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5.2019—2020学年度山东省枣庄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4 浏览数:422

一、单选题

1.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2.

孔子在人际关系上倡导 ,而孟子将 发展成为 仁政 ,强调了其治国理政的功用。这一变化(  )

A.提升了儒学政治地位B.体现了儒学应时革新C.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D.开启了儒与法的争鸣

3.

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过程B.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C.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D.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

4.

2019.7·北京第二次学业水平·2)有史学家指出: 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 文中的 代指的措施是(  )

A.设置丞相B.设立御史大夫C.推行郡国并行D.实行推恩令

5.

有史学家认为,由于 的汉化政策, 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 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是(  )

A.拓跋宏B.符坚C.李世民D.忽必烈

6.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这一转变发生在(  )

A.西周时期B.北魏时期C.隋朝初期D.唐朝中期

7.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5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

A.监察百官 以缓和社会矛盾B.提举市舶 以发展对外贸易C.劝农课税 并维持地方治安D.总领禁旅 并加强边疆防御

8.

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戚继光抗倭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民族关系的发展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封建社会的危机

9.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国人与中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10.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群众都自发进行了抵抗。恩格斯当时指出: 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 中国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行为(  )

A.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B.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C.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D.获得了地方政府支持

11.

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独自创办了一个金陵机器局,与曾国藩合作创办了一个江南制造局,扩建了一个天津机器局。当时,李鸿章参与军工企业建设的最初目的是(  )

A.自强B.求富C.海权D.育人

12.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这里的 迥然不同 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13.

2019.7·北京第二次学业水平·10)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下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A.工人罢工B.农民起义C.军警支持D.士兵参与

14.

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  )

A.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B.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C.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D.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15.

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16.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 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这条 新道路 (  )

A.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C.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D.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7.

图1、图2是有关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图片。这两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A.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走向成熟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8.

这些(政治)制度的选择,都是中共领导人,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从历史中,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没有学习苏联。我们好多东西和苏联不一样,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些 政治制度 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

下表是 一五 计划实施中,各部门按计划规定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 一五计划 的特点是(  )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邮电运输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事业

贸易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

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实行公私合营C.旨在建立完整工业体系D.优先发展重工业

2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出,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力图打破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B.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包容性C.与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对立D.有利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隋朝南北统一,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人力物力的控制。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江南地区 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6分)
材料二
(2)比较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说明图2元朝水运路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作用。(6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多方面的灾难,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 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 ,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一切爱国的中国人寻求民族的出路。梁启超后来说: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 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 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共同进行的战争,这在那时是一种普 遍的看法,许多报刊书籍大量宣传这种看法,例如当时广泛发行的《救亡手册》就这样说: 在民族危机高于一切,亡国奴的威胁要降临到每个中国人的头上时,不仅是广大的工农大众,就连资产阶级甚至封建军阀也发生了他们的存亡问题,而逐渐改变他们犹疑畏缩的态度,走到救亡阵线中来。 这个 战争 最大限度地动员了集中了全中国的抗战力量,这个亭实是中国胜利、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

——白寿彝《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胜利有何意义?(8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

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

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6分)

24.

附加题:(20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这一论断。(6分)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

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政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