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4.2019—2020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33 浏览数:792

一、单选题

1.

著名学者弘亿指出: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  )

A.百家争鸣导致了官僚政治建立B.东周时期主流思想已基本确立C.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D.各学派在此阶段呈现协调发展

2.

所谓政治忠诚观,就是以政治思想角度所建立的依托社会伦理道德的忠诚观念。孔子提出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 ,孟子提出 君臣之间的忠诚应该是在对职务道德的忠诚 ,荀子提出 国贼、下忠、次忠以及大忠 ,董仲舒将荀子的忠诚观念进一步深化。从伦理观的角度,属于孟子政治忠诚观的是(  )

A.提倡道德上的平等以德治民B.君权神授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C.强调用礼乐规范臣民的行为D.民贵君轻保障君王行为举止的规范性

3.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 ,第二年,武帝接受丞相田蚡的奏请罢酷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只剩下 五经博士 。这表明当时(  )

A.皇帝好恶决定儒学的兴亡B.儒学主流地位的强化C.董仲舒儒学成就不可超越D.儒学受到高度的重视

4.

魏晋史名家陈寅恪指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和日常观念等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了数百年。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魏晋时期(  )

A.儒学正统地位根深蒂固B.儒学不能满足现实需要C.佛道成为社会发展潮流D.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

5.

如图是北宋著名学者张载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表明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 (  )

A.学习古代圣人的精神B.遵守人间社会伦理规范C.为百姓创造幸福生活D.重建人间社会价值标准

6.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以 托古改制 的笔法,肯定 三代之法 天下之法 ,批评三代以来之 为帝王 一家之法 ,是 非法之法 ,主张用 天下之法 取代 一家之法 。据此可知,黄宗羲(  )

A.思想主张严重倒退且落后B.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品质C.主张依靠良法来治理国家D.拥有超越时代的民主精神

7.

儒学发端于孔子,经孟子、荀子而确立,直至董仲舒时成为比较成熟的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明清之际诸儒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呐喊,这一过程正是从诸子争鸣到一家独尊又到对传统儒学的扬弃发展。这些思想透露出(  )

A.市民阶层价值取向需求B.汉代儒学背离了先秦的儒学思想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儒家文化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8.

苏格拉底批判 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出 美德即知识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的论断;柏拉图主张根据 智慧品德 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并认为 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 。由此可知,这些主张(  )

A.意味着雅典初具理性主义精神B.是希腊人自我意识的第一次伟大觉醒
C.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D.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 的学问

9.

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 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欧洲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B.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C.欧洲文化是古希腊文化持续发展的产物D.古希腊文明某种程度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10.

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 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 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 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 。这场运动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11.

启蒙运动,在西方各国的发展情况是不尽相同的,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此间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下列与 审慎到偏激再到深刻的发展 相对应的思想家是(  )

A.霍布斯——伏尔泰——孟德斯鸠B.洛克——孟德斯鸠——康德C.达尔文——卢梭——孟德斯鸠D.卢梭——狄德罗——康德

12.

张仲景认为痹证的病因是外感、内伤,即感受风寒湿邪为发病的外在因素,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其治疗痹证的方法有:祛风解表、透邪于外法。这反映出《伤寒杂病论》(  )

A.是对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B.是后世中医学奠基之作C.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D.对传统医学理念的藐视

13.

《西游记》的原型本是唐太宗时期僧人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但到了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的时候,文本的主角已经由佛教徒唐僧变成了充满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孙悟空。这一变化说明在明代(  )

A.佛教社会影响日渐式微B.小说逐渐成为文学主流C.人文精神成为思想潮流D.通俗文学呈现个性意识

14.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中指出: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下列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的是(  )

A.《游春图》B.《洛神赋图》C.《墨兰图》D.《清明上河图》

15.

有学者指出,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近代物理学(  )

A.与科学实验有紧密的内在关联B.在发展演变中呈现出综合性特征C.伴随着科技的创新而不断发展D.为工业革命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16.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的原理从自然界推进到人类社会,认为社会也是一个有机体,会按照自然界进化的规则进行变异。由此可知(  )

A.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B.生物界与人类社会的运行原理基本一致C.生物学与哲学的核心内涵基本相同D.达尔文是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科学大家

17.

如图是2011版英国50英镑纸币,背面为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博尔顿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才能使得改良蒸汽机问世并推向市场,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 (  )

A.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B.经济保障是技术革新的重要条件C.引发了纺织和交通运输技术革新D.推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18.

冲击一反应 模式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据此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性质变化B.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C.甲午中日战争——百日维新——改革教育D.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开启思想革命宣传民主科学

19.

