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荀子提出了
“天下之人有所共予
”的命题,认为尽管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诉求,但也有许多共享和共通的东西。他提出人们可以共同分享来自东西南北江河湖泊丰富的自然资源,共享
“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在处理国家与民众共享关系时,他提出了
“裕民以政
”,即通过政策措施让百姓获得利益并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针对社会分化,他提出
“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
”,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应各取所得的道理;此外他主张哑聋等残障人士需要国家照顾,即
“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
”。
——摘编自宋国恺《共享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其意蕴》
材料二 针对既是典型的西方病症,又是世界性现象的贫富悬殊问题,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以
“共享
”为原则的解决思路。这一原则以土地、资本的全社会公有为前提,落脚点则是公平合理地分配:一是要按劳取酬,余利则公之社会使人人得以分享,二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可以说,按劳分配是
“共享
”的底线,而全体人民免受任何剥削压迫之苦、共同幸福安乐则是
“共享
”的理想境地。
——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三 20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提出要
“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
”。邓小平强调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摘编自刘晋祎《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延承与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共享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共享思想产生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毛泽东共享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体现。(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