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1978年,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分田承包。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4年10月,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
”
1992年底,党的十四大召开。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我国改革的三个阶段(不能照抄原文)(3分),并分析影响改革历程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是进入社会主义的
“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
”
——列宁《俄共八大党纲》(1918年)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影响》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苏联(俄)历史上三次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调整对经济的影响(6分)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苏两国改革不同结局及主要原因(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