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2.2019—2020学年度四川省南充市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7 浏览数:2361

一、单选题

1.

帝乙的长子启,因其母亲非正妻,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故继承帝位。材料说明(  )

A.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父权家长制B.殷商时期已经实行嫡长继承制C.分封制加强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D.宗法观念规范了社会生活习俗

2.

中国封建宗法观念强,主张 宗族至上 ,把代表家族姓氏展示在先,把代表个体、个性的名字符号置于其后。而西方人强调个体主义,把体现个性观念的名字放在前面,把代表共性观念的姓氏置于后面。材料表明(  )

A.中国重儒家文化,西方重人文主义B.中国墨守成规,西方标新立异C.中国重社会家族,西方重个体本位D.中国皇权至上,西方教权至上

3.

《史记》载: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 请得与丞相议之 。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 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表明(  )

A.丞相拥有最高行政权力统帅百官B.相权不断增强,君权逐渐削弱C.利益冲突使君主与丞相矛盾尖锐D.丞相职责辅佐皇帝,位高权重

4.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出身于 刀笔吏 (法律官吏),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反映古代律家群体(  )

A.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高B.都是政府官员,法律素养较高C.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D.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

5.

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设置了高层政区一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 材料表明宋朝的创新是(  )

A.地方行政由中央官员治理B.强化高层政区监察权C.地方行政由各地官员治理D.采用多级制地方自理

6.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属于 另设非正式机构达到分权的目的 是(  )

A.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B.中外朝制度和内阁制C.中书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二府三司制和军机处

7.

元朝行省的划界,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元朝的这一措施(  )

A.壮大地方加强各地方间的制衡B.促进南北区域经济平衡C.便于各行省扼险而守以北制南D.出于军事与政治的考虑

8.

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管理地方。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这说明清政府(  )

A.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B.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C.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D.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9.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费正清认为: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造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肯定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未揭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10.

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 冲击一反应 模式。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模式的是(  )

A.鸦片战争——维新变法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辛亥革命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11.

有学者指出: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日本用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但日本终因侵略别国反过来导致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材料说明(  )

A.主权丧失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B.甲午战败导致了日本全面侵华C.侵略者的最终结局是走向失败D.巨额赔款使日本走上帝国主义

12.

义和团揭贴中写道: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材料反映了义和团(  )

A.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B.对帝国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C.运动本身具有自发性和彻底性D.具有朴素的爱国、排外思想

13.

《政治文明历程》载:两年间,北伐军横扫六省,进逼天津,当时 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作鸟兽散……(咸丰帝)召王公、四辅、六部等会议,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 ,最后,北伐军终因孤军深入而失败。材料表明太平军北伐(  )

A.目的是消灭湘军解天京之围B.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江北大营C.战略决策失误导致最终失败D.直捣黄龙逼迫清廷签订和约

14.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 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

A.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B.主张平分财产男女平等C.保留了封建等级制度D.废除私有顺应历史潮流

15.

文艺复兴完全是个 洋名词 ,胡适在1917年正式把这一名号安在 五四 (指1915到1923年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 )头上。用 中国文艺复兴 定性 五四 ,新派人士很快就予以接受。其主要依据是新文化运动(  )

A.宣传了西方民主思想B.推动思想文化革新C.加速马克思主义传播D.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16.

中国共产党曾想向俄国学习,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 城市中心论 的革命道路。材料表明(  )

A.中共完全放弃 城市中心论 B.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好C.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D.中共自主探索革命的道路

17.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载: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开始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此 分水岭 是指(  )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8.

1916年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洋货好,洋货好,漏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远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维持国货歌》反映的群众斗争应是(  )

A.稳定金融的币制改革B.提倡国货运动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抗日救亡运动

19.

1936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目前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在日本继续进攻,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这表明(  )

A.蒋介石抗日态度已根本转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C.中共党内 倾错误得到纠正D.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20.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  )

A.强调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B.说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相同C.表明旧民主主义任务已完成D.强调中国革命须走国共合作道路

21.

有学者认为: 八二宪法 是对 五四宪法 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 八二宪法 (  )

A.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B.高度重视保障人权和 依法治国 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D.与五四宪法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2.

有学者认为: 一国两制 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香港回归充分证明,邓小平 一国两制 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两制 构想的理论意义是(  )

A.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C.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D.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不结盟

24.

多边外交是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材料表明(  )

A.多极化是多边外交的基础B.综合国力是多边外交的保证C.中国是多边外交的主导者D.多边外交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指出分封制的实质。(8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2)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人认为“《临时约法》一个致命缺陷在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影响了对整个宪法结构的理性思考 ,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0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 的措施。(7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据材料概括唐宋科举制发展成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科举制。(12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是近代国家观念在中国产生与转型的时期。中国两千多年的宗法专制下,深植于民心的传统国家观念是 联即国家 用夏变夷 华夏中心论 。鸦片战争使近代的先觉士大夫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将目光转向世界,把中国的概念由 天下 回归为 国家 ,他们将 皇朝 展拓至 海国 的范围。19世纪70年代,西方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在外国传教士、出国开明使臣和早期维新人士的宣传中逐渐输入到中国。而甲午战争亡国灭种的切肤之痛则成为近代国家观念的催化剂。……从而初步实现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摘编自尚红娟《论近代中国国家主权的缺失》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原因。(7分)
材料二 下表是20世纪中美两国关系的部分史实。

时间

中美关系

20世纪初

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20世纪5060年代

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1972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20世纪80年代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城的交流日益活跃,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它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

(2)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