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7.2020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二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591

一、单选题

1.

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未料墨子不以为然,且道: 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会飞的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的车轴销子。 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  )

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

2.

汉代以秩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而地方的上州刺史是从三品,下县县令是从七品,六部尚书正三品;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是七品。由此可知,古代监察职官的设置(  )

A.说明中央集权得到逐步加强B.体现了古代监察的重点是地方C.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D.说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独立化

3.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内部形成了某种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力量,从而使君主专制制度具有了一定的内在(虽然不是外在的)约束、校正和调节机制,增加了复杂因素,减少了风险系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弥补了君主制度的先天性缺陷,在一定水准上保证了政治统治的效能。下列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是(  )

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4.

德国著名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提出,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 白银帝国 。另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记载,15世纪初期明朝的米价为2﹣3钱/石,15世纪后半期有所上涨,达到5钱/石,此后一直到17世纪的100多年里,米价一直维持在这种超稳定状态。这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B.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C.明朝百姓生活相对稳定D.白银尚不是中国的通用货币

5.

曾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英国殖民者戈登说: 承认我们(西方)的炮兵是优越的,但却认为他们(中国)的步兵要先进得多——大炮差距来自于 ,步兵差距则来自于 天朝子民 怎能认为自己不如洋人? 这说明(  )

A.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无损民族自尊为前提B.戈登试图迫使中国人全面屈服西方C.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中国学习西方的步伐D.洋务派向西方学习仅限于军事领域

6.

据《浙江近代史》记载:1911年前后,金融风潮席卷全国,杭州的票号全部覆灭,钱庄倒了一大片,只有浙江兴业银行侥幸渡过了难关。出现上述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实行没收民族资本的政策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对经济的信心C.西方制造业资金实力十分雄厚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萧条时期

7.

如图为1926年同时刊出的两则广告,两则广告的根本共同点是 (  )

A.以孙中山为产品的代言人B.利用国民爱国热情为民族工业拓展市场C.图文并茂地展示商品特性D.借助政治话语和政治符号宣传商业信息

8.

如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0801

尼泊尔

19580825

伊拉克

19560503

埃及

19581101

摩洛哥

19560801

叙利亚

19581220

阿尔及利亚

19560924

也门

19590204

苏丹

19570207

斯里兰卡

19591004

几内亚

19580709

東埔寨

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

9.

苏格拉底认为, 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远比树木、石头甚至所有这些星辰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的心灵。人究竟是什么?你将会变成什么?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 据此推理,苏格拉底强调(  )

A.哲学应探索人的精神价值观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理性认识自然是十分必要的D.哲学只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

10.

1895年,经过工人罢工、暴动和社会动荡,参议院不得不通过了所得税法,让富人多纳税。但是最高法院法官认为这个提案是 这支6000万的大军——这个得意洋洋和蛮横无理的多数——的新理论。他们要惩罚富人,没收他们的财产 (施瓦茨《美国法律史》),并宣布议会宪法修正案无效。这说明(  )

A.最高法院与参议院矛盾尖锐B.美国体制为保护富人利益设置了多重保障C.权力的天平已偏向最高法院D.美国人民无法通过合法斗争维护自己利益

11.

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份文件中指出:“……还存在着现在这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有时甚至是复苏)……为了对抗资本主义的加强,加紧抵制小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文件应发布于哪一时期(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建设时期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12.

王逸舟教授指出: 不能不承认,多极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带来机会,也可能造成麻烦和不确定性。 下列属于消极面的是(  )

A.美国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单一霸权B.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被少数大国控制C.导致国际社会领导权的逐步削弱D.个别国家处心积虑地谋求大国地位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明朝面临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当时的较大规模的国际性联系都还是区域性的。……中国15世纪举行的从东亚到非洲东海岸的多次对于当时来说极为遥远的探险,没有给中国人留下这个世界上存在任何严重的,即使是潜在性的挑战的印象。……接下来便有16世纪的带有区域不平衡性的繁荣。在这种繁荣中,明朝国家正在遵循以往的周期性规律,失去行政有效性。在稍后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精英群体总体上忽略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17世纪的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了中国人的主要注意力。18世纪的中国则完成了中华文明地理空间与行政版图的重合,这个成就和15世纪的远洋探险一样,带来的是新的安全感和对更大外部世界的忽略。与西方局部接触的中断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19世纪的中国又开始了国家行政效率严重降低的危机,而国际贸易带来收益的局面和周边地区的相对安宁使正在失去活力的中国精英阶层对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更为麻痹。正在这个时候,爆发了鸦片战争和接踵而来的民族危机及在民族危机刺激下更尖锐起来的国内矛盾。这时候中国人除了学习西方别无选择。

