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表2 人地关系的核心内涵及表征
时间轴
|
核心需求
|
主要人类活动
|
核心要素
|
人对“地”作用的维度/强度
|
人对“地”的认知
|
农业
文明
|
生存安全需求
|
农耕等
|
土地
|
一元人地关系/浮动中
|
人地相称
|
工业
文明
|
以工业品为主 |
工业生产、能矿开发,城市扩张等
|
能源、矿产、土地、淡水
|
无边界的多维(围绕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范围和强度急速扩大
|
人定胜天
|
生态
文明
|
以生态品为主导的精神需求
|
区分主体功能,核算生态价值等
|
生态环境
|
以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约束边界
|
可持续发展
|
——摘编自李小云、杨宇、刘毅《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材料二 1979年《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护被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项管理制度。同期,还陆续制定并颁布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初步构成了一个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2007年7月起,中国金融行业实施
“绿色信贷
”政策,截至2010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和国有4大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4506亿元。
——摘编自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回顾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文明时期
“人地关系
”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文明对
“人地关系
”的重要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1979年以来为协调
“人地关系
”而做出的努力。(1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