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为实现其政治理 念和治国方略四处奔走,其所关怀之核心,乃是现实政治,而非纯粹的知识。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大多读书人积极入世,奉行
“学而优则仕
”的原则,以期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掌握谋取仕途,参与政权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直接产生了大量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的知识分子一士大夫。在先秦,中国尚未形成规范的选拔机制,选拔士人参与政治及士人的进阶,主要依靠诸侯的赏识。但是,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并不成熟和规范,而统治者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制度设计,促使士人与权力进一步结合。直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往后中国政治吸收、笼络士人的常规机制,并越来越成熟,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结合趋于制度化、规模化。
——据刘广莉《依附与独立:中西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面向》整理
材料二 沈阳知识界爱国志士从1931年底到次年1月冲破日伪军警特务严密监视,将生死置之度外,搜集整理反映九一八事变实况的材料,编辑成《TRUTH》汇编,向国联调查团上书。捍卫中国话语权。大学教授刘仲明、社会教育家张韵泠、医学家刘仲宜等九人,在递交的材料上郑重签名,史学界称其为沈阳
“九君子
”。经三位英国绅士书写证明信等方式辗转协助,形成符合国际法惯例的文件,历经周折上交给李顿调查团。调查团形成了以《TRUTH》等材料为主要依据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对日军侵略行径作出了三项定论:一、
“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共认之事实
”。二、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有计划的军事行动,
“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
”。三、
“满洲国是日本一手操纵和控制的政权
”,
“不能认为由真正的及自然的独立运动所产生
”。1933年2月,国联特别大会就上述问题达成共识,一致通过。日本恼羞成怒,宣布退出国联。
——据徐建源《从六君子,七君子到九君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君子精神和救国担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不断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