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7.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模拟复课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442

一、单选题

1.

韩非子说: 孔子 、墨子俱道尧舜 ,而取舍不同 ,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尘 ,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 ,意者其不可必乎! 由此可见,韩非子(  )

A.极力排斥 尧舜之道 B.反对泥古,主张顺势而为C.强调法治的不容置疑性D.认为儒墨之学是不可信的

2.

唐律规定: 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指器物不平不真)、 短狭(谓绢、布长宽不足)而卖者, 各杖六十。 市及州县官司知情,各与同罪,不觉者,减二等。 这说明(  )

A.唐代商品的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B.唐代依法抑制商品生产和销售C.唐朝政府重视对商业秩序的维护D.官营手工业严格控制商品产销

3.

宋初地方官通常是一年一考 、三年一任 ,后来甚至出现了两年一任。不少大臣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然而宋廷却没有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对此 ,宋廷的考虑主要是(  )

A.提高办事效率B.保证吏治清明C.防止地方割据D.精简官僚机构

4.

《明太祖实录》记载 :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于重法。 该政策的实施(  )

A.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C.禁止了官民对外贸易D.阻碍朝贡贸易的发展

5.

1845年到1846年 ,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相比,损失高达35%—40% ,有些制造业者已经放弃了对华贸易。 中国不需要英国的工业产品,英国却需要中国的茶并靠它获利。 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  )

A.茶叶逆转了外贸逆差B.拥有完全关税自主权C.经济形态具有排外性D.自然经济尚未受冲击

6.

1911年10月中旬 ,《时报》发表社论《哀哉制造革命之政府》,希冀清廷 知所悔悟 。 11月初的社论《论国民今日不可存疑虑之见》宣称, 今日战衅已开,政府与国民决无并存之望 。这反映出(  )

A.《时报》的革命立场坚定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革命浪潮难以阻挡D.传媒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7.

1938年10月,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论及 实行抗战教育政策 时提出, 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 。据此可知,毛泽东主张的教育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

A.提高国人的民族觉悟B.促进社会教育广泛发展C.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D.形成实事求是教学方法

8.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现了以修复为主题的绘画。其中,《修复永定河铁桥》 (见下图)即为新中国首届全国美展优秀写生作品。这类绘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

A.工业落后局面即将发生改变B.主要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稳步实施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9.

罗马法规定:鸡、鹅等家禽即使逃出饲养人的控制范围,也不属于无主物,任何人不得以获利为目的而企图占有,否则会被认为实施了盗窃。这说明古代罗马(  )

A.注重规范公共道德B.严厉打击盜窃犯罪C.不能占有无主物品D.反对不当得利行为

10.

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

A.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B.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C.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D.有利于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

11.

下表列举了美国学者就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实施劳工立法提出的看法。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

学者

看法

德怀特·L ·杜蒙德

只有使工资劳动者从他们生产的产品中取得较大的份额,只有增加生产利润中分给消费者的部分和减少分给投资者和投机者的部分才能恢复和保持消费的市场

霍华德·津恩

促使罗斯福立法改革的是那些罗斯福初期的自发反叛性运动一些城市出现的失业者组织的自助运动、总罢工的惊人增长

其他学者

认为实施劳工立法与继承了进步主义传统息息相关

A.研究者的史观决定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受时代特征的影响C.历史解释难以形成统一认识D.应多角度研究历史事件起因

12.

事实表明,自1999年欧元诞生后,欧元区各成员国逐渐分化。北部国家偏好于重长线投资、轻即时消 费的文化理念,形成了高储蓄、低通胀的经济特征;南部国家则相反,长期处于过度消费状态,形成了持续负储蓄的经济特征。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欧洲联合呈现多元化B.欧盟尚未实现政治统一C.成员之国文化的差异D.欧盟各国分歧日益扩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权利法案》颁布之后的第六年,威康三世才任用支持其对外战争政策的 辉格党 组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个 一党内阁 ;1710年,安妮女王又罢免了不愿停战的 辉格党 人,任命 托利党 人组成一党内阁。1832年,改革选举法,英国出现了正式化、组织化的现代政党,英国政党不再彰显王权意志,近代精英型政党逐渐建立。

——摘编自刘红凛《政党政治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党是产生于自由民权运动时出现的全国性的政治结社之中的,始终掌握着议会的主导权。甲午中日战争后,伊藤博文率一部分官僚下野,与自由党实力人物星亨率领的原自由党人联合组成了立宪政友会。从此,藩阀官僚与政党共同执政的格局初步形成。 大正政变 后,政党受到了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支持,政党政治已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杜会基础。

