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8.2020届湖北省荆门市高三年级4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681

一、单选题

1.

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  )

A.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B.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

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3.

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这些举措(  )

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使儒学被统治者所摒弃

4.

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

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B.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江南工商业市镇发达

5.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  )

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

6.

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 旬日 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 古已有之 。这反映出(  )

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C.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D.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

7.

据统计, 民族 一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 中华民族 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

8.

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图6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 不存在 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  ) 
7294.安徽省宣城市2019届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图6

A.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B.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

9.

《雅典政制》记载,抽签选举后,官员任职前需要完成一张 考核项目清单 ,内容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该规定(  )

A.强调了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B.违背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原则C.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D.表明血缘政治仍然根深蒂固

10.

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11.

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 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 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取得成功的偶然性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D.基于实际的灵活性

12.

20世纪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  )

A.国家干预经济减少B.中央集权制度松动C.国家干预经济增强D.福利国家道路受挫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酒馆成为最初的公共领域。酒馆是模仿贵族的社交方式而来的,同时也保持了平民化的特征,为市民敞开了更广阔的公共交往空间。许多雇主可以在酒馆雇到工人。莎士比亚经常来酒馆边喝酒边写剧本,他的很多剧目也是首先在酒馆上演并传播的。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辉格党企图推翻查理二世的阴谋就是在一家酒馆里策划的,酒馆在17世纪末18世纪早期已经成为英国正在出现的政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酒馆里资产阶级对政治事务的讨论和批评在范围更广的公众中得到传播,使公众可以对国家及其事务进行监督,每个人都认为他和一切公共事物有着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共领域成为宪政的基础。

——摘编自《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等

材料二 明清以后,四川茶馆遍及城乡。晚清至民国,茶馆成为成都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茶馆是人们消闲、打盹儿的自由天地和评书、杂耍的表演场所,也是说买卖的民间交易所,还是讲道理、断公道的民间公堂。人们在茶馆谈论时政传播消息以及摆龙门阵,不分生人、熟人,不管是体面官绅,还是下里巴人,萍水相逢,围坐闲谈。民国三十几年,社会不稳,茶馆忌谈政治,墙上往往贴有 莫谈国事 的警语。1950年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以及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再加上政府通过登记、税收、规章等方式加以限制,成都茶馆逐渐衰落。

——摘编自贾玉英《成都茶馆经济与茶馆文化述评》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酒馆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作用。(8分)
(2)据材料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酒馆文化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成都茶馆文化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角度分析其原因。(10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后成都茶馆衰落的原因。(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00—1800年间, 中国贸易 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 纳贡 。1500年至1800年, 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换句话说,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政府主要征收关税、消费税等间接税(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伦敦1%的人口拥有55%的国民财富,而3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采矿、纺织等行业失业率不断上升。为此,英国政府实施税制改革,规定对所得税、遗产税等直接税采取累进征收原则,财产越多,税率越高。1909年, 人民预算案 提出,向富有者开征土地税等新税种以扶助贫者,上下两院对此分歧严重,一度引发宪政危机。预算案最终获得通过,政府得以应用征税和开支的权力,较平均地分配国民收入,这被视为 英国税制现代化的标志 上院财政权力丧失的标志 。1911—1912年政府财政盈余高达六百多万英镑,1913年英国直接税所占比重高达57.6%。

——摘编自滕淑娜、顾銮斋《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建设性税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新税制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税制改革的作用。(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8年7月11日,美国国务院向飞机制造商和出口商发出劝告信,表示 美国政府强烈反对向从事那种轰炸的国家出售飞机或航空设备。因此,国务院将不乐于签发许可证,授权向正使用军队攻击平民的国家出口任何飞机、航空武器、飞机引擎、飞机部件、航空设备附件或炸弹 。国务院还要求那些已与外商签约的厂商,向国务院通报其合同的内容,无论是否已有或正准备申请许可证。这就是所谓的 道义禁运 道义禁运 是美国政府针对日本轰炸广州采取的直接应对措施,但其意义则不止于此。应该指出的是,美国依然保持着大量对日出口,而且,避免卷入战争也仍然是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陶文钊主编《战时美国对华政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 道义禁运 措施的内涵,并简析该措施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 道义禁运 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59年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李光耀出任第一届总理。他虽然早年接受西方教育,但他却声称:他的内心并没有西方价值观念体系, 有的是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 。李光耀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新加坡的发展。一是加强人民行动党对政府的控制;二是在全国基层建立市民评议委员会和社区中心;三是1961年出台 1961—1964年发展计划 。这个计划宣布将 动用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掌握的资源 以支持经济发展,但又明确表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作用 只限于有限的领域 将来工业化的很多部分要靠国内外的私人企业 ,它实际上提出了现代化的 东亚模式 的基本原则。结果,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达到了8.8%和8.5%。

——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光耀治国措施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光耀治国措施的意义。(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