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9.2019—2020学年度河南省周口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7 浏览数:431

一、单选题

1.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向弟子解释正名其重要性: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注重正名意在(  )

A.强调正名的重要性B.维护统治秩序C.维护周朝礼乐制度D.维护伦理纲常

2.

汉朝贾谊推崇礼治,他认为虽然礼义和法令都有禁恶止邪的功能,但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礼仪优于法令。此主张得到后世推崇,主要是礼治(  )

A.得到儒家推崇B.得到帝王推崇C.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利于巩固儒家地位

3.

陆九渊认为: 虽然本心即理,心中之理本无少欠,但由于气禀物欲的遮蔽,需要用功夫洗涤刮磨;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须剥落得净尽方是。 剥落 的方式是(  )

A.向内探索B.格物致知C.向外探索D.内外探索

4.

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人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的公利。所谓天下的公利,无非就是天下人人 各得其私,各得其利 ,也就是使人的天赋的自然权利得以充分实现,由此可知他(  )

A.抨击儒家伦理纲常B.主张男女平等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 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

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B.民主和人权思想在当时的雅典已经深入人心
C.加强中央集权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D.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6.

15世纪的知识分子相信他们的时代代表了继黑暗时期之后古典文化的再生,由此创造了 文艺复兴 一词,这一词直到19世纪才被人们接受。今天的历史学家则把文艺复兴时期定为从中世纪向现代文明的过渡时期,而不是一个明显的断代时期或转折时期。这说明(  )

A.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B.史料实证原则应贯穿历史研究C.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解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证

7.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 人民可以废除任何他们想废除的东西,没有也不可能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人民……任何拒不服从公众意志的人,集体就要迫使他服从。 这说明他(  )

A.主张人类社会是由契约组成的B.认为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准则C.极力宣扬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D.旨在强调政治权力要制约平衡

8.

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士将一些西方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其中最受时人重视的是 天文历算之学 ,徐光启在传教士协助下,应用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修成具有较高精确度的《崇祯历书》。由此可知(  )

A.西学东渐盛行B.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C.近代科学崛起D.传统思想影响科学发展

9.

《诗经》在当时流行于诸侯各国,而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各种场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传》中也记载了春秋时期大夫用《诗》的情况,由此可知《诗经》(  )

A.注重记载政治事件B.注重记载民风民俗C.能反映一定社会现实D.能抒发人们的情感

10.

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以白描手法作细腻精致的描绘,落笔凝重,收笔沉稳有力,疏密、精粗均可游刃有余地展开,设色淡雅自然。描画货担上的物品几乎达到与实物纹丝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纹体现下层百姓衣着粗布的质感。该作品表明(  )

A.绘画手法受到理学的影响B.风俗画是当时的亮点C.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D.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11.

“(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 这一理论(  )

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2.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 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 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 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A.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挑战B.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启蒙作用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13.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发展中国家是 新经济 的主要受益者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14.

维新变法期间,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讥笑他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并轻蔑地宣称 其言即可用,其人必不可用。 这反映出康有为(  )

A.利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限制君权以救亡图存D.变法主张遭到清朝官员一致反对

15.

1860年代至 1890年代,西学中源说最为盛行,其基本观点是:西学源出于中国,是中国流传出去或从中国学去的,中国学习西学尤其是器物,是恢复自己的旧物,不是学习西方。这一时期的西学中源说,客观上有利于(  )

A.减轻引进西学的阻力B.避免中西文化的冲突C.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D.消除中西学之间差异

16.

有研究者发现,在 20世纪早期,有许多国民党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反映出(  )

A.当时中国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B.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积极探索C.当时革命信仰的混乱现象D.当时国民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7.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思想(  )

A.打击了地主阶级的革命热情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符合各阶层利益D.符合所有农民阶级利益

18.

孙中山指出,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 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 ;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 由国家经营之 。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  )

A.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B.排斥利用外资振兴实业C.注重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D.重视个人和国家相结合

19.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历史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是(  )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市场经济B.俄国 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计划经济
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D.俄国 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20.

下表是新中国教育发展情况,据表可知(  )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

学校数

在校生

1949

34

2400

5219

127

205

117

2000

7141

13498

599464

15372

1813

939

A.初等教育发展最快B.高等教育发展最慢C.初、中、高等教育发展失衡D.经济发展推动教育发展

21.

1957年毛泽东强调: 双百 方针是一项长期性的基本方针;治理我们的国家应该采取 的办法;我们目前不是 得过多,而是 得不够。这反映了在现实生活中 双百 方针(  )

A.得不到知识分子的认同B.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C.即将成为一项基本国策D.遭到人们的普遍抵制

22.

1949年 1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发出 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这些举措(  )

A.改变了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B.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C.得益于 双百方针 的实施D.主要得益于苏联的帮助

23.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渴望斗争,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未来;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把理想转向过去,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主义,歌颂忍耐和驯服,美化中世纪的封建宗法社会,妄图开历史倒车。这说明浪漫主义文学(  )

A.描写现实,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B.对现实不满,带有时代烙印C.真实地描绘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D.有助于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

24.

好莱坞(HollyWood)是美国电影工业的代名词。从表所示 20世纪 40年代好莱坞电影主题的变化,可以推知(  ) 

时间

主题

举例

1943

歌颂苏联

《出使莫斯科》《光荣的日子》

1948

对抗苏联

《铁幕背后》《红色威胁》

A.电影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B.从合作到对抗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C.不同政权性质决定了不同国家利益D.电影艺术必然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 救时行道 。且发挥孟子的 新学奇论 ,如儒家 内圣外王 之道, 事君之忠,治民之仁 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 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董仲舒新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思想体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及提出的背景;并分析这一时期 新儒学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 25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李鸿章和康有为思想主张的异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的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宋神宗时期,随着大商人势力的发展,他们在本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欺凌压榨外来商人,盘剥勒索本地行铺稗贩。……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朝廷在京师设立市易务。尔后,全国较大城市亦陆续设置市易务或市易司。……设立市易务的初衷是使 出入不失其平 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 以及 因得取余息以给公上 。但市易务拥有 物价的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 兼并之家 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市易务吏人众多,如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就突破了这一限制。……法定的市例钱远不够增设的吏人俸给,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推行王安石市易法的主要背景和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所列现象带来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