——摘编自王仲涛《日本近代政党政治浅论》

材料三 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推动了大众型政党的形成。大众型政党形成以后,可能容纳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党员(如中国共产党)。大众型政党的出现,改变了原来政党作为精英型政党的很多特性,精英型政党可以不需要经费,但大众型政党一定需要经费。尽管如此,依然有大量的人积极加入各种政党,成为普通党员。

——摘编自玉绍光《政党政治的跨国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党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政党政治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众型政党的出现产生的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数据图表是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计量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表反映的是1850—1900年上海外贸主要出口商品的近似百分比(%)情况

年份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生丝

52

66

62

38

34

30

茶叶

46

28

32

48

30

16

杂货

2

6

6

-

-

-

各种原料

-

-

-

10

14

20

植物油

-

-

-

-

6

10

各种制造品

-

-

-

4

4

8

纺织品

-

-

-

-

-

-

兽皮、皮革、猪鬃

-

-

-

-

8

10

原棉

-

-

-

-

4

6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从计量史学研究的角度,对上表材料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报告。(要求:报告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东汉自和帝开始,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且不长寿,并多次出现皇帝无嗣的情况。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形势是,上层外戚、宦官专权,兄弟子侄、姻亲故旧罗列朝廷、布列州郡。秦汉时期是回避制度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在官员的任官过程中实际执行了一些回避。东汉桓帝时,政府对官员的任官回避制度有了第一次的明文规定,即 三互法 ,规定:州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守国相、郡丞、长史不用本郡国人,县令长丞尉不但不用本县人,且严格意义上也不用本郡国人;地方长官自行辟用之属吏原则上用本籍人,也可用外籍之人。如果分居不同的州郡的两家结为姻亲,那么两家人任官之时要回避对方之籍。如果甲州人在乙州任刺史,那么乙州人就不能在甲州任刺史。郡县亦然。

——摘编自籍晓蕊《东汉三互法幽、冀尤甚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 三互法 实施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汉的 三互法 。(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冯国璋认为协约国 欲我加入战团之后,乃提议也 ,对德绝交已纯属美国的利用,故绝德之前车之鉴可为殷鉴,今后态度万不宜孟浪,以致一误而再误者也 。冯国璋此举并非单纯因容忍段祺瑞而松动,实因俄德、美俄外交发生变化, 俄之革命不独不至联德且在协约国中益加团结,此俄国之近情也 美德战局已成 此美国之近情也 。张勋复辟闹剧结束后,冯国璋不得不重新考虑参战政策的取向,冯段二人意见的契合成为北京政府对德宣战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国会解散后,冯国璋即急电示警, 中国若仍继续无政府之状态,列国将直接干涉财政,日本不干涉主义,亦不能久持,结果不堪设想

——摘编自彭贺超 《一战期间冯国璋对中德关系的态度转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政府对中德关系态度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政府对中德关系态度变化的原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汤斌,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 年),清朝著名的清官与理学名臣。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时年26岁。获得功名后,他 邸舍萧然,不蔽风雨,每入馆一仆一马。箪瓢疏食,坐一室竟日读书,不妄交游。于文艺外,即沈潜易理,究心圣贤之学 。顺治十一年(1654年) 授国史院检讨,汤斌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应诏陈言,建议广搜先代遗书及明末死难诸臣事迹以修《明史》,引起了强烈反响。顺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汤斌补授潼关道副使。到任后,他下令凡大军经过一律遣人迎之境外,约束其不得入城。令下后, 皆肃然, 无敢犯者。属吏亦皆兢兢奉法 。顺治十六年(1659 年),汤斌转江西岭北道参政,因念父病积虑成疾,后以病离职归家养亲。康熙十七年(1678年),开博学鸿儒科,后应召进京赴试。次年,汤斌试为一等第十八名,授翰林院侍讲。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汤斌赴江宁巡抚。其在任巡抚期间, 其夫人暨诸公子衣皆布,行李萧然,类贫士。而其日给为菜韭 。他从不接受任何礼物。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九月,汤斌改任工部尚书。十月,其在往通州(今通州区)勘察贡木回时,突患寒病,于十一日夜半而逝。尽管汤斌最后失宠,康熙帝疑怀不释,他仍允许地方之请,将汤斌入陕西、江西、江南名宦祠。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汤斌能入陕西、江西、江南名宦祠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斌对清初社会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