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3.2020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年级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6 浏览数:410

一、单选题

1.

据记载,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平民曹刿问鲁庄公 何以战 。鲁庄公先后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性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认为不妥,直到鲁庄公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才认为可以应战。据此可知,曹刿认为迎战的主要条件是(  )

A.取信于民,众志成城B.得到贵族的支持C.管仲改革,发展生产D.神灵和祖先庇护

2.

汉武帝时起用了提倡新儒学的董仲舒、打败匈奴的卫青、主张专卖的桑弘羊、汉赋大师司马相如、太史令司马迁等人才为官。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国家战略的需要B.科举制度的发展C.大兴文治的结果D.血缘政治的终结

3.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 家国情怀 的是 (  )

核心素养

内涵

唯物史观

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时空观念

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

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重新解释四书
C.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形成D.《金史》中提到 火炮 ,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用于战争

4.

明末清初,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的民营工商业特别发达,被称为 天下四大镇 。清代前期,不少有眼光的富户纷纷 遣子弟学工艺、佐懋迁(懋迁:贸易)”于此,使其成为四所巨大的 工商学院 。据此可知,当时的四大镇(  )

A.经济的辐射引领作用较为显著B.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宽松C.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D.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5.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 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 这表明(  )

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6.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  )

A.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B.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C.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7.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 211工程 985工程 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 双一流 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起着主导的作用B.新时期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C.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D.高校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8.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 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  )

A.促使了古希腊人理性思维的运用B.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C.使得神学思想逐步受到质疑与挑战D.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9.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D.马克思主义要与具体实际结合

10.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行不断加快,但2015年3月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这表明(  )

A.欧洲联盟随冷战结束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B.冷战后欧洲各国都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大国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欧洲的国际关系D.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

11.

二战 后美国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西欧和日本崛起而崩溃。八十年代,美国发起对日本的贸易战,阻止了日本对美经济威胁。美国针对欧盟、中国等经济体,也经常单方面采用贸易打击政策。上述现象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不断B.美国长期推行美元霸权政策C.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D.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 医人之膏肓也 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 人所共耻 ;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 无欲无求 志存救济 ;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 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 。《黄帝内经》提出 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简析其思想文化根源。(9分)
材料二 164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10分)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亚洲外交似乎总是处于 失败—总结教训—再失败—再总结 的无休止轮回中。在欧洲屡试不爽的均势战略、民主改造、和平演变等手段,在亚洲不是遭遇失败,就是收效甚微。对于美国来说,亚洲是一个谜,中国更是谜中谜。美国在亚洲的失败,基本集中了美国外交失败的记录。而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又成为美国在亚洲所有误判中最带有战略性和经典性的误判。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

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

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

第三次误判

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

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

中国将在崛起崩溃

第六次误判

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 皆临时决遣 。从太祖起,诏令汉族士大夫主持修律成为常例。世祖时,规定各州国死刑案须奏请皇帝裁决,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 春秋决狱 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 以经义量决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 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 ,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至此,北魏律基本定型。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司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司法改革的影响。(9分)

1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伊朗危机起源于美、英、苏三大国对伊朗石油的争夺。二战期间,为了保障盟国间交通运输的畅通,1941年8月,苏联与英国联合出兵,分区占领伊朗。1942年1月,苏、英、伊三国在德黑兰订立同盟条约,规定苏、英两国军队应在战争结束后6个月内撤军。同年,美国也派遣后勤供应部队大举进驻伊朗,形成大战时罕见的苏、英、美三大国同在一个盟国驻军的局面。二战结束后,为获得伊朗北部的石油及相关的地缘政治利益,苏联扶植阿塞拜疆地区分离主义政权和拒绝如约按期从伊朗撤军,引起伊朗和美英的强烈反应,酿成严重的国际危机,危机高潮时,东西方几乎走到了武装对峙的边缘。1946年1月,伊朗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出控诉,指责苏联违背条约,美国也表示如有必要将动用军事手段。面对这样的形势,苏联才终于退却,苏、伊双方达成了苏军撤离的协议,美国势力在伊朗坐大。

——摘编自李春放《伊朗危机与冷战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伊朗危机发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伊朗危机体现的国际格局的特点。(9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出生于英国上流社会家庭。19世纪40、50 年代,伦敦郊区贫民窟频繁发生霍乱等瘟疫,人们对于 医院 护理 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混乱的代名词。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就像疯人院。
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身护理事业。1854年她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被战地士兵称为 克里米亚的天使 提灯天使 。1860年,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的办学思想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护理学也成为了一门科学。1863年时,疾病命名与分类混淆不清,各地医院各自为政。南丁格尔制定了医疗统计标准模式,被英国各医院相继采用。1912年国际红十字大会设立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为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医护人员。

——据安妮·马修森《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丁格尔投身护理事业的时代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丁格尔对现代医学的贡献。(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