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2.2020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9 浏览数:273

一、单选题

1.

2017年,陕西渭南市刘家洼村发现春秋时期芮国都城遗址,发掘出面积0.1平方公里的城址和200余座墓葬,包括一座随葬七鼎六簋的大墓,以及五鼎墓、三鼎墓、一鼎墓等。随葬品中有建鼓、陶埙等乐器、带有 芮公 铭文的青铜器和蟠螭纹装饰的金头权杖,蟠螭纹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纹饰,权杖是北方草原文化的典型器物。据此可以推断春秋时期(  )

A.芮国社会已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B.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存在交流与互动C.芮国地区私营手工业的技艺水平提高D.芮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一个政权

2.

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 尊君 平民 尊君 ,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 平民 ,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

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

3.

西汉初期,不定期的派遣御史分行各郡,监察地方官政绩。汉武帝时划分天下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依皇帝制订的《六条问事》监察辖区内豪强、官吏及其子弟。汉宣帝时派使臣 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得失 。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
①监察方式的不断丰富、完善   ②刺史的设立不利于中央集权   ③政府扩大了地方的信息来源   ④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

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之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入阁前有关情况

人数

占总数的比例

进士出身

157

969%

入为翰林官

139

858%

任过地方职务

21

1296%

掌国子司业和祭酒

35

216%

官至尚书或都御史

54

333%

家乡是浙江、江西、江苏

69

425%

——摘自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

①阁臣的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   ②明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   ③品秩高级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   ④能力强的官员可以承担批红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诗词谚语含有大量信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下列选项按照所反映历史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
②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③毒土换黄金,千万去中原,岁税复几何,容此丑类尊
④水上有车车自翻,悬霤(指倾泻的水流)如线垂前轩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

6.

南宋时,谚语云: 苏湖熟,天下足 。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 邑之民业,首藉棉布 ,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 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 。清朝时出现了 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 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②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
③农业格局的变迁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④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1874年中国光启社、博闻社翻译出版了日文西书《米利坚志》(格坚勃斯原本,日本学者冈千仞与河野通之合译)1880年上海申报馆出版了日本学者冈本监辅的《万国史记》,这两部书后被多次翻印。1903 年,上海开明书店、文明书局同时出版日本学者福山义春著《华盛顿传》的两种译本。上述史实说明这一时期(  )

A.清朝译书涉及的领域较广泛B.中国借助日本著作和译著了解西学C.美国政体成为日本效仿对象D.中国已经从学习欧美转向学习日本

8.

19世纪后期,民间竞言 商务 。1903年,清政府新设的商部创办《商务报》,作为 通下情 的重要措施。该报称旨在彰明 朝廷远师先圣之制,近采友邦之法 ,强调商者 不独为一身一家计,且为君国强计 ,并将工商实业之学的 解释为 学为忠与孝也……孝亲忠君为人生天地间第一要义 。这表明(  )

A.重商观念已最终确立B.国家建设以商业为中心C.清政府固守专制统治D.商业发展关系民族觉醒

9.

以下是某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节选)省略号处的内容可能是(  ) 

第十七章  安内与攘外19281936

第一节  北伐后的对外举措

第二节  日本侵占东北

第三节  国共全力搏斗

第四节  日本进图华北

第五节  联合抗日运动

1抗日与反国民党

2……

3蒋的统一成就

4国防建设的推进

5西安事变

6国共二度合作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遵义会议C.《重庆会谈纪要》的签订D.战略决战

10.

《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史》一书由 40 位受访者的口述集结而成。60 岁以上老人记忆最深的是生产队里集体劳作清贫生活,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实行土地承包,生活才有所好转,但吃救济粮一直持续到 90 年代中期。书中 70后 90 后 的受访者讲述的主题变成了读书求学、进城打工、回乡创业。由此可见(  )
①口述史料是来自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回忆
②口述史料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成分,需要甄别
③该口述史料记录了一些历史事件背景下普通人的经历
④该口述史料准确反映出不同时期农民群体的整体风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下文是1982 年1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跟着他,沿着闹中这条古老狭长的小巷,

迈进被陈旧的房屋簇拥着的小小庭院。

……

采访本上,待业两个字刚刚不情愿地落下笔尖,

一张打开的个体营业证陡地遮断我的视线;

它倔强地展示出一个关于职业的崭新的概念。

A.人们青睐个体经济B.经济体制改革已初步实施C.青年失业问题严重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

