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7.2019—2020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8 浏览数:253

一、单选题

1.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谋臣晃错献上了 纳粟拜爵 之策,主张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芬天下人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晁错此举意在(  )

A.用封爵减免官员罪过B.鼓励发展农业生产C.通过捐输来选拔官吏D.抬高农产品的价格

2.

北宋建立之后,曾两度恢复街鼓(宵禁制度),但击罢街鼓后人们依旧出入,到宋仁宗时不得不放弃此制度。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政策调整C.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受到挑战D.政府加强了对城市经营的监管

3.

下表是关于元朝织造机构——绫锦局的相关描述。 据此可知, 绫锦局 (  )

规定

内容

1

招收析居、放良、还俗僧道为工匠,二百八十有二户,教习织造之事

2

差委造甲官驰驿,引领作头等人,前去指使造甲

A.追求技术创新B.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与提升C.重视技术传承D.严格管控手工业的产品质量

4.

有学者称, 重农抑商 政策使职业分工呈不合理状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城,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重农抑商 政策(  )

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B.无法适应稳固封建统治的需要C.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5.

据清代史料记载,一两银子在 18世纪时可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其市价超过了2000文,这意味着农民的地租负担加重了一倍。这种破坏性后果,又因条约口岸洋货的普遍涌入而进一步加剧。这一现象(  )

A.导致国内物价大幅度下跌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D.使得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6.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仅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只有470 万元,平均每年新增投资额约20万元。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萌芽无力独立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的挤压C.封建统治腐朽下的复杂环境D.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7.

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 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厂,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 。这一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我国严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B.为剿灭长征中的红军提供军事帮助C.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做积极准备D.帮助东中部的企业实现战略转移

8.

下面是1958年由地方政府奖励给南社人民公社的奖状。这一史料反映了当时(  ) 

A.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决策B.人民群众渴望经济恢复与发展C.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 浮夸风 D.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9.

1979—1989年,外商投资协议金额占前12名的省区除陕西外,都是沿海省区;沿海地区的外商投资项目数占全国的91.2%, 协议金额占全国的78.3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

A.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功能增强B.对外开放战略已经取得较大成效C.中国走向全面协调的均衡发展D.我国须变更对外开放的宏观规划

10.

下面是1978—1999年中国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表(单位:%)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企业

个体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978

776

224

0

0

1990

546

356

54

44

1993

470

340

80

110

1995

340

366

129

166

1997

316

381

179

184

1999

282

354

182

261

这表明我国(  )

A.国有制企业已失去国民经济主导地位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D.开始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11.

20世纪初,东洋发式、西式围巾、洋式皮鞋广为流行,眼镜、怀表、阳伞、手提包作为装饰品为时髦女子所钟爱。 中国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时尚。据此可知,20世纪初(  )

A.中国消费观念发生根本变化B.西方文化冲击了国人生活C.旧社会的等级尊卑不复存在D.民主自由思想已深入人心

12.

下图是1911年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情况。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B.因外国资本援助而得以进行C.在晚清政府支持下发展较快D.已被外国资本主义全部强占

13.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地球仪上有一句题注: 世界是圆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 其对东半球的描绘很精细,但是在伊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地圆学说成为了社会共识B.德国海外探险成就突出C.地球仪承载新旧地理知识D.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14.

早在17世纪末期,西班牙就失去霸权,代之而兴起的殖民强国(  )

A.被称为 世界工厂 B.曾经占领过我国的台湾C.大肆在中南美洲扩张D.其霸权地位后被法国取代

15.

下表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此表可以说明(  ) 

发明者

身份

发明

时间

国家

约翰.凯伊

钟表匠

飞梭

1733

英国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纺织工、木工

珍妮纺纱机

1764

英国

塞缪尔.克朗普顿

发明家

骡机

1779

英国

理查德.卡特菜特

理发匠

水力纺纱机

1785

英国

A.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行业B.英国成熟的手工工场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英国纺织业的进步依赖于工匠的实践发明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都来自英国

16.

19世纪末以来,英国因为需要从海外进口大量食品和原料,使其不敢轻易放弃自由贸易政策;而美国自19世纪以来,一直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1890年通过的《麦金利关税法案》,把进口关税平均由38%增至50%。英美的政策(  )

A.加大了英国对美国的工业优势B.不利于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C.使英国保持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导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17.

