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8205.2019—2020学年度山东省沂水县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6
浏览数:310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
”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
史实
”
是被考古史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下列属于
“
史实
”
的是( )
A.盘古开天
B.后羿射日
C.大禹治水
D.商王迁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
B.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
C.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
D.井田劳动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
“
初算缗钱
”
,开始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 )
A.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B.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
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
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汉武帝对盐业生产和销售进行了规定: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敢私自煮盐者受钛左趾的刑罚。这一规定( )
A.使盐税成为国家最主要收入
B.不利于提高食盐产品质量
C.有利于实现国家利润最大化
D.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了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
B.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
C.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
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宋史·职官志》记载:
“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
‘
计省
’
,位亚执政,目为
‘
计相
’
。
”
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在元朝划分的四等人中,汉人属于( )
A.第一等人
B.第二等人
C.第三等人
D.第四等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
宋朝的黄金时代
”
的标题下写道:
“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
属于这场
“
商业革命
”
史实的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
“
坊郭户
”
与
“
乡村户
”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等级观念的影响
B.城市经济的发展
C.征收赋税的需要
D.社会管理的需求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明史·职官志》记载:
“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
下列史实能体现
“
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
”
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D.雅克萨之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1.
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
“
公利
”
, 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
“
公利
”
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 )
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
C.反对专制皇权
D.主张法治社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
桃园三结义
”
“
大闹天宫
”
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
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
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
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24.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
“
盖隐然执政之府
”
的评价?为什么?(10分)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5.
本末之议(15分)
以下一组
“
本
”
“
末
”
的言论
汉景帝说:
“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
(北宋)欧阳修说:
“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说: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来,商人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
(1)简述
“
农本
”
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合理性。(4分)
(2)以通商为核心形式的
“
丝绸之路
”
为何能在将视农业为
“
天下之本
”
、视商业为末业的时代?(3分)
(3)欧阳修
“
本末相表里
”
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4分)
(4)明末清初
“
工商皆本
”
观点有什么进步性?(4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据记载:
“
伪周革命之际,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乡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
”
这样庶族阶层地位的迅速上升,成为唐代文化不断普及的主要新兴力量。
新兴的庶族地主中的很多人出身贫微,或者有过艰难的奋斗经历,他们更了解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矛盾所在。许多政治上不得意或者主动放弃仕途的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底层授业解惑,宣传儒家讲求的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的规范,担负起教化百姓的重担。他们为文化向社会底层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物质经济的高度发达,庶族地主构成的新文化队伍的结成并不断壮大,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再加上唐朝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都对
“
俗文化
”
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参与和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精英文化被广大群众接受,而通俗文化也相应的提升了水平,所以唐朝的文化显示出空前活跃的氛围。
——唐伟《试论唐朝文化的普及》
材料二
唐时印度的熬糖法、东南亚的植棉和棉织技术的传入印度的佛教艺术、西域乐舞的传入,使唐代文化更显得多彩多姿。而敦煌宝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
通过开放,唐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周围各国:南被东南亚;西南至印度;东方则哺育着日本、朝鲜,加速其进入文明之邦的步伐;西方则通过伊朗而与希腊、罗马的文化相交流,既丰富了自己,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因而提高了当时在国际上的地位。
唐代中国与各国频仍的文化交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动人的篇章。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了大量文物典籍,并参加了唐招提寺的建筑,至今鉴真仍为日本人民所怀念。日本人念念不忘唐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津津乐道唐人、唐乐、唐诗和唐代书法等。
——据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的开放性》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普及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开放性的影响。(6分)
(3)宋代使理学成为
“
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
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根据材料一指出理学
“
影响至深至巨
”
的表现。(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