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官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晚清剧烈的社会动乱,导致传统官役制下地方社会秩序难以维系,许多地方逐渐兴举绅董制。与保甲、里甲以及乡约不同的是,绅董是享有薪酬的职位。且地方绅董的治理权属远超乎其上,
“地方学务、卫生事务、道路工程、农公实业、慈善事业、公营事业、地方经济……皆归绅董办理
”。但绅董治理模式并不是朝廷典章制度意义上的规范体系,而是依存于地方特定情景而变通运行的一个机制。
——据王先明《绅董与晚清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历史变动》
材料三 在20世纪60年代时,浙江省枫桥镇干部创造了
“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维持良好治安的
“枫桥经验
”,1963年毛泽东同志也亲笔批复要各地效仿,试点推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枫桥经验
”也不断自我提升,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具有鲜明特色的
“依靠群众,预防纠纷
”,坚持以群众为基础路线,维护社会的稳定治安,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社会治理正处于优化阶段,可以将其与
“枫桥经验
”相结合,推动基层社会良性治理的步伐。
——据刘任平《借鉴“枫桥经验”实现基层社会良性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绅董制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枫桥经验
”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有何启示。(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