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8.2020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柳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1580

一、单选题

1.

《礼记﹒王制》记载: 平民祭祀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荐稻子;韭菜配以鸡蛋,麦子配以鱼,黍子配以小猪,稻子配以鹅。 这说明商周时期(  )

A.重农抑商意识严重B.小农经济的盛行C.对农耕经济的重视D.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

2.

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 新道家 推崇为最高明的学派,理由是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人与自我),动合无形(人与道),赡足万物(人与自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这体现了当时(  )

A.道家逐渐被推崇为正统B.兼容进取整合的时代特色C.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D.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3.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这说明孝文帝注重(  )

A.提高官员素质B.缓和民族矛盾C.少数民族发展D.规范制度建设

4.

下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 

进程一

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市场化进程

进程二

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管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商业化进程

进程三

农村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城市化进程

A.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B.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5.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  )

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

6.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最早提出抗战主张,最早公开对日宣战,最早制定抗日救国纲领,最早派出武装力量走上抗日前线。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聚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旗帜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与民族自信投入到抗日战争中。这表明(  )

A.中共推动抗日民主力量联合B.中共发挥中流砥柱作用C.中共形成全面抗战思想路线D.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

7.

图6反映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图6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B.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C.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D.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迫切

8.

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7个国家。这些频繁访问考察(  )

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B.预示着中国重大决策正在酝酸C.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展开D.推动了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9.

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如图7),开创了以人体为柱的先河,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少女体态轻盈,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均匀美艳的造型,薄如丝绸的衣裙雕刻,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该作品(  ) 
 
图7

A.凸显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光辉B.发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体现雅典卫城妇女地位的提高D.表明人的崇拜超越神的祟拜

10.

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英国经济学者约翰·理查德·希克斯指出: 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英国金融革命(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现代资本交易市场建立而引发的深层次金融变革)的结果。 这说明(  )

A.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B.研究视角越新颖越是接近历史真相C.研究者的身份决定了历史结论D.同一历史事实可以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11.

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成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 美国优先 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  )

A.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B.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C.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12.

美国科学界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五个方向:新材料、基因工程、AI(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美国由于科技积累优势,肯定是第一梯队。中国有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是第二梯队的龙头。201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公司的种种打压行为,表明(  )

A.高科技引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B.中美冷战在经济文化的斗争C.大国竞争终究是高新科技竞争D.中美博弈于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防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曾光《中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二 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基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建国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 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效益 中国模式 ,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欧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欧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得以形成 中国模式 的优势。(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中外专家多有论及。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 中国地形,平原磅礴,扼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故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年间稍为分裂,自余则皆四海一家。即偶有割据,亦不旋踵而合并也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并指出, 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 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 秦汉统一帝国,这样一个帝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一政治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因为他们所建立的大帝国没有像中国出现秦汉大帝国之前那么一种几百年来历史的铺垫,没有这样一种坚牢的基础。
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在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的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的一剂良方。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 大学区 ,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1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规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是,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摘编自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大学区制教育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大学区制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科索沃是南联盟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族,阿族长期不和。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利用,阿族在西方国家策动下进行非法全民公决,宣布独立。科索沃塞族与阿族的军事冲突加剧,美国等西方媒体炮制 科索沃有10万多人下落不明 等假新闻,大肆报道科索沃难民。美国的立场是, 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 ,必要时,北约可以 动用武力解决危机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 保护人权 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空袭行动,即科索沃战争。战争不仅给南联盟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学者指出,科索沃战争表面上看来是北约东扩遇到了南联盟挡路,实际上更是美国轰炸欧元的一场金融战争,即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阻止欧洲金融资本的回流,使欧元贬值。

——摘编自芮立平《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制造科索沃危机的步骤。(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渡。20世纪60年代,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全球疟疾的发病率上升。1967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并担任项目组长。屠呦呦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最终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失败了190次之后,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说: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在评价屠呦呦的抗疟贡献时说: 青蒿素联合疗法对全球疟疾防控做出卓越贡献,这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致。 至今这位年近90岁的老科学家,仍然将全部的精力花在青蒿素的科研上,努力把中国中医科学院青高素研究中心打造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科研平台。

——摘编自徐婧《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作为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屠呦呦的历史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