部分,但他赞同与英联邦保持紧密联系,对苏联持强烈的反感与排斥态度;泛欧联邦将欧洲大陆国家的海外殖民地也包括在内;泛欧联邦以美国为模式,认为 欧洲应该继美国之后宣布自己的 门罗主义 ——为了欧洲人的欧洲 ;泛欧运动可以从多瑙河地区起步,特别是可以先从奥地利和捷克的联盟开始,再逐步扩大范围。1924年库登霍夫一卡勒吉创建了泛欧联盟,许多知名人士加入了这一联盟,如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汇集了主要欧洲国家的泛欧大会分别于1926年、1930年、1932年、1935年举行。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纳粹势力的打击,泛欧运动被迫停止,库登霍夫一卡勒吉则于1940年流亡美国。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变迁1492—199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库登霍夫一卡勒吉的泛欧理念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库登霍夫一卡勒吉的泛欧理念。(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张岱,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凭借殷实的家境,张岱的早年在繁华享乐中度过,优裕的生活培育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诸般才艺。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后,张岱绝弃科举功名,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史学爱好。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张岱对司马迁、班固十分仰慕。明崇祯年间,张岱开始撰写明史巨著《石匮书》,积三十年之力撰成。他仿照《史记》 太史公曰 石匮书曰 ,对其中所载人物、事件,或展开评论,或揭示立篇旨意,阐述书法义例。他在书中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还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角度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针对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社会现实,他还在书中专门设立一些传记,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张岱成为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文化巨匠。

——摘编自夏咸淳《张岱:传统与新潮融会的智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岱《石匮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岱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