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23 浏览数:1101

一、选择题

1.

考察距今的6000年的半坡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  )

A.长江流域的文明B.旧石器时代的到来C.原始农耕生活D.尧舜禹的禅让

2.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3.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重要原因B.主要表现C.基本特点D.积极影响

4.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在地方实行(  )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5.

下图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6.

180年前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使得(  )

A.圆明园遭受英法联军劫掠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C.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D.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7.

19世纪中期,在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中国发生了(  )

A.李自成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8.

下列有关《时务报》和《民报》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B.致力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D.为了推翻清政府而创办

9.

陈独秀等人领导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倡导(  )

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

10.

国民革命时期,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孙中山创办了(  )

A.京师同文馆B.福州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

11.

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召开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B.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2.

日本人在长春留下了很多建筑,伪满首都警察厅办公楼(今长春市公安局)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研究伪满洲国历史的(  )

A.实物史料B.文献史料C.口述史料D.音像史料

13.

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 这首歌谣描述了(  )

A.台儿庄战役B.武汉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14.

右侧地图可用于研究(  )

A.甲午中日战争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战争D.伊拉克战争

15.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  )

A.提出 治未病 理论B.发明了麻沸散C.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发现了青蒿素

16.

被誉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伯里克利B.德谟克利特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7.

最高权力从国王一个人手里转交到贵族一批人手里,改变了英国的政体 这一改变是因为颁布了(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l787年宪法

18.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描绘的社会各阶层生活场景主要是在(  )

A.法国B.德国C.俄国D.美国

19.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修建了几十座水坝、水电站,不仅发展了水电,还增加了就业。这反应了美国政府(  )

A.推行 以工代赈 B.调整农业政策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整顿金融体系

20.

关于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都是区域性国际组织C.都制止了国际军事侵略D.都以解决贸易争端为目的

二、材料题

21.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涂“√”,错误的涂“×”。(5分)

(1)图一中的器物体现了商鞅在经济上的改革措施。
(2)图二中由氏族统治者进行的迁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3)图三中日本的社会变化源于明治维新的开展。
(4)图二、图三所反映的改革都有对先进文化的借鉴。
(5)与上述图片相关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汉高祖和唐太宗的哪些统治措施符合这一思想?(各举一例)(3分)
材料二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工程。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役非常繁重,刑法非常严酷。
隋炀帝时期赋役过重、刑法严苛,其本人骄奢淫逸,不恤民力,修东都、修驰道、开运河、建行宫……对高丽发动战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位帝王的相同做法(三点即可)。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4分))
材料三 (全面内战时期)当前线士兵在反共战场上遭受巨大牺牲之时,却知道了在农村的家庭的饥饿和不满。 就会产生疑问,他们正在为之战斗的东西是否值得以生命去冒险? 国民党既未给农民(士兵的载体)以任何利益与好处,又未解释战争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面对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予以农民千百年梦寐以求的实惠——土地,由此激发起十百万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积极性,此时 为谁而战 就成为关键了。

——摘编自忻平《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探析》

(3)根据材料三,比较国共两党在对待农民需求上的不同之处。从这场战争的结局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材料四 新中国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比较高效的中央政府,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有苏联对我国的 一五 计划建设提供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一五 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 一五 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列举在此期间工业领域的成就两例。(5分)
材料五

(5)对材料五的两幅图表进行解读。(2分)
(6)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请你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一点即可,2分)

23.

观察下列图示,以 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为题,撰写历史短文。(15分)

要求:
(1)结合图示信息,任选其中六例史实加以论述,并谈谈你的认识。
(2)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60字左右。

Baidu
map