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536年,英国颁布《亨利济贫法》,但直到19世纪,英国贫困问题持续恶化。政府虽然坚持自由主义的治理思想,但在促进就业、为工人尤其是童工提供受教育等方面进行立法,乡绅和工商业公司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学增《转型时期英国社会贫困及其治理》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农会,希望借此对贫苦农民发放农业贷款,以缓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困境。但是,贷款基本被处于乡村权力中心的士绅、地主、富农等截留,经办的金融机构也将贷款倾向于富裕群体。
——摘编自曾耀荣《近代乡村社会的贫困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
材料三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立场。新中国始终重视反贫困工作,并实现了从
“帮扶物质
”到
“扶志扶智
”、从
“漫灌
”到
“滴灌
”、从
“零散
”到
“体制
”等多方面转变,近年更利用
“互联网+”创新了工作。民族地区经历了从比学赶帮到对口支援、合作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也探索出了合理协调扶贫开发和保护环境的路径。这些巨大成就和显著经验,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谭清华《中国贫困治理七十年——扶贫政策创新视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中两国在贫困救助上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治理贫困的主要特点和意义。(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