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0.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7 浏览数:726

一、单选题

1.

在古代雅典,宗教不是为了祈盼个人得救,而是谋求公共利益及安全;宗教官员与神职人员都由城邦任命。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缺乏宗教信仰基础C.民主政治为宗教服务D.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2.

大多数古希腊史学家习惯将瘟疫的产生归之于神祗对人间罪恶的惩罚。作为瘟疫见证者和经历者的修昔底德叙述的却是瘟疫引发的宗教和礼法的失效、及时行乐的社会行为,对神 是否因人的过错施予惩罚并未做任何断言。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

A.谴责了道德沦丧的时弊B.全面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C.具备了求真的史家精神D.主张社会生活应摆脱神学束缚

3.

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 无比明确的规定 。据此可知,该体系(  )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4.

苏格拉底认为,人最优越的部分就是神在人体内安放的灵魂,并用灵魂去认识自己,探求真善美。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摆脱了神学思想的影响B.阐释了人的自然属性C.倡导了自由平等的观念D.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

5.

图1是建筑师帕拉弟奥于1566年所设计的别墅。其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整体上和谐、对称。该建筑 (  )
图1 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

A.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C.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D.表明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6.

16世纪初,从中国运往葡属印度市场分销的中药材土茯苓价格奇高,几乎只有权贵才能消费;到16世纪末期,销往该地的土茯苓价格下降,普通民众皆可消费。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东西方贸易渠道的拓展B.中医药在欧洲得到普及C.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淡化D.价格革命改变消费结构

7.

14和15世纪,意大利文化精英对意大利 俗语 和通行于欧洲各国的拉丁语孰优孰劣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到16世纪,意大利 俗语 的价值和尊严基本确立。这一结果(  )

A.促成了国家统一的实现B.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C.瓦解了传统文化的权威D.导致了市民阶层兴起

8.

18世纪后期,法国学者雷纳尔把美洲描述为 低劣 退化 的对象,以凸显欧洲文明的 优越 理性 ;同时又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对此理解合理的是,该学者(  )

A.鼓励美洲的民族独立B.强调欧洲文明的优越性C.提倡不同文明的交融D.力图宣扬欧洲启蒙思想

9.

英国学者贝蒂·肯波认为,1689年到1832年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关系经历了 确定关系 保持均衡 均衡关系遭到破坏 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  )

A.固守了传统的君权观念B.体现了理性选择的特征C.妨碍了资本力量的壮大D.违背了革命斗争的初衷

10.

1789年,美国国会议员詹姆斯·杰克逊说: 我们的宪法,如同初次下水的一艘航船,正停泊在码头;她将如何去回应舵手,还未可知。 在他看来,美国1787年宪法(  )

A.立法原则难以适应时代要求B.缺乏民众的普遍认可C.改变了美国历史发展的方向D.实践面临艰巨的挑战

11.

18世纪,英国大众服饰追求色彩多样、质地优良、舒适美观、时尚得体,城乡服饰消费观念的差别进一步缩小。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助推了英国的社会变迁B.标志着工业化的形成C.反映了阶级对立的弱化D.意味着城市化的加快

12.

图2是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1857年创作的油画。该作品 (  )
图2 《拾穗者》

A.体现了印象主义绘画艺术风格B.揭露了工业革命对农业的破坏C.反映了大革命后农民生活悲惨D.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13.

图3是法国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杜米埃1872年创作的《新1872年》。漫画中象征法兰西民族的人物正将1871年所有的破败和苦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该漫画表达了作者 (  )
图3 《新年》

A.对之前民主探索努力的否定B.对普法战争失败的深刻反思C.对法国恢复稳定和秩序的期盼D.对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深切怀念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府鼓励 技术接收 ,德国六家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这说明当时(  )

A.德国政府力量助推科技发展B.国际贸易基本准则得以确立C.英国继续保持科技领先优势D.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经济政策

15.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 多国同时发生论 ,列宁在1916年提出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的观点(  )

A.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C.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D.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

16.

1932年,苏联组建了2502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14.8万台拖拉机,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农庄则用农产品支付劳动报酬。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农业机械化的完成B.经济发展的计划性C.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7.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然后提交国会批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方式被完全替代。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立法主体的变化B.行政权力的扩张C.联邦体制的危机D.分权体制的质变

18.