王韬曾应传教士理雅各之约,奔赴英国帮助理雅各翻译中国传统经书,回国后深刻认识到西方富强是国家重视商业发展,振兴商务的结果,得出泰西诸国 恃商为国本 的结论,在《英重通商》中,他对英国工商文明予以很高的评价。据此可知王韬(  )

A.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推崇B.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C.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有所突破D.主张中体西用的观点

20.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一文阐述道: 所谓争自存者,谓民物之于世也,樊然并生,同享天地自然之利。 物变所趋,皆由简入繁,由微生著 。由此可见严复强调(  )

A.万物进化是渐进的而非突变的B.文明发展推动竞争激烈C.西方崛起的关键在于自由调适D.曲线救国赞成君主立宪

21.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 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国人为一大能事 ,但丁在 世俗文学 的影响下,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成了《神曲》。这说明两人都(  )

A.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B.倡导文学应平民化、世俗化C.主张反对封建权威D.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22.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 民生主义,就是当时下的社会主义……兄弟们倡导的民生有着非常具体的方法……我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归宿到土地和资本两个问题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走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B.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C.致力调整和谐劳资关系D.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23.

《创桥中国史》指出: 从1943年以后,特别是从1945年起,他的思想就十分清楚地被看成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最权威的范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文化的总结和顶峰。 这说明他的 思想 是(  )

A.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B.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总结C.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24.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指出: 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1958年,毛泽东指出: 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已经明确经济改革的方向B.已经找到符合国情的建设道路C.开始探讨市场经济的理论D.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25.

邓小平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原子弹、氢弹、卫星,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建国70周年盛大阅兵,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下列有关建国以来中国重大科技表述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自行研制的原子弹爆炸成功B.曲折探索时期提出著名的 863计划
C.文化大革命时期袁隆平南优2号选育成功D.改革开放时期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6.

1951年4月3日,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题词: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 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这说明(  )

A.我国在建政之初便注重意识形态的引导B.双百方针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C.国家重视文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D.学术研究和艺术创造具有同等现实地位

27.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公布党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并提出 全国应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扫除文育、普及中小学教育 以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来普及高等教育 的口号。这表明(  )

A.国家号召知识分子为经济建设服务B.政府希望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C.左倾错误思想已经蔓延到教育领域D.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

28.

西方文学史上,某流派 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生意发了财的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该流派是(  )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29.

某种绘画流派的特征是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画面整体完整和统一,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彰显鲜明热烈的色调,错杂炫目的色彩。 下列属于这——流派作品的是 (  )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30.

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9页,史料阅读栏目中的《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中说 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这则史料表明(  )

A.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亲密无间B.教材记录最能还原历史真相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D.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成于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宋文化,必然包含若干 近代 的因素,平民文化就是带有 近代 色彩的文化现象。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提及 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 。纵观两宋,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与宋代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社会下层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出现 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 人人尊孔盂,家家诵诗书 等记载。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土地自由买卖频繁,税制改革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使宋代文化明显地带有文化 杂交 的色彩。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高丽的白磋纸和松烟墨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的折扇和倭刀也深得宋朝文士们的好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实际 上 文艺复兴 包括的内容非常广,外延非常宽,它是一种包括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个文化是宽泛意识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一个复兴、一种启蒙。宗教改革接着文艺复兴下来,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把人文主义普及到了社会。到了启蒙运动发生的17、18世纪,西欧在加速度的向近代发展,这个时期的西欧是各种学术、文化、科学,特别是科学思维最发达的一个时期,也是人文传播手段和启蒙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时期。启蒙思想是人文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接过文艺复兴的旗帜,在人文主义旁边加注上了理性和进步的字样,它用理性彻底批判宗教神学,用理性无情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可以说,14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既是人文主义不断发展、超越的几百年,又是启蒙思想持续生长、提升的几百年。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等

材料二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源起和过程,民国初年的一些学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胡适把新文化运动的起源追潮到晚清,认为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起于戊戌维新运动 ,且文化运动从来就有政治意义,因为 戊戌运动的意义是要推翻旧有的政制而采用新的政制 。从戊戌维新开始,中国人寻求的改变就已具有根本性,这些努力包括政治,又超越于政治。梁漱溟也认为,中国人在甲午海军覆没后有了新的认识,类似 造铁路、废科举、行立宪 等主张,以及庚子后的 变法之论 ,都是 他们想接受他们当时所见到的西方文化 。而 到了革命起事起,更是一个极其显著的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同时也是对于自己文化的改革

——罗志田《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 人文主义不断发展 的视角分析14—18世纪西欧的思想演进状况,并指出造成这一时期思想持续演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适和梁漱溟看法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胡适观点的理解。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 改变中国 ,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 需要改变,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 清代中国 ,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中心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不同阶段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