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1.2019—2020学年度山东省五莲县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9 浏览数:712

一、单选题

1.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

2.

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清朝

3.

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 齐鲁大地 ,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  )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

4.

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戎狄蛮夷融入华夏大体是在(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5.

中国古代的 仁、义、信 等思想最早属于(  )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理学思想

6.

秦朝统一后,实行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

A.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B.导致秦朝的统治暴虐而亡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D.便利了分封制度的推行

7.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兴盛B.陶瓷之路的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8.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出现在(  )

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

9.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政令己出,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 王与马,共天下 。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

A.取代皇权政治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确保政权稳固D.特殊条件下对皇权的分散

10.

下列历史现象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B.民族矛盾的缓解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的繁荣

11.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 是指(  )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迁都洛阳

12.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改政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 中书门下 ,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这一变化(  )

A.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行政效率B.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使中枢机构的分工更加明确

13.

赵翼说: 军中火器,古已有之。然……赤壁之烧、秭归之火,皆以草木苇荻而灌脂,非火药制器也。至所谓炮者,则皆以机发石。 由此可出的史实是(  )

A.西周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B.唐中期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C.三国时期人们已懂火药配方D.火药技术掌握应晚于三国时期

14.

在府州一级,宋代设置了通判,又叫监州,主要职责是监督知府、知州。这反映出宋代(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皇权独尊局面出现C.开创了地方监察先河D.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15.

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安定C.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D.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16.

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是(  )

A.内地开始种植棉花B.南方普遍植棉C.棉纺织业发达D.棉布开始流行

17.

宋代从根本上改变重视家族门第观念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度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文轻武的风气D.藩镇割据的消除

18.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司南

19.

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国威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D.殖民扩张

20.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豪强地主的兴起B.表明男耕女织现象渐趋消亡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

21.

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欧洲殖民者的入侵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22.

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 公利 , 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 公利 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  )

A.反对个人利益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

23.

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的著作是(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

24.

下图中的漫画,体现了清朝时期的哪一特点(  ) 
8211.山东省五莲县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思想控制的加强

25.

清朝中期的疆域,南至(  )

A.钓鱼岛B.南海诸岛C.海南岛D.万里长沙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34年在山东东南沿海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城镇遗址。该遗址位于日照市两城镇西北的一块高坡上, 两城遗址 的陶器以黑陶为主,磨光黑陶占较大比例,以薄如纸、黑如漆、硬如瓷的蛋壳陶水平最高。

——丹土遗址与两城遗址

材料二
图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两城遗址 应该属于什么 文化 遗存?为什么?(4分)
(2)材料二图一中的文化遗存分布具有什么特点?(4分)
(3)为材料三图二、图三设计一个共同的主题。你认为哪幅图中的文物更有价值?说明理由。(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内,先秦时期共有战争661次(此从周平王东迁算起),平均每年约1.2次;秦汉时期有战争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晋南北朝时战事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而隋唐五代时期,战事亦不少,共1411次;至宋辽金夏,战争只有620次;而元明时期,战争次数亦达千次以上。

——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材料二 自永嘉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九十万,占当时户政人口的六分之一,以江苏为最多,山东、安徽、四川、陕南、湖北等次之。……换言之,亦即晋永嘉以来,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至南方。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时期战争最为频繁?说明这一时期战乱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南渡现象出现的原因,说明人口南渡的历史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并为这组图片设计一个主题。(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王安石针对 兵农 的改革措施各一项。(4分)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2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盛世的终结者
(1)材料中四个历史人物被称为 盛世的终结者 ,分别指出材料中四人的身份。其中哪一位是唐朝最后的终结者?(5分)
(2) 盛世 指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玄宗的统治。(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