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9 浏览数:1137

一、选择题

1.

对远古传说时代文明作出杰出贡献,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B.尧和舜C.黄帝和蚩尤D.炎帝和尧

2.

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图1的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  )

A.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云南地区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C.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D.实施 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势力

3.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等措施的推行,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材料评价的是(  )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太宗的民族政策D.元朝的行省制度

4.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材料反映了宋朝(  )

A.民族关系融洽B.商人地位不断提高C.海外贸易繁荣D.江南经济飞跃发展

5.

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一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6.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其领导人是(  )

A.陈胜B.李自成C.黄巢D.洪秀全

7.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8.

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9.

图2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有错的是(  )

A.时间B.地点C.制造者D.影响

10.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 不可战胜 神话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枣宜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平型关大捷

11.

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B.中共七大召开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

12.

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  )

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开国大典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推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的是(  )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抗美援朝

14.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鹰厦铁路B.宝成铁路C.川藏公路D.武汉长江大桥

15.

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 和平之旅 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  )

A.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D.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17.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一外交思想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材料指的是(  )

A.开展全方位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带一路 建设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8.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诞生于(  )

A.古代两河流域B.爱琴海地区C.古代印度河流域D.古代尼罗河流域

19.

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 (  )

A.大学的兴起B.改造形成了阿拉伯数字C.城市的复苏D.中国印刷术的普遍推广

20.

法国大革命期间,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的重要文献是(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D.《人权宣言》

21.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B.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
C.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D.美国内战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22.

1917年11月7日晚, 阿芙乐尔号 巡洋舰一声炮响,起义者冲进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材料描述的是(  )

A.巴黎公社建立B.日本倒幕运动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3.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美英盟军相互配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是(  )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4.

图3是某一国际经济组织的徽标图案,这一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联合国共同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据材料判断该组织是(  )

A.华沙条约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欧洲煤钢共同体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

同学们开展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有:南美的 解放者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 非洲年 。据此推断,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一超多强 局面的形成C.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D.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二、材料题

26.

中国古代先进的技水与思想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800多千克,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当时冶炼的坩埚(融化金属或其他物质的器皿)一般可融钢12.5千克。一次铸成如此巨大的青铜器需要60多只增坩埚同时并用,200多人同时协作。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直到今天,隋朝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

材料三 作者以 天工开物 命名他的书,是要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类活动相协调。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南北各地实地调查的资料,并将与食、衣有关的农业置于首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青铜器的代表?出土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并说出你认为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4分)
(3)写出《天工开物》的作者,根据材料三说出该书的哪些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 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作品

主要思想内容

《神曲》

     作品不是根据教会的标准,而是根据作者的意志和道德标准,来区分现实中不同人物的善恶,加以褒贬。专横跋扈的教皇被放在地狱中,接受严酷的刑罚,作者崇敬的人在天堂里享受幸福。

《蒙娜丽莎》

      作品不同于中古时期以神为题材的传统,歌颂了人自身的美丽,呼唤着人性的觉醒,歌颂了生命的可爱之处。

《哈姆雷特》

      作品中称赞人是了不起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和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岳麓书社

材料三 牛顿的光学分析告诉人们,光不再是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是一个物理现象,是可以研究和分析的。牛顿的这一成就不仅是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宗教信仰的一场革命。

——摘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1)材料一中,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什么救国主张?(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指出三部作品关注的共同点。(4分)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牛顿光学成就的?达尔文提出什么重要理论,打破了千百年来 上帝创造万物 的理论?(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思想与社会发展的认识。(2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大会于1921年7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 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都胜利。

——摘自《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试用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 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4分)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何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安徽风阳小岗村的农民进行了什么探索?(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探索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2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立体交通的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而且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部编版)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各一例。(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发生的变化。(4分)
(3)指出材料三中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化呈现的趋势。(2分)
(4)科技改变了人类和世界,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