——摘编自赵轶峰《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

材料二 作为世界文明中唯一长期延续、不曾中绝的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直到19世纪前的三个世纪内,这种优势地位仍然存在。烂熟的官僚政治制度,众多的人口,发达的农业经济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有虽显沉暮但仍不乏开拓创新的思想文化,几乎使所有在16~19世纪与中国打交道的西方人,无法不感觉到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强大与魅力。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世界历史的三个重要发展趋向,并概括中国面对15~19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三大趋向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9世纪中国面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向表现的原因。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 睁开眼睛看世界 ,到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 文化热 ,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
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 等。可是,很多人在谈论 中国文化 的时候,首先会把它 窄化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里面的儒家文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第三,当我们讨论 中国文化 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在所谓 中国崛起 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摘编自《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日本侵略者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并实行惨无人道的 三光 政策。国民党对边区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从而导致边区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广大军民生活困难。1940年和1941年,陕北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庄稼歉收。从党政机关来说,几年来,逐步出现机构臃肿、人员猛增、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向中央提出 精兵简政 的建议。在提案中,李鼎铭等人建议 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 。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办法:
一政府应根据客观物质条件及主观经济需要而提出计划经济,以求全面提高生产力,改善经济条件,加强经济基础;二在现有经济基础上,政府应有量入为出的统一经济计划;三在财政经济力量范围内和不妨碍抗战力量条件下,对于军事实行精兵主义,加强战斗力,以 兵皆能战、战必能胜 为原则。对于政府应实行简政主义,充实政府机构,以 人少事精、胜任职责 为原则;四规定供给条例,避免不必要的供给与消耗;五提倡节约、廉洁作风,避免不应有的浪费现象。中共中央接受了李鼎铭等人建议,于1941年12月初发出 精兵简政 的指示。

——摘编自彭劲秀《延安时期的精兵简政》

(1)根据材料,指出李鼎铭先生 精兵简政 的提案内容具有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 精兵简政 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精兵简政 取得成功的重大意义。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从1940年5月11日到1945年4月16日,英、美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 战略轰炸 ,共出动轰炸机708416架次,投弹160万吨……特别是分别于1944年5月和9月开始的对德国石油工业和铁路运输系统的战略轰炸,使得德国战争机器几乎陷入瘫痪。而战略轰炸与地面军队作战紧密配合,则是诺曼底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但是,战略轰炸也导致数十万德国平民死亡,摧毁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精品,如音乐厅、剧院、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等。在进行战略轰炸过程中,除了军事的和与军事相关的目标外,英、美空军,特别是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也对德国131个大城市进行了轰炸。这种以城市为目标的战略轰炸是很成问题的,是对空军作战能力的过分滥用,其效果正如美国军事史家斯蒂芬。A.加勒特(StephenA·Garrett)所说: 砍掉一个人的头来治好他的牙痛

——摘编自孙立新《二战期间英美空军对德战略轰炸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英、美空军对德 战略轰炸 的特点,并分析其战略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立新对这一轰炸的基本态度,并分析其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他上台以后,像他的前任麦迪逊总统那样,不计个人恩怨,摆脱派系成见,把当时党内的一大批英才都笼络在自己周围,把在党内同他争夺总统候选人资格的克劳福德任命为财政部长,把才华出众但侍才自傲的约翰·昆西·亚当斯请出来当他的国务卿,并让杰出的约翰·卡尔霍思管理军事。他组成的内阁可谓人才济济,在门罗八年总统任期内,这套班子也能和衷共济,使美国进入了历史上的 和睦时代 。门罗上台后,把麦迪逊当政末期提出的保持陆海军、征收国内直接税和保护性关税、成立新的国家银行等几个重要决策陆续付诸实施。当时由于美国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力量也发生变化,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全国观念和中央权力,以协调各个地区的利益。门罗通过征收保护性关税来保护制造业,建立国内市场和改善交通以利种植业。与此同时,他通过《密苏里妥协方案》暂时解决了南方蓄奴州和北方州的矛盾,明确了联邦政府的最高权威。这样,民族意识加强了,全国体系也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美国历任总统——第五任门罗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门罗》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门罗总统提高执政效率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门罗总统执政的特点及影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