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以睦邻政策取代了此前以武装干涉为中心的拉美政策,并于1934—1939年先后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这一变化(  )

A.标志着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B.阻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C.表明美国改变了殖民主义立场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商品市场

19.

1944—1947年间,斯大林主张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共产党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则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这一主张反映了(  )

A.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B.美苏冷战局势的缓和C.苏联国家战略的需要D.意识形态分歧的消除

20.

二战后,丘吉尔倡议成立 欧洲合众国 ,但不包括英国。1951年,再度出任首相的丘吉尔说: 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入或同化 。这反映了英国(  )

A.全面参与西欧一体化B.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C.衰退之后的复杂心态D.在欧洲主导地位的巩固

21.

表1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变化表

时间

20世纪初期

一战后初期

二战前夕

二战后初期

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

局面

两极德国vs英国

多极

两极德国vs英美法苏

两极美国vs苏联

两极+多极化

形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总体和平

第二次世界

大战

全面冷战

局部热战

总体和平

据表1可知,20世纪以来(  )

A.意识形态主导大国关系B.国际态势决定了世界格局C.多元发展利于世界和平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22.

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国际移民的主要迁出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人口外流的趋势开始逆转,外来移民主要流向西欧和北欧。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两极格局确立的影响C.二战后流亡人口返乡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3.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遏制以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以限制高新技术转让为主。这种转向反映了(  )

A.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苏联民用科技的迅速发展C.美苏争霸态势的反转D.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改变

24.

表2 2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19011920

61

19

8

10

2

19211940

70

17

15

5

11

19411960

88

6

15

0

42

19611980

125

8

21

6

65

19812000

127

14

7

4

72

对表2信息解读正确的是,20世纪的世界 (  ) 

A.欧美强国独占世界科技前沿B.长期和平推动科技迅猛发展C.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剧D.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凸显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为解决贫困问题,近代早期英国地方政府的治安法官开始探索济贫之道。16世纪末济贫法令出台之后,教区成为济贫管理的基本行政单住。教区组织募捐,救济无谋生能力或因粮食歉收而生活贫困的人。由于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动,身体健壮的流民数量剧增。亨利七世初期,地方 根据法令对流民进行囚禁或公开惩罚 ,诺里寺市在1570年设立流民感化院或救养院。各市镇通过警告不雇用帮工的雇主、惩罚懒惰者等措施,强制流民劳动。同时,通过建立纺织厂和磨坊、购买大麻和羊毛等原材料、建立劳动救济所等途径,为穷人提供工作。随着济贫法等法令的颁布,英国济贫法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一直沿用到19世纪。

——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实行有限度、有条件的教济。1834年,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打破郡的边界,把之前的15000个教区组合成为700个教区联盟。教区联盟在中央济贫法专员监督下提供济贫服务。新济贫法允许不同教区间的贫民自由流动,还规定贫民如要得到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但进入济贫院的贫民没有选举权。济贫院大多为混合济贫院,按照贫民年龄和身体状况强制性隔离。济贫法局对患痛者和儿童提供贫民医疗教济、济贫法学校。据统计,1844年,英国全部公共支出为699万英镑,济贫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为72.69%,到1874年,两者分别为1285万英镑、59.64%。

——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济贫实践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济贫实践的新变化,并简评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实践。(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3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

地区

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

备注

14世纪

欧洲

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

欧洲、亚洲

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

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

欧美

地区

出现罐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

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

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

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

世界

范围

20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

1974,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

表3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輯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1世纪以来,英国国王便通过颁布特许状的形式赋予城市以自由权。17世纪初,第一批到北美的英国移民多为清教徒,他们长期扎根在乡郡,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意识和丰富的地方自治和管理经验。他们签署《五月花公约》,宣称建立自治机关,自愿姑(结)为民众自治团体,形成一个基于自然法的市民社会雏形。在殖民地时代,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 重商主义 政策,侧重经济管理,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美国独立后,地方自治制度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行。19世纪70年代以来,各州自治宪章逐步建立,美国地方政府自治得以完全形成。长期以来美国实际上存在两种民主:一种是国家民主,另一种是地方民主。美国人对第一种民主的怀疑感和冷漠感越来越深,但是对第二种民主的热情始终不渝,形成所谓的 乡镇精神 ,表现为对乡镇极其迷恋、对本地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意识。

——据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地方自治形成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推行地方自治的影响。(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