12.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分析了希腊人打败波斯帝国的原因,称: 说雅典人拯救了希腊人无疑是正确的。正是雅典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他们加入哪一边,哪一边就肯定会获胜……甚至特尔斐(指阿波罗神庙)的可怕神谕也未能打动他们放弃希腊,他们坚定不移,勇敢地迎击侵略者。 上述记载反映了(  )

A.希腊人崇拜于超自然的力量B.雅典城邦热衷于对外扩张C.作者历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D.作者质疑雅典直接民主制

13.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 未经议会批准,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或以非规定的方式,凭王权的借口,为国王之用而征款是违法的。 这说明(  )
①英国议会在同国王争夺税权的长期斗争中获胜
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已成为社会共识
③国王在新政治体制中完全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④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得到了议会和法律的保护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4.

独立战争爆发后,美国于1777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规定邦联国会以州为单位投票,军事、外交和财政的权力,必须有9个州同意方能行使。邦联不设行政部门,有权设立邦联法庭,以处理各州之间的争议。各州必须遵守邦联国会的命令,各州享有独立的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该文件(  )

A.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十三州反英联盟B.保障中央权力高于各州权力C.标志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首创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

15.

1957年,煤钢共同体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前夕,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称: 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他甚至还表示: 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欧洲合众国的诞生。这表明(  )

A.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剧变B.西欧国家通过《罗马条约》实现了政治联盟
C.美国视联合的西欧为对抗苏联的战略基点D.欧洲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美国经济霸权巩固

二、材料阅读

16.

古代地图(11分)
材料一 《坤舆万国全图》彩色摹绘本(1608年,南京博物院藏)
材料二 学者普遍认为《坤舆万国全图》是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年)绘制,中国人李之藻组织刊印。 坤舆 二字出自《周易》,古人把地图称之为 舆图
《坤舆万国全图》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绘图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制图方法。主图涵盖五大洲、四大洋等信息,世界地图上第一次呈现出长城、万里长沙(南海诸岛)等地名、地物。图上有便利贴式的介绍,如 罗马 下方写道: 此方教化王不娶,专行天主之教,在罗马国,欧罗巴诸国皆宗之 。图中还有利玛窦自序和李之藻、祁光宗等写的题跋,利玛窦在序中写道: 窦也跄伏海邦,窃慕中华大统……壬午(1582年)解缆东粤,粤人士请图(绘)所过诸国以垂不朽。 祁光宗题: 西泰子(西泰为利玛窦字号)流览诸国……往往言前人所未言……余友李振之(即李之藻)甫爱而传之,乃复画为图说 ,李之藻则讨论了该图与中国传统著作中的相同之处和 未闻之说 等。图中摹有2个椭圆形印记和1个正方形印记,皆是耶稣会(天主教修会之一)会徽。此图的绘制方法、地理要素和大部分地名与同为利玛窦所绘的《两仪玄览图》相同。

——摘编自箫瑛《丝路帆远:坤舆万国全图》等

(1)阅读材料一、二,论述《坤舆万国全图》对历史研究的作用。(7分)
材料三 一些学者质疑《坤舆万国全图》为利玛窦原创,甚至有人认为此图是中国人绘制。理由如下:
该图欧洲部分缺少佛罗伦萨等文艺复兴时期地名,更没有教皇领地,却标注了古罗马时代的地名;从16世纪初开始,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等一系列城市,在此地图上全部缺失;此外,该图与利玛窦1584年创作的《山海舆地全图》相比,有些地名标注不一致。

——摘编自李兆良《明代中国人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等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判断《坤舆万国全图》是否为利玛窦原创,并说明理由。(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1905年的中国(10分)
材料一 1905年部分大事记

4

清政府删除刑法中凌迟、枭首、戮尸等项

7

五大臣出洋考察,拉开预备立宪序幕

8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9

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严饬各地遍设蒙小学堂

日俄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条约,日本获得旅顺口、大连湾及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独占权,战败的俄国也稳固了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权益

10

京张铁路开工

材料二 1904—1905年以中国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中国却宣布了 局外中立 ,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

——摘编自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拜访严复。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改造中国, 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 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

材料四 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文中称《共产党宣言》为 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 ,并介绍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

——余培源《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1905年中国的认识。(10分)(要求:多角度论述,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西方财富观(12分)
西方财富观演变一览表 