1932年,罗斯福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缓解金融系统即将出现混乱的紧张情绪,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向国会提交《紧急银行法案》并很快得到通过。罗斯福的这一做法(  )

A.彻底解决了当时的金融财政问题B.使政府开始担负起保障经济的重任C.保证了新政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D.有利于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18.

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政府制定了许多美国今天仍在执行的政策。罗斯福新政为联邦福利系统奠定了基础,孕育了现代劳工运动,并使政府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导力量。材料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对美国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C.缓解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D.为人民提供了经济安全保障

19.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以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助。据此可知,当时(  )

A.英国政府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B.撒切尔政府企图摆脱经济发展责任C.英国经济政策缺乏长期有效性D.凯恩斯主义在英国受到强烈的冲击

20.

1917年底,苏俄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主要产粮区、主要原料产地、石油中心、煤炭基地被敌人占领,交通运输陷于瘫痪,80%的工厂停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苏俄(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经济发展的落后性C.建立苏维埃政权不合时宜D.自然资源较为匮乏

21.

1932年,苏联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产值分别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1.1%和10.6%,两者所提供的农业商品占苏联农业商品总产值的84%。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集体农庄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B.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下C.农业集体化运动已大规模开展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22.

1959年,苏联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其下属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辖的工业,产值占全苏(联)工业总产值的72%,而中央直接管辖的工业,产值急剧下降。据此可知,苏联这场改革(  )

A.对高度集中体制进行了调整B.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使苏联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D.推动了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23.

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中,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国力最强,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及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都有雄厚的实力。这一状况(  )

A.使墨西哥摆脱经济落后的困境B.使其他国家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C.赋予该组织 一国主导 的特点D.不利于调动其他成员国的积极性

24.

下面是全球100家跨国公司海外资产及跨国化指数(反映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活动的经济强度,是衡量海外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地位的重要指标)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跨国公司(  ) 

海外资产

跨国化指数

1994

411%

489%1995年数据

2004

534%

568%

A.垄断了全球资本市场B.压制了落后国家经济发展C.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589年,南北重归统一,隋文帝将北方地区的各项政策强制在江南地区推行,使得旧陈境内全面复叛。在认识到江南地区的文化习俗、生产方式等具有独特性后,他遂采取一种宽容的政策管理江南。派遣熟悉江南事务的杨广常驻江都,同时文帝下诏整理江南吏治,制裁不法官吏,奖励有政绩的官吏,对江南豪族作出适当让步,这些政策推动了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王海强(隋朝江南地区管理与开发研究》

材料二 作为经历隋末农民起义而建立的新政权,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在立国之初首先解决南方割据势力,然后再实施对南方的治理。借鉴隋文帝的治理教训,唐高祖认识到南北差异,采用适合南方的治理策略,采用南朝旧县名,析置州县,推行州县学校,复兴儒学。继任帝王继续致力于南北融合,吸引南方籍士人参政,大举兴修水利,并不断招抚南方少数民族。唐朝前期对南方地区的治理避免了国家的再次分裂,对后世王朝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汪媛慧《唐 代前期中央政府对南方地区的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管理和开发江南地区的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隋朝相比,唐朝前期治理江南地区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早在19世纪中叶以后,大工业就已存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早年的看法是,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自从与列强接触以来,这是中国第一次遇到机会,趁着列强忙于战事,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大多数学者则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在1949年以前并未真正起步。

——摘编 自刘纪山《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 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比地图
材料二 工业革命还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城地区和涝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出(一)。

——摘编自斯塔夫 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发生的变化。(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化加速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美国和英国达成的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据此,建立了两个美国在其中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后国际货币制度得以推行的组织机构。它运营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免受贸易限制或国际支付管制阻碍。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最初的目的是为二战后的经济重建筹集资金,后来扩大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48年1月1日由23国签订的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自由化新阶段的开始。在以后近半个世纪中关贸总协定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在于极大地推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推进了市场的一体化。在20世纪后半期世界贸易的发展及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关贸总协定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使世界市场一体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重要的是,世贸组织所覆盖的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贸易,而且还更广泛地包括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摘编自张幼文《20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建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社会为世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并分析其影响。(8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