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2.2019—2020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31 浏览数:1401

一、单选题

1.

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这表明当时(  )

A.出现了天下一统的趋势B.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C.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频繁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2.

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 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因此采取的措施是(  )

A.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B.汉景帝实行削藩C.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3.

唐时所取进士,不过二三十人,仍须应吏部省试,或被人荐举,方得入官;授官亦不过丞尉。这说明唐朝科举制(  )

A.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B.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C.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D.扩大了社会统治的基础

4.

唐肃宗时增设特务机构 察事厅子 ,由宦官李辅国掌控,用以监督城中官僚贵族, 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 。这本质上体现了(  )

A.皇权的不断加强B.民众受到严格控制C.宦官权力的膨胀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5.

明宣德以后,向各地派出总督、巡抚,带有一二品职衔。后期,督、抚由临时派遣变为长期设置,管辖范围也相对固定,督、抚二职遂成地方最高官员,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清康熙以后,督、抚正式成为地方官。督抚官制的演变(  )

A.使皇权达到顶峰B.彻底解决地方割据问题C.巩固明朝的统治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6.

雅典的市政广场上,建有一个 纪名英雄墙 ,有关城邦的事务、各项法令的预案都公告于此,供人们讨论,这表明雅典(  )

A.公民享有较大的自由权利B.民主法制日益完善C.扩大公民的参政议政权利D.实现了权力的制衡

7.

经济发展并不是罗马人推动革新的重点,以一套法典及一种效率卓然的军事组织将整个帝国维系于不坠,才是他们的治国精神所在。这种治国精神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推动政治制度的革新B.促进经济的发展C.推动民主法治的完善D.维护帝国的统治

8.

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是个威权主义的君主。她经常召开议会——不是每年都召开,但是后来她每年都召开——实施大多数人、尤其是有影响的人想要的政策。这体现了英国(  )

A.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B.国王统而不治C.有限王权 的传统D.议会权力至上

9.

英国的选民从1688年占人口总数的2%扩大到1868年的40%;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又由上院(贵族院)转移到下院(平民院),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英国(  )

A.民主宪政日趋完善B.社会结构日趋稳定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民众民主意识提高

10.

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 这旨在强调了美国联邦宪法(  )

A.巩固了联邦的统一B.标志着美国工业革命开始C.促进州际贸易发展D.开启了美国的民主化道路

11.

普法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立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运而生。这表明(  )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有一定的偶然性B.君主派取得了绝对优势C.启蒙思想推动了法国共和派的发展壮大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

统一后的德国,统治权属于帝国政府,掌握着陆军、海军、外交事务、关税和以及后来的殖民地事务等。保留在各邦手中的则包括警察、部分司法、宗教和教育等在内的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德意志帝国(  )

A.是一个松散的联盟B.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C.是一个联邦制国家D.是一个民主共和国家

13.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提出: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这反映了英国的根本意图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满足工业革命的扩张需求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的平等贸易

14.

陈旭麓先生认为: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在当时,它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下列属于 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 的措施是(  )

A.鼓励发展工商业B.产品收归国库C.平均地分配土地D.废除封建制度

15.

“(此次战争)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之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文中 此次战争 是指(  )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6.

1899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一、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这反映了(  )

A.满清政府完全丧失了主权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D.列强在华利益之间的矛盾

17.

有学者认为, 义和团运动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 殖民扩张的黄金时代 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 该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  )

A.阻止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步伐B.扶清灭洋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D.在世界反侵略史具有重要意义

18.

民国初年曾有记者深入农村, 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 这说明(  )

A.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B.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C.农民阶级反对实行代议制D.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19.

中国外交代表曾联名致电政府表示: 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20.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突破了狭小的思维空间,演变为蓬勃的社会运动,传播到不同国度的工人群众,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这一理论 指的是(  )

A.欧洲的启蒙思想B.空想社会主义C.古典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

21.

马克思说: 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以下能体现此趋势的措施是(  )

A.工人合作社B.实行义务教育C.公社委员会D.国民自卫军

22.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认为:“(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 最早 构建了新制度的框架 的纲领是(  )

A.《四月提纲》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

23.

1924年,黄埔军校的招生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次考试,入学后还需再进行一次考核,通过上述4关才能最终获得一期生的资格。这反映了当时(  )

A.军事教育制度成熟B.注重人才的严格选拔C.革命军队纪律严明D.提高军人的文化素质

24.

1927年12月,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砻市创办了军官教导队,后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井冈山红军学校,主要负责训练红军的下级军官和为地方培训赤卫队的指挥员,其中政治课占40%,军事课占60%,除此之外,还设有识字课。据此可知,当时的红军学校(  )

A.开创培养军事人才的先例B.巩固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和外交人才

25.

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 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的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 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传统体育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B.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C.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D.民众的体育观念得到极大地增强

26.

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国民党政府假和平和真内战的企图

27.

为制定1954年宪法,在全国人大召开前,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了宪法初稿,并且组织多次大讨论,其中第二次参加讨论的有1亿五千多万人,毛泽东在当时说,能动员这么多人来参加讨论,真不容易。据此可知五四宪法(  )

A.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B.提高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D.反映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28.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政党制度是 打橄榄球 ,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 唱大合唱 ,其中, 大合唱 指的是(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各民主党派直接参政议政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29.

澳门归侨总会尤肖吾说: 澳门回归后,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经济、就业、教育、人均寿命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因素是(  )

A.一国两制 的制度性保障B.澳门有利的区域优势C.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设D.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

二、材料阅读

30.

中国古代 选举 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变化。(22分)
材料一 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 选举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各郡国 举贤良方正 ,并且定下了 对策 (考试)和等第。武帝时 察举制 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其中又以 孝廉 一科为最重要。此外还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

——王申《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

材料二 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但在这场斗争中担任了绝大部分斗争任务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 选举 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四 1953年《选举法》规定: 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 选举 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选举的因素。(4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6分)

31.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图一:西周疆域图;图二: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图三:古罗马的疆域图
材料三 图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罗马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演变的背景及其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疆域管控和治理的认识。(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