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4.2020年5月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420

一、单选题

1.

商代内服、外服以外为四至,是政治上不受控于商却在商文化影响范围之内的区域。由王畿、外服、四至构成的空间圈层,是商王朝政治控制与文化影响的基本范围。这说明商代(  )

A.外服有较大独立性B.权力集中依赖文化同一C.等级秩序臻于成熟D.文化影响不断向外扩展

2.

汉初国家掌握大量的公田,有的赐给勋臣贵族,有的借给贫民,更多的被投资于生产领域。这种措施(  )

A.有利于国家财富的积累B.抑制了激烈的土地兼并C.破坏了地主土地私有制D.促使田庄经济迅速兴起

3.

韩愈认为,佛道教人超凡脱俗,使人心没有国家、没有君主、没有父亲。他主张拆毁寺观,僧道还俗,烧毁佛道典籍,勿使传习。这一认识(  )

A.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B.离散了三教之间的关系C.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现状D.导致佛道思想走向衰落

4.

康熙皇帝曾说: 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 而雍正皇帝则说: 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 这表明(  )

A.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共识B.皇帝喜好决定政局兴衰C.皇权加强日益达到顶峰D.统治需要影响官员选拔

5.

186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9486.5万海关两,到1893年增长到26799.5万海关两,晚清末年已突破84884万海关两。这说明(  )

A.清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D.中国海关自主权日益丧失

6.

胡适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中说: 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此文发表后不久,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影响颇为巨大。这说明(  )

A.历史研究应着眼于还原真相B.历史认识反映特定时代背景C.新文化运动植根于传统文化D.社会变革必须进行思想解放

7.

在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  )

A.新型政党制度推进政权建设B.爱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D.人民民主专政得以确立

8.

1984年打破了非旅游部门不得办旅游的局面,1988年确立 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原则。1994年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向地方下放旅行社审批权限、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权限。这些变化旨在(  )

A.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B.改革传统管理制度C.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9.

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罗马法规定: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些规定(  )

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B.使自然法观念深入人心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矛盾D.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10.

英国传统社会中女性主要作为 家庭天使 而存在;但1851年英国妇女联合会统计,全国女工总数己达2832000人,占英国工人总数30%;在纺织业发达的兰开夏郡,纺织女工占比超过纺织业工人总数的80%。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平民阶层经济收入较低B.工业革命造成劳动力匮竭C.经济危机导致就业困难D.机器生产降低了就业门槛

11.

1886年5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1889年,第二国际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由此可知,国际劳动节的出现(  )

A.完成了保障工人权益的使命B.旨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C.受到了世界民主运动的推动D.在世界各国获得了普遍认同

12.

对于未来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学术界存在着 多极论 两超多强论 三极论 等不同观点。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B.各国政治经济实力趋于平衡C.美国的综合国力盛极而衰D.第三世界左右国际政治格局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下表为20世纪早期主要列强在华投资情况(节选)。

国别

1902

1914

1930

美元

百万

百分

比例

美元

百万

百分

比例

美元

百万

百分

比例

英国

3441

228

6646

295

1047

30

日本

536

36

2909

129

14116

405

俄国

4503

298

4402

195

——

——

——根据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整理

材料二 从1950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到4000多亿元,开展了5000多个援助项目。在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了不附加条件、不干涉内政等理念,但援助规模超越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1983年提出 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 四项原则。2011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强调: 决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屈彩云《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理念的发展、继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三个国家在华投资演变情况并分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阶段特征。(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和新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不同。(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

观点二

20世纪初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观点认为: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旧的国际秩序一扫而空,加上欧洲、亚洲地区接连爆发的政治革命,足以成为新旧时代划分的标志。

观点三

20世纪40年代为世界现代史开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具有新的特点,有着不同于近代时期的独特发展规律,可以把它纳入世界现代史的研究范围。

——摘编自李世安《略谈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

以上是史学界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的一些主要观点,从中选择一个观点或者提出一个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正式颁布。新学制第一次实行中等教育分科制,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其次, 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入之,修业三年以上 ;与此同时,新学制还提出设大学院,作为 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 再次,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个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科学技术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由此可见,根据新学制,中国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步地开始与国际接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前一阶段改革发展的综合成果,对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壬戌学制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影响。(7分)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在波兰遭受危难的时候,一位苏联外交家曾对记者说: 要是没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我们现在就会受到德、意、日同盟从欧洲和亚洲两面夹攻。英法会据守马奇诺防线并且资助希特勒。美国会成为日本的兵工厂来反对我们。签订了条约后,我们将不需要对整个世界作战了。 丘吉尔说: 斯大林同希特勒做交易,是高度的现实主义。斯大林的首要考虑……是他自己国家的安全。 斯大林曾说,他在1939年夏天深信,希特勒就要打仗了。如果同西方结不成靠得住的联盟,那为什么不联合希特勒呢?他不是已突然来敲门了吗?

——摘编自解力夫《纵横捭阖斯大林》

材料二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6、秘密附属议定书。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

——摘编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7分)

17.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景祐五年(1038)十月,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大夏国。此后,宋夏血战数年,宋军每战必败。康定元年(1040)五月,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八月,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面全被西夏荡平。范仲淹自请兼知延州。他淘汰老弱,分部训练士兵;修复城寨,招还流民垦荒,募商贾贸易。同时上书朝廷,主张坚壁清野,进行持久防御战。但未被朝廷采纳。康定二年、三年,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定川寨(今固原西北)之战,宋军皆败,折兵万余。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范仲淹等人一方面筑寨,加固边城:(;)另一方面选将练兵,招募善于骑射的当地百姓以补充军队,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范仲淹还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明赏罚,蕃部纷纷归附宋朝。庆历四年(1044)五月,庆历和议成,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戍边西北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范仲淹的戍边策略。(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