语境转换

主要观点

第一阶段

什么东西是财富

哥伦布:黄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 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

孟克列钦15751621:财富就是货币, 就是金银, 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 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

第二阶段

是什么东西创造财富

亚当·斯密17231790:财富的源泉是一国国民每年投入的劳动,所有劳动的生产物构成了一国的财富。

大卫·李嘉图17721823: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第三阶段

是什么东西能使财富增长

20世纪末,罗默、卢卡思等提出了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内生的,它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溢出,以解释在同一技术水平下,各国的财富增长为什么会不一样的现象,因此知识是新的财富源泉。

(1)阅读上述材料,评述第一阶段的西方财富观。(4分)
(2)相对于前一阶段,第二、三阶段的财富观分别有何发展?并分析各自的历史背景。(8分)

19.

疾病、防疫与全球卫生(22分)
材料一 1910年10月,上海租界发现鼠疫病例,随后迅速蔓延。工部局(租界管理机构,由外国居留民选举产生的董事会领导)以法令形式要求检疫一切传染病。在租界官员眼里,西式建筑宽敞,多用水泥构建,而华人由于房屋低矮、阴暗、潮湿,多用木质材料构建,且四周堆满垃圾,易滋生老鼠,因此华人被列为重点检疫对象。外国职员平常对华人习惯于趾高气扬,被检家庭稍有拖延,立即斥骂;对环境杂乱污秽的家庭,强行进行隔离;不顾华人向有内室不见外人的传统,对所有男女一一检查,致使妇女感到格外羞辱。检疫激起下层民众不满,引发了街头骚乱。
经过华人精英与工部局的谈判,最终华人获得自主检疫权。此后华人通过社会募捐建立隔离病院,大力宣传鼠疫和卫生方面的科学知识,改变了将瘟疫视为神鬼作祟的普遍认知,使检疫得到了民众理解。华人检疫工作一丝不苟,受到舆论好评,最受华人舆论赞扬的是检疫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和抚恤。最终鼠疫得到控制,让外人对华人社会刮目相看,华人满怀信心提出: 租界华人与西人同一纳税,断无不能与议之理。此皆我华人自放弃权利之故,我愿嗣后租界上凡有所兴革,我租界居住之华人皆宜举代表列席,不独检查鼠疫一事而已也。

——摘编自胡成《检疫、种族与租界政治》等

(1)阅读上述材料,解读1910年上海租界鼠疫风潮。(9分)
材料二 50年代初期农村血吸虫病(因血吸虫寄生人体导致的疾病,钉螺和粪便是传播途径)疫情严重,且没有针对性的安全药物,卫生人员短缺,这引起毛泽东等高层领导的关注,1955年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开展,发动群众,实行大规模的灭螺和粪管运动。江苏1958年 每天都有几百万群众奋勇作战,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动人景象 。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送瘟神》二首诗,鼓舞了群众的士气。

——摘自余新中《真实与建构: 20 世纪中国的疫病与公共卫生鸟瞰》等

材料三 1980年起,农村开始从集体制转变,群众大范围的灭螺运动已经很难实施。1984年,血防工作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控制概念,开始采取人畜化疗为主、易感地带灭螺为辅的措施,同时重视人群健康教育也是血防控制措施的重要方面。1992 年,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用于血防控制。各地还进行了疏通河道、修建沼气池等环境改造措施。

——摘编自李林瀚《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新中国两个阶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形成原因。(6分)
材料四 近代欧洲国家建立了隔离检疫制度, 但不利于海运贸易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标准, 容易造成禁运混乱。为此,1851年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召开,试图在疾病控制和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多国公共卫生管理者召集在一起,因此这一年被视为 国际卫生 的起始点。随后,大会定期召开,但这种形式并不稳定,也缺乏约束力。
20世纪90年代开始, 全球卫生 概念兴起,并逐步取代 国际卫生 全球卫生 是跨越国家边界的、非一国之力所能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公共卫生向全球范围的扩大和延伸。卫生已不再限于其本身,而是涉及到外交政策、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需要多部门协同, 国际卫生 中依靠卫生部门的应对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涉及各国的全球卫生问题,也需要外交的介入。这种卫生与外交的融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两大成果,即《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国际卫生条例》,这些依靠国际谈判与协商所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工具,在应对全球卫生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郭岩《全球卫生及其国家策略研究》等

(3)依据材料四指出 国际卫生 全球卫生 内涵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加以分析。(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