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7.2020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一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592

一、单选题

1.

现代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如图是商代甲骨卜辞和例字材料。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井田制度B.兽骨成为当时唯一的书写材料C.早期中国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形成的源头

2.

中国古人常用 膏腴 一词形容华美高贵的家族门第。少数民族王朝北魏沿袭魏、晋惯例,特别是在士族化风潮狂飙疾进的洛阳时代(494年至534年), 膏腴 由约定俗成的习语变成阀阅等级制度中固定的一级。这一现象(  )

A.稳固了当时的统治秩序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C.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推动了多元文化的整合

3.

宋代时 坊市制 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 违章建筑 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 街道司 ;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 表木 ;徽宗时正式征收 侵街房廊钱 。这说明宋朝(  )

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4.

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可动摇。而黄宗羲却认为: 君臣的名分,是因为天下的缘故而有的,我如果没有治理天下的职责,那么我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路人。而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 这主要反映出黄宗羲(  )

A.反对人世为官B.主张限制君主权力C.强调民主思想D.倡导新型君臣关系

5.

如表是张洪云根据《实业部月刊》中的工业统计资料制作的一个数据表,表格中,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  )
近代中国化学工业设立情况表(截止到1935年) 

设立 年限

1895

年以前

18961900

19011914

19151922

19231929

19301935

家数

0

1

7

12

31

41

A.体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特点B.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关系不大C.与中国近代经济的波动状况基本一致D.受欧美列强资本输出的影响较大

6.

1920年,李大钊先生代表 少年中国学会 发言时说: 今日世界之潮流,极其显然,凡为一个团体,必须有其明确主义 他提出恳切希望, 要同工农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因为二十世纪的革命,必定是滔滔滚滚的群众运动 。李大钊意在(  )

A.促进社会主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B.推动工农运动以配合北伐战争C.建立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政党D.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方向

7.

20世纪30年代,国共双方均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左舜生等把辛亥革命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共产党方面,郭真等人的研究重在揭露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和利用辛亥革命进行侵略的罪行。这主要说明(  )

A.国共合作促进史学快速发展B.史学研究须政党支持C.社会环境决定史学研究方向D.史学研究具有政治性

8.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1952年9月,中国与锡兰签订了以 大米换橡胶 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随后,其他亚洲国家也先后同新中国进行贸易。这些现象(  )

A.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B.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出现D.表明中国放弃了 一边倒 政策

9.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召开时,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这些举措(  )

A.体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B.提高了人民的参政热情C.保证了城邦的巩固统一D.确立了公民大会的地位

10.

有观点认为 作为文艺复兴之精神原动力的人文主义思潮,实并未彻底抛弃基督教神学。相反,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恰恰是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 。据此推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

A.是对基督教神学的继承和发展B.不能脱离宗教土壤而独立存在C.根源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D.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完全对立起来

11.

1970~1978年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变化表(单位:%)由如表可知,英国 (  )

年份

社会服务

教育

保健

住房

19701974

50

63

43

74

19741975

90

04

10

442

19751976

21

18

32

117

19761977

10

03

08

10

19771978

09

36

08

94

A.经济状况制约政策实施B.逐步向非福利国家转型C.政府放弃对经济的干预D.社会保障对象显著缩减

12.

20世纪以来,许多欧美画家利用有关的视角因素,进行自由、形象的组接,注重感情的挥洒,从而表现相应的主题。这种作品(  )

A.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范B.抒发了众画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C.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D.突出了反传统及个人主义的特征

二、材料阅读

13.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近代以来,中西方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年份

全国总人口数万人

城市人口比重%

1820

37377

65

1843

41724

66

1893

33671

82

1920

44715

106

1936

46926

112

1949

54167

106

1957

64653

154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在西欧,英国的城市化最为成功也最为彻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也最大。18世纪时,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20%。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大批新兴的城市在西北部的偏僻地区拔地而起,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增至70%,1901年则高达80%。
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方式得到建立,农村日益融入城市的发展轨道,在客观上为英国持续的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进入18世纪,英国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良土壤,构筑防洪和排水工程。英国贵族还大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吹农业转型。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备,这一切都为英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英国近代城市化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资本、人口、生产要素自由化不仅驱动基本政治单位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且个体、次国家、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普遍大规模崛起,原先约束基本政治单位的主权制度或者说 国际治理 能否有效应对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仍难以定论。
与此同时,一大批非传统议题纷纷出现,例如气候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这些议题越来越在同一系统内活动,全球体系出现。

——摘编自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从国际体系向全球体系的过渡》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围绕 全球治理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搜刮。各级官吏胥役皆视钱粮征收为利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浮收中饱集团。又因银贵钱贱,完纳钱粮须以米易钱,以钱折银,加上田赋负担的不均,农民苦不堪言。左宗棠对龚、林、魏等早期改革派人物极为敬仰。他说: 道光朝讲经世之学者,推默深与定庵(龚自珍与魏源)。 左宗棠认为,钱粮的 致弊之原 在于 官吏之浮收与银价之翔贺 。为此他将 钱漕宿弊大加厘剔,严禁吏胥衿棍扰索把持 。1864年,他还奏请将绍兴、宁波等附属地区的 向来流摊各款逐细清查,分别裁减 。他指出: 向来州县收漕一切陋规极为繁杂 ,应予 分别裁革 。他也提到: 孟子论治,以经界不正、井田不均、谷禄不平为深忧者,因此,他坚决主张 大小户一律完纳 绅民一律均收 。在钱粮问题上,我们仍可清晰地窥见,左宗棠对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问题的深深思索。

——摘编自徐卫岗《咸同时期左宗棠的钱粮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钱粮改革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钱粮改革的原因。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人们看到了核武器可怕的威力。20世纪60年代,随着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试验,完善核武器,世界上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了保住他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68年7月1日分别在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开放签字,当时有59个国家签约加入。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只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拥有核武器,同样是主权国家,而其他的国家却被剥夺了发展核武器的权利。

——摘编自黄莉娜《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影响。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顾恺之的仕途并不顺利,但颇有名气,其主要成就是他的绘画艺术。他是至今能够见到画迹的我国最早著名画家。在继承和发展先人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他一扫古拙呆滞的画法,用自己的画笔开拓了周瞻完美、生动活泼的一代新风。顾恺之也是我国第一个画学理论家。他主张画家 必贵观于明识 ,要把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活灵活现地去刻画它们。他还认为画家功夫不到家, 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他还特别讲究画面的布置,《画云台山记》即是他作云台山图前,研究云台山图布置的一篇计划文章。他把骨法、气势、神情、韵味作为作画及鉴赏的标准,四者之中,尤推神情。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影响极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恺之绘画